剛才姬康所說的遼地乃籠中之鳥,也是有感而發。
在姬康的前世,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均已北方修筑的長城為邊界。
陷入觀念、地理、以及認識等方面的欠缺,總認為關外之地,是不毛之地。
在宋朝以前的朝代,也就是秦、漢、魏、隋、唐等朝代,對于遼地還算是重視的。為此,多次出兵關外。隋朝也因為三征高麗,國力大損,乃至亡國。
但對于遼地,也沒有如現在的燕國一樣,去精心培育、發展。根本就沒有認識到,這塊地方是塊寶地,以及對于中原王朝的意義。
自宋代以來,就更糟糕透了,因為燕云十六州,被北方游牧民族給拿走了。
西部的黨項族,也建立了西夏。
自秦、漢、唐等幾個朝代,中原王國費勁千辛萬苦的努力,所打通的絲綢之路,乃至西域都護府和北域都護府,全部淪陷。
自此,中原門戶頓開。
尤其是在當時冷兵器的時代,宋朝因北部和西部的淪陷,缺少了極為強大的戰略物資——戰馬,軍隊的機動性和戰力大打折扣。
自此,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國,居高臨下,不斷侵襲宋朝。
而宋朝的統治者和即得利益者們,靠著半部《論語》,就開始治理起華夏,簡直迂腐到了極致。帝王乃至朝堂的士大夫們,對于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將士們,更是輕視到了極點。
在這種情況下,宋朝更沒有雄心去收復,北部和西部這些淪陷的地方,在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遼、金、蒙等王國的打擊下,疆土不斷萎縮。
最后宋朝居然跑到南方,劃江而治,偏于江南,直至而亡。
當然,這在姬康前世的“磚家學者”眼中,是民族融合的必然之路。
元朝滅亡之后,明朝建立。
關外和遼地,自此,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版圖。
但明朝在東北這個地方,采取了“以夷治夷”的方針,最后把滿清這個“怪胎”給培育出來了。明朝末期,經過“薩爾滸之戰”后,明軍大敗,自此放棄了對東北的統治。
明朝在錦州,也就是現在姬康轄屬的遼西郡徒河縣,修筑起堅城,抵抗了滿清幾十年。后終因錦州守將吳三桂投降滿清,而使滿清入關,改朝換代。
民國時期,東北淪陷。倭寇自東北而下,整個華夏民族到了亡國亡種的最關鍵時刻,致使華夏整整打了十四年的“抗倭戰爭”,損失巨大。
在姬康前世的那個朝代,太祖大軍與前朝大軍在關外進行了大會戰,史稱“遼沈會戰”。
結果,太祖大軍率先占領了遼西郡的徒河縣(錦州),將前朝幾十萬大軍堵在了東北,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自后,太祖的百萬大軍,從東北南下,橫掃中原,一直打到了最南端的海南寶島,完成了中原統一。
由此可見,東北對于中原王朝的中原性,尤其是遼西郡。
可以這么說,東北存,則華夏存;東北亡,則華夏亡。
想到前世中,發生在歷史中的種種情況,再看著面前墻上掛著的巨大遼地地圖,姬康不由得感慨萬千。
沒有顧及在坐的四位先生,對旁邊侍候的一個侍從道:“給我拿筆墨來。”
“諾。”這個侍從忙答應道。
待這個侍從把筆墨拿來后,在四位先生的注視下。
姬康用漂亮的行書,用周朝通用也是目前遼地通用的“雅語”字體,在這幅制做還算精良的遼地堪輿地圖側面寫道:“遼地存,則華夏存;遼地亡,則華夏亡。”
寫完這十四個字后,姬康鄭重地在后面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姬康。后面又加上了一行小字,于武成王十三年設遼南、漢城兩郡后題。
劇辛、鄒衍、魯仲連、蘇代四位老先生,見到姬康題寫的這兩行字后,都低頭沉思起來。
過了一會,都明白過來,一起站起,對姬康躬身道:“公子,吾等受教了。此幅地圖,有公子親筆題寫這段話,已成國寶,當永世流傳。”
姬康聽罷四位先生的話后,回身一躬,深深回禮。
偏殿內,姬康在繼續闡述著,自己對遼地將來的戰略。
“海軍不但要探明周邊靠海幾郡的狀況,另外,要沿興東郡黑河和松花江的入海口,探明我遼地內陸黑河郡、遼北郡、興安郡大河、大江的水上通道。”
“如此,我遼地所有的九郡,除陸路外,又通過大河、大江以及大海,重新建立起了一條聯系的通道。”
劇辛、鄒衍、魯仲連、蘇代四人相互看看,都點了點頭。
在姬康的前世,東北三省,除遼省有海路外,黑省和吉省都是陸地的省份,經濟發展緩慢。
為什么呢?因為幾條大江的入海口被外族給占領了,沒有海上通道,你發展肯定沒沿海省份和城市快。
但此時,這些入海口的地方,都已回到了中原王國的版圖之內,在姬康的下轄之地。這樣就可以建立一條完整循環的海上通道,姬康內心感到非常的欣慰。
姬康的手點向了東面的倭國列島,這個時候的倭島還沒真正的統一,《漢書》中“……倭人,分百余國。”是此時倭島真正的寫照。
姬康的聲音,響徹在劇辛等四位先生的耳邊:“倭島目前是分百余國,我遼地現在沒時間、也沒有過多的精力的去關注倭島,就等以后再說吧!”
