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825、826節 你們,不許忘了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警花追我到元朝

  等到李洛的大纛來到戰場,所有戰果統計和傷亡統計也出來了。

  元軍騎兵投降者四千余,被殺者三萬八七余,因受傷而被俘者兩萬三千余。元軍騎兵共損失六萬五千,其中蒙古騎兵只有上萬。也就是說,大多數戰果都是色目騎兵。而蒙古騎兵大多成功逃脫了。

  繳獲完好的戰馬九萬二千余匹,弓箭兵甲無算。

  唐軍騎兵傷亡兩萬五千余。其中戰死一萬二千余。哲札部一萬騎兵,就戰死三千多人,其余大多受傷。哲札也身中五箭,幸好有兩層玄甲防護,受傷不重。

  參戰的一萬多火銃兵,死傷四千余人,其中戰死兩千,就連火器兵大將顏隼也受了箭傷。

  唐軍騎兵步軍共傷亡三萬人,才換來這場勝利。

  加上殲滅五萬漢奸軍步兵時的數千人傷亡,唐軍以總傷亡三萬三千人的代價,大敗元軍十五萬步騎,僅有三萬多元軍騎兵逃脫。

  可謂大勝!

  這是唐軍騎兵規模最大,傷亡也最慘重的一戰!跟隨李洛的八萬騎兵,此時能上馬再戰者,不到六萬。

  要不是裝備了三眼手銃這個殺手锏,這次騎兵決戰,是根本打不贏的。只要看到元軍過半都是死于火銃,就能想象要是沒有三眼火銃會是什么結果。

  沒有三眼火銃,最多就是打個平手,不敗就很不錯了。

  所以,唐主李洛并沒有多少喜悅之情。

  傷亡…實在是太大了些。

  很多熟悉的騎兵老兵,都死于這一仗啊。

  這次勝仗,反而證明了蒙古騎兵和探馬赤軍(色目騎兵)仍然強大,仍然是天下第一的騎兵。

  哪怕唐軍騎兵再苦訓,也改變不了此時蒙古騎兵冠絕天下的事實。

  只有讓火器結合機動性,才能克制蒙古騎兵。

  一名名陣亡唐軍將士的姓名被記錄,遺體擺在一起,準備就地埋葬。

  “傳旨,在此地設立國戰公墓,集體埋葬陣亡將士。令附近各州縣官員,準備棺木,妥善辦理。辦得好的歸唐官員,原級任用!”李洛降下圣旨。

  由于河南絕大多數地方已經易幟歸唐,信陽已經屬于唐土,將士遺體不用再火化帶回南方,而是可以就地埋葬了。

  “遵旨!”行軍司馬兼任御前參事韋素領命,隨即起草詔書。

  一萬五千多具遺體整整齊齊排出一里,參加瞻仰的將士們哭聲震天。李洛率領諸將和隨軍文官,默默看著陣亡將士遺體,都是一臉哀戚之色。

  “轟轟—”

  “砰砰砰—”唐軍九門火炮和上百桿火銃一起轟鳴,向陣亡將士致哀。十余萬將士一起摘下頭盔,垂首默哀。

  隨軍,軍樂奏響,十余萬人一起緩緩唱起《國殤》:

  “操吳戈兮披犀甲……”

  就連唐主李洛和諸將,也都跟著唱。

  歌聲低緩悠長,蒼茫沉郁,神圣肅穆,蕩氣回腸。猶如大地深處發出,又高遠虛幻如天音。

  《國殤》聲中,九個身穿陰陽八卦道袍,頭戴高冠的隨軍道士,手持法器出列。

  九個道士都是忠武道宮的道官,他們戴著玄妙難言的面具,要么手持道經,要么手持七星劍。要么手持法鈴,一邊吟唱《招魂》,一邊緩緩起舞。

  “…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魂魄離散,汝筮予之…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

  招魂歌和國殤軍歌當中,一個道官忽然搖鈴大聲喊道:“陣亡將士有靈,托言曰,來生再為大唐而戰!武魂兮歸來!武魂兮不滅!”

  “再生再為大唐而戰!武魂兮歸來!武魂兮不滅!”數以萬計的將士一起大喊,聲動天地。

  這是唐軍新規定的‘招魂’,是專門在戰場上為陣亡將士做的法事,是唐軍的精神待遇之一。

  元軍俘虜們呆呆聽著《國殤》,看著《招魂》,似乎明白了唐軍之所以強大的原因。

  戰場送行完畢后,就是收斂遺體。一面面早就準備好的、繡著唐軍戰旗的被單,蓋在遺體之上,顯得肅穆無比。

  為了彰顯對陣亡將士的尊重,唐軍下葬袍澤一律穿上專門的戎服,以紙甲木刀陪葬。

  而且,陣亡將士還要加一到兩級軍職軍銜刻制碑文。比如一個普通士卒,碑文上要刻什長,什長要刻都頭,都頭要刻隊正。

  真的是生榮死哀。

  “陛下,墨寶已備,請陛下御筆墨寶。”韋素恭恭敬敬的對李洛說道。

  李洛來到臨時搭起的小案前,拿起一支蘸滿墨汁的狼毫,揮筆寫下“大唐信陽烈士陵園”十個大字。這就是陵園的名稱了。

  接著,又用楷書肅然寫下一副對聯:

