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64章,快速發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主神修理員

  而在徐達這個工業中心使用之前,他們在香港賣翡翠非常成功,帶回300萬港幣,在回國的時候都換成了人民幣,存在國內,他們有什么物資需求直接找國內,就會除去他們購買物資的錢。

  而賣翡翠的人回到這里的時候,還帶回100噸大米,一時半會他們是不會缺少食物了。生存危機算是解除了。

  所以這些磚頭水泥生產出來,反而在本地使用,雖然這里離邊境線不遠,但道路難行,要想富,先修路。

  徐達以每天兩斤大米每天的價格雇傭這里的百姓修路,而徐達生產出來的水泥都被徐達用在修建聯通國內的道路上。

  而磚頭則用在修建營房和區辦公地的這些地方,而徐達制造出來的斧頭錘子這些五金產品,也用在這里,余下徐達都成本價一些賣給了這些村民,畢竟這些都是可以提升生產力的工具,可以幫助自己完成任務。

  不過這樣一來他們和國內的交易一時半會算是開始不了了,徐達迷你工業中心要優先滿足這1萬人的市場。

  而對于農業徐達只能從國內購買一些化肥,在糧食還沒有自給自足之前,顯然種甘蔗這樣的經濟作物,肯定不合適的。

  不過養殖場徐達卻先開辦起來,徐達還是老一套,先是弄出一個養殖蚯蚓田,而后用蚯蚓養雞,蚯蚓養豬,不過現在這規模還是非常小,想要看到成果還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

  而且生產效率想要提升光靠農業顯然是沒有前途的,要想發家致富還是要靠工業。但徐達他們這里哪怕有300萬也還是一窮二白的落后地區。

  徐達要到搞工業區,電是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要搞經濟需要購買電設施。但一個發電站最起碼也要花好幾百萬以上,他們買翡翠的錢,全部貼進去都不夠,更不要說還要花時間修建,沒有一年半載肯定建不起了。

  徐達有鑒于暫時不具備興建電站的條件,于是購買兩臺大功率野外柴油電機組,一臺3o千瓦的、一臺8o千瓦的,勉強解決這里的電力問題,只是這樣每天都要燒柴油,花費可不小。

  所以徐達還是在這里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先把電廠的地址選好,用人力做好基礎。等有錢了就可以馬上把這個設施上馬了。

  這還只是第一步,要開張工業,靠徐達這個迷你工業中心顯然是不夠的,要建立一個真正的現代化工業中心。

  而這點徐達看過上百本工業流穿越小說,5小工業還是知道的。五小工業一般指小鋼鐵、小煤礦、小機械、小水泥、小化肥五種工業企業。有了這5小就可以勉強建立自給自足一套小型工業中心。

  而且價錢還不貴,雖然新的設備貴了點,徐達買不起。但大約有個百萬就可以全套賣下二手五小工廠設備,這就非常劃算了。而且徐達的系統終于派上大作用了,邊區有兩輛卡車,但卻是壞的,徐達本想看看能不能修煉好,但沒有想到系統居然把修理能力也帶過來了。

  而且非常不科學,徐達只是拿著錘子,帶著一些修理時需要的鋼鐵和橡膠。

  “嘭嘭嘭”徐達這樣敲了好幾分鐘,居然敲出一輛嶄新的卡車,看的徐達都目瞪口呆。

  這算是最有用的技能了,要是有一架戰斗機給自己修,那自己要賺多少錢,要是修一艘航母這要賺多少錢?

  一時間徐達心中想到了N個利用這個技能賺錢的辦法。

  所以徐達打算買一些二手設備,自己在翻修一下使用。

  而這個計劃也得到了張建國的同意,但是讓徐達唯一沒有想到的是,人手居然成為唯一的阻礙。

  徐達這個區不過1萬人,全部的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徐達讓他們做一些體力勞動他們還可以辦到,但是要運轉工廠顯然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了,哪怕這是一套最簡單基礎的工業設施,也想要小學以上的學歷。

  所以徐達根本沒有工人,而要想找人工到這里來顯然徐達是辦不到的,畢竟國內工人是國家的主人,大家現階段生活的好,根本看不上徐達他們這危險的窮鄉僻壤。

  國內跟21師做生意感覺不要太爽,對方要的都是自己有的,不像外國客戶,對國內的產品挑三揀四,這也嫌棄、那也覺得技術落后,甚至連二手設施都要,一點不挑剔,簡直是給啥要啥。這樣的錢賺來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而且他們現在也知道21師有錢,在香港一次賣翡翠就得到了300萬港幣,根據國內的計算以香港對翡翠的消耗,21是每年可以得到差不多3000萬港幣,這可是一筆不小的外匯,再也不能把他們的窮人對待了。

  以21師不過1萬多人的小地區,平均算下來人均收入超過3000港幣,換算下來,他們的GDP居然超過1000元,國內沒有一個縣市可以比的上他們的收入,這真是坐火箭成為發達地區了。

  這差點讓大家三觀碎裂,看上去如此貧窮的地方居然如此有錢,他們的外匯雖然對整個天朝來說算不上什么,但是對于云南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子,于是當地政府對徐達那里開始無比關心。

  對于邊區要建立五小工業,他們自然舉雙手歡迎,只有買了這些設備,以后要升級換代重要找他們繼續的,

  只是沒有想到徐達東西買了,還想請人幫著培訓。

  這就非常難辦了,畢竟窮鄉僻壤沒有幾個人想要去。

  于是徐達只能祭出鈔能力,每個到這里的工人師傅工資超過內地3倍,技師5倍,像八級工這樣的高級技師10倍工資。

  有了鈔能力,就完全不是問題了,國內馬上幫徐達安排。

  不過徐達因為這件事情想到了要培養他們邊區的工業人才,而老師就關鍵。

  但他們邊區連一座學校都沒有,一位老師也沒有,這有難住了徐達,沒有辦法阻擋只能再次找到國內想要一些老師支援。

  這個算對外援助了吧,不符合一般商業往來范疇啊?再說,我們自己的老師也不夠用呢。

  于是徐達祭出了是勞務聘請,并且答應他們每接受一名老師,就交給當地政府100元勞務費,這要是有100名老師,就是上萬元,要知道現在可是萬元戶的時候,這筆錢對于貧瘠的縣城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于是縣城的領導馬上改變態度道“可以聘請那些下放勞動的老師,總比讓他們一輩子蹲在農田里好吧?”

  甚至他們還想讓邊區招募更多的老師,這100人那里夠,下放農村的老師沒有十萬也有幾萬,隨便選也要幾百人,于是徐達付出了3萬元,等到了300名老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