接著,年輕君侯的手,點向了齊國北部、遼東郡南部的海面,點了點漢城郡涉羅島(濟州島)的一片海域。
對劇辛等四人,緩緩而道:“之所以說海軍重要,要大力發展,不僅是要完成我遼地各郡的海路通道,而是我遼地要著眼于將來,乃至未來。”
說到這里,年輕的君侯轉過身來,慎重地對幾個重臣言道:“四位先生,我華夏一族,今后不但是陸地強國,必然也一定是未來海洋上的強國。”
“小子以為,等我華夏天下一統后,必然要向海洋發展。大家也看到過那個西方之人,所制做的地球儀。這個世界很大,我華夏不過只占了,其中極小的一部分而已。”
“我華夏一族,不可一葉障目,而不見遠處的密林。我華夏一族的將來,在于陸地,而未來則在這廣袤的大洋之上。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這整個世界九州。”
“這是我華夏一族,根本方向和戰略的問題。四位先生,即使我們這一代人,沒有做到這些。但我們要告訴我們后代,告訴我們的子子孫孫,要他們一定做到這些。”
“我們要告訴我們的后代,外面的世界很大,也很精彩。要告誡他們,不要固步自封,滿足于現狀。沒有土地了,我們去外面奪取;沒有資源了,我們要到外面尋找。”
“四位先生都告訴過小子,我華夏一族,受命于天,為上天所寵愛。故此,我華夏一族不能辜負上天,對我華夏一族的這份關愛和信任。”
“我們華夏一族,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都不能停下我們前行的步伐!這是我們遼地以及華夏一族,乃至子子孫孫永記之事。”
劇辛四位先生,聽完姬康的話后,臉上都泛起了潮紅,心情與姬康一樣激動。
君相劇辛站了起來,對姬康躬身道:“遵君侯之言。此乃我遼地乃至華夏子孫,今后不忘之教誨。”
鄒衍、魯仲連、蘇代三位老先生也站了起來,集體向姬康一躬。
姬康彎腰回禮。
然后,姬康又指著地圖道:“我海軍已占領涉羅島,對了,今后這個島就改名叫濟島吧!在海軍的規劃中,濟島是做為我海軍南下中原諸國基地的,必須加快建設。”
“可以把此島單獨設縣,就叫濟縣吧!今后隸屬于漢城郡管轄,并刻碑記此事于其上。”
眾人都點了點頭,都認可了姬康對濟島的命名。
姬康的手隨后一劃,點向了遼東郡旅順南端,齊國北部的一片海域,對四人道:
“我海軍已經探明,這個沙門島,此處四圍有諸島屏障,乃為天然良港。齊國到現在雖把其列入轄地,但并沒進行實際有效的管理。”
姬康轉身看了看四人,重點是看了鄒衍和魯仲連兩位先生一下。
又點了點地圖上,沙門島這一帶海域,緩緩說道:“下一步,我遼地將派人滲透到這沙門島以及附近的幾個住人小島,在不驚動齊國的情況下,進行有效實際的管理。
小子以為,如果將來我遼地或燕國與齊國發生沖突,或者要占領齊國。此處,將是我遼地乃至燕國,在此可集結兵力,是對齊國進行打擊的最佳之處。”
聽罷姬康的這番話后,君相劇辛坐立不動,面無表情;而對齊國有深仇大恨的蘇代先生,摸著頜下的胡須,面帶微笑,輕輕點頭。
而從齊國來的鄒衍和魯仲連兩位先生,則一下站了起來。
然后,鄒衍和魯仲連兩位老先生,相顧一視,搖了搖頭,又坐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