  “身獻華夏造盛世,血沃中原復漢家。”

  橫聯是:武魂不朽。

  唐主的字渾然大氣,法度恢弘,此時完全就是大家之筆,已經極為可觀。就是后世書家,也只能說好。

  李洛寫完,御筆墨寶就被韋素請了下去。

  接著,韋素又請旨如何處置戰死元軍尸體。

  “火化了,骨灰葬在一起。就寫陣亡元軍之墓。就讓他們,陪著烈士陵園吧。也好為后世之殷鑒。”李洛說道,一邊寫下“陣亡元軍之墓”六個大字。

  同樣寫了一副對聯:

  “折戟含恨葬異壤,殞命悲秋思大漠。”

  橫聯是:何必當初。

  “陛下氣度恢弘,深謀遠慮,真是天可汗的胸懷!”韋素等人說道。

  “酒來!”李洛喝道。

  須臾間,美酒獻上,李洛手持酒杯,對著唐軍將士遺體,就這么一屁股坐在地上,緩緩說道:

  “諸卿啊,你們有的是江華時就跟著朕的鄉勇,有的是海東時跟著朕的團丁,最晚的,也是跟了大唐兩年的西北漢子。”

  “你們,有的是漢人,有的是女真人,還有契丹人,黨項人,吐蕃人,蒙古人…你們,都是華夏兒郎,是朕的忠誠衛士,是大唐的子弟兵啊。”

  “可是如今,你們累了,你們躺在地上,血流干了,秋風起了,朕…怕你們,怕你們夜晚寒冷啊。”

  “陛下…”將士們一起跪下,一個個淚如雨下,“陛下何須如此啊。”

  李洛淚目繼續道:“你們很多人,上有老母,下有孺子,更多的人,還沒有家室,這便就斷了香火。為了大唐,你們還如此年輕,就這么去了。朕,對不住你們啊,朕沒能讓你們看到,那光復中原,再生盛世的一天吶!”

  “陛下…”諸將哽咽的幾不能言,只能飲泣叩首。

  李洛輕輕的拍了拍一具遺體,重重喟嘆一聲,“可是,朕不能不打仗,大唐不能不打仗。這天下太平,華夏一統,總要有人為國捐軀,總要有人馬革裹尸。就是朕,就是后世之君,也有可能為大唐而死。可是朕看到你們躺在這里,朕還是…還是感到傷心。唉…朕這十年,有太多的人為了千秋大業而死,他們,你們,既是朕的臣子,也是朕的兄弟啊。”

  “等到朕將來死了,就把你們所有人的名字刻在朕的陵墓中,讓你們陪著朕,千古相隨,君臣不離…”

  李洛說完一口喝干杯中酒,“這杯酒,朕敬你們!朕還有一道最后的旨意給你們,安心的去吧,你們不會身后寂寞,凡事還有朕,還有大唐,不會忘記你們!你們,也不許忘了朕,忘了大唐!欽此!”

  李洛說完,很多將士都哭成淚人。

  “陛下…”

  “天可汗…”就連哲札等蒙古將士,也熱淚盈眶。

  全軍慟哭一片,接著山呼萬歲。

  “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唐萬歲!”

  “萬歲!大唐必勝!”

  麻素和阿達魯臺帶著三萬多騎兵,倉皇南顧的一路北遁。

  經此大敗,元軍殘軍士氣低迷,加上羽箭沒有補給,事實上已經喪失了再戰的能力。

  三萬多元軍一人雙馬的狂奔百余里,才憑借高超的騎術擺脫唐軍追擊,這才喘了口氣。

  想到折損了六萬多寶貴的大元騎兵,老將麻素突然再也忍不住的吐出一口鮮血,身子一晃就栽下馬背。

  “那顏!”

  “大帥!”

  左右一起下馬,扶起麻素,卻見麻素面如金紙,嘴角流血,已經氣息奄奄。

  “大帥!”副帥阿達魯臺猛的搖晃麻素,“我的麻素那顏啊,你快醒醒吧!”

  麻素吃力的睜開眼睛,掙扎的說道:“我不行了,走不動了。”

  左右流淚道:“那顏啊,勇士們還需要那顏帶著他們反敗為勝啊!”

