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資,黃福兩位行部尚書帶著黃觀和另外一位行部侍郎來到王府,行禮之后,郭資面容平靜的說陛下有事情吩咐。
  因為黃福剛到,所以一切事情還是以郭資為主。
  朱棣問道:“皇城修建后,周邊的坊子有沒有什么變化,另外,遷民之后順天城規模會擴大,關于之后大概會修建成什么樣子,你們可曾規劃出來?”
  這其實是個大工程。
  一般來說,是工部那邊的人專程負責,只不過工部的人來到順天后,也得聽行部的話,一句話,順天這邊的所有事情,除了兵部、五軍都督府和錦衣衛之外,其他部門都屬于行部管轄。
  郭資立即答道:“回陛下的話,已經規劃出來了,不過按照我們的規劃,大概要二三十年間,這些坊子才能填滿城池。”
  這一次北平改名順天升行在,連城墻都擴了。
  據說是黃昏建議的陛下。
  朱棣略微問了一下情況,郭資早就爛熟于心,一一作答,行部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修建皇城擴大順天城。
  朱棣頻頻頷首。
  不得不說,郭資這個行部尚書當得還稱職。
  然后問黃昏,“你想要哪些地方?”
  黃昏聽了個一臉頭大,他哪知道那些地方在哪些方位,弱弱的問郭資,“郭尚書,可有規劃圖?”
  郭資搖頭,“有,但屬機密。”
  朱棣大袖一揮,“著人取來。”
  郭資無奈,只好讓另外一位侍郎去跑一趟——黃觀剛來,和郭資不熟悉,郭資也不好意思使喚,免得說他壓迫新人。
  朱棣賜茶賜座。
  黃昏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必然要觸及到權貴集團的利益,所以得把權貴集團拉進來,才會減少阻力,比如剛才,如果郭資鐵定心不給自己看規劃圖,他就能拿出朱棣也無法辯駁的理由來。
  所以得把這兩位尚書和另一位侍郎也拉進來。
  于是給朱棣使了個眼色。
  朱棣秒懂。
  這對君臣現在已經是越來越有默契了。
  朱棣笑著問道:“兩位尚書可曾在順天添置宅邸了?”
  郭資和黃府對視一眼,陛下這什么意思。
  我們哪敢添置宅邸。
  搞不好什么時候就被你調離順天,去地方或者回應天都有可能,添置宅邸不是給自己找麻煩么,還不如租賃。
  于是直說。
  朱棣看向黃昏,黃昏立即接口,“兩位尚書,下官這里有個事,不知道兩位有沒有興,是這樣的,因為順天是行在,是陛下的龍興之地,以后在咱們大明版圖的戰略意義會越來越重大,所以此地必須得發展起來……”
  如此這般一說,郭資和黃福終于懂了。
  暗暗驚心。
  黃昏這是明顯的在利用他的權勢和陛下對他的信任賺錢,陛下竟然容許?
  轉念一想,剛才陛下不僅容許,還在配合。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陛下恐怕也參與了這件事,甚至沒準這就是陛下的事情,黃昏不過是被陛下推到臺面來主持這件事而已。
  既然連陛下偶讀摻和,證明這事肯定賺錢。
  郭資和黃福不是貪官。
  但能夠在陛下允許下光明正大的撈外快,這誰不愿意啊,于是郭資弱弱的問道:“黃指揮,我們可以拿多少錢來入伙?”
  黃昏笑了起來,“多少都行,只要不是十萬八萬都可以,畢竟我時代商行也就只拿得出這么多錢來,你們要是比我拿的錢多,我豈非要聽你們的。”
  話一說完,覺得不對。
  尼瑪,交老底了,大明這個時代的人應該不懂股份制才對,就算自己錢少他們錢多,他們也還是會聽自己的。
  但是朱棣卻眼睛亮了,暗暗腹誹,好你個黃昏,你時代商行也就那么點錢,你還好意思喊我出個十萬八萬,還做不了主。
  關鍵是老子還要利用天子權利給你地皮,給你關系。
  扎心了。
  郭資和黃福對視一眼,本能覺得,這事投錢越多賺的越多,可兩人又不好意思說我出幾萬兩什么的,當著陛下的面這么說,找死不是。
  你們那點俸祿才多少錢,能輕易拿出幾萬兩來?
  盡管朱棣心知肚明。
  當尚書的,那是屬于國家頂層建筑中的頂層十幾個人之一,幾萬兩還不是毛毛雨,但心里明白一回事,你說出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于是兩人都沒開腔。
  黃昏懂了,笑著說入伙這事屬于商業機密,等下我和兩位尚書分別私談。
  朱棣沒吱聲。
  郭資和黃福看朱棣的神色,知道陛下沒意見,于是長出了口氣,同時又暗暗感激黃昏,救他們倆于水深火熱之中,慌不迭應好。
  有了這個小插曲,接下來在規劃圖,黃昏揮斥方遒,用手指點著這里這里那里那里,一連圈了十多塊地皮下來,郭資和黃福也沒吱聲。
  有錢賺,又不違背自己公事原則,傻子才反對。
  既然要了地皮,自然是商討黃昏應該給行部拿多少錢來買這個地皮了,趁著陛下也在,郭資索性就直接開價。
  這玩意兒以前沒有過,順天作為行在,地皮也貴,肯定要高于城外的良田,郭資畢竟是行部尚書,還是想著國家利益的,于是開出的價格略有偏高。
  黃昏哪里知道行情,就算知道了也沒多少意見,賺的回來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嘛,免得別人說閑話,說行部這邊賤賣地皮。
  但是支付是個問題。
  對郭資道:“郭尚書,這事吧,還有個不情之請,您也知道,這十幾塊地皮買下來,如果全部立即支付的話,我的時代商行就成了空殼,就沒辦法修建坊子了,所以能否按個折衷的辦法,這個錢我先付一部分訂金,之后一年一付,在十年之內付清。”
  黃福笑了,這不就是黃昏當初從應天府衙手中買府邸的那個套路么。
  別說,現在這個支付方式漸漸流行起來。
  在時代商行買高端產品的時候,尋常百姓都可以這樣操作,前提是拿貴重物品作抵押,逾期不付的話,時代商行會在官府幫助下將抵押收回去抵款項。
  郭資看向朱棣。
  朱棣頷首,“可行。”
  反正這十塊地皮賣出去,國庫是賺了一筆,咦,話說這個模式可以全國推廣啊,匯聚起來,這就是一筆天文數字的國庫收入啊!
  有搞頭!
  不急,想看看黃昏做出來的效果如何,然后再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