  麻素風箱一般喘著粗氣,艱難的擺擺手,“阿達魯臺,我麻素,命令你,將勇士們…帶回河北…”

  阿達魯臺淚目道:“那就請大帥站起來,帶勇士們回去。”

  “我不行了。”麻素的臉色露出死亡的氣息,說話反而順暢起來,“我年過六十,死了也不是短命鬼,可惜啊,生于大漠,卻沒有死在大漠,無法回到長生天的懷抱。”

  “大帥放心,我阿達魯臺只要還活著,就帶著大帥回河北。”阿達魯臺也知道,麻素是油盡燈枯了,不由很是傷心。

  “魯臺!”麻素死死抓住阿達魯臺的手,力氣大的嚇人,“不要再在河南打仗了,也不要參與洛陽之戰了。趕緊帶著勇士們回河北去!你要記住,蒙古勇士,比漢人的土地更加寶貴!和李洛拼人命,我們蒙古人耗不起…”

  阿達魯臺猶豫不決,他不想就這么灰溜溜逃回河北。

  畢竟,洛陽和廬州兩地,加起來還有不下十萬的大元鐵騎,只要和其中任何一路匯合,仍然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大元鐵騎在河南,仍然實力雄厚。

  好好打幾仗,不是沒有翻盤的希望。大元鐵騎,什么時候慫過?就算羽箭補給不足,也能繼續打一打!

  “答應我!趕緊回去!為了河南這塊地,葬送這么多寶貴的族人不值得,不值得啊!我是大汗的老侍衛了,我最清楚大汗的心思!答應我!”麻素眼睛圓睜,死死盯著阿達魯臺。

  阿達魯臺嘆了口氣,只能答應下來,“好吧大帥,我答應你就是了,帶勇士們回河北。”

  麻素聽了,努力提起來的那口氣一散,頓時眼睛一翻,口中再也說不出話來,只是用手指著洛陽的方向。

  阿達魯臺再看時,卻見麻素脖子一歪,已經斷氣了。只有他的手,還是指著洛陽的方向。

  “大帥啊。”阿達魯臺哭泣出聲。

  諸將一起垂淚問道:“魯臺那顏,大帥手指西北,到底是什么意思?”

  阿達魯臺嘆氣苦笑:“這是大帥最后的遺命,讓我們通知洛陽大軍,讓他們不要在河南和唐軍打了,一起撤回河北。嗯,還有廬州的大軍,大帥也想我們通知到,一起北歸。”

  諸將面面相覷,都不打了?就這么全部撤回河北?那大汗不會怪罪他們?

  阿達魯臺道:“我們在河南的倉庫都被焚毀了,只有洛陽倉沒有被毀,要是去洛陽補給,再和洛陽大軍匯合,完全有翻盤的機會。可如果去洛陽參戰,就一定會耽誤北歸,要是再敗,我們就都回不去了。”

  “我的意思是,不去洛陽了,就按照大帥的遺言,北歸就是。我們派人通知一下洛陽和廬州,他們要打就打,要走就走。我們走我們的。”

  河南江北元軍,本來是有統一指揮的。這負責統一指揮的人,就是坐鎮開封的“大元特使”。

  可是大元特使在開封之變時被莫度和趙顯擒獲了。這導致河南江北三十萬元軍沒了統一指揮,被分成三部。

  而河南各州縣歸唐,驛站都被歸唐的州縣和宋軍控制,忽必烈的圣旨已經無法傳達到了。

  三部元軍等于在各自為戰,而且軍事計劃被唐軍特務摸得一清二楚。可他們對唐軍的情報,卻幾乎沒有了解。

  當下,阿達魯臺派了一小隊騎兵,往東去廬州報信。這隊騎兵雖然只有百人,可沿途只要不遇上唐軍騎兵,根本可以橫著走,不怕被歸唐的地方官府拿獲。

  接著,又派出一個百人隊去洛陽報信。

  “希望還來的及!”阿達魯臺也不敢保證,信使到后洛陽和廬州有沒有開打,如果開打了是贏還是輸。

  之后,阿達魯臺帶著麻素的遺體,直接北上,不管不顧的打算北歸。

  果不其然,阿達魯臺派出報信的兩個百人隊,一路囂張跋扈的縱馬奔馳,沿途州縣根本不敢阻擋,甚至有的縣城還被區區百人的韃子騎兵攻破荼毒。

  等到周圍歸唐的大隊宋軍趕來,韃子騎兵已經去的遠了。要是小股宋軍,韃子百人隊直接箭射刀砍,大展淫威,殺的數倍于己的宋軍潰不成軍,然后給韃子騎兵留下弓箭。

  可是當去廬州報信的韃子分隊遇到一支滁州來的兩淮宋軍,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了。

  兩淮宋軍,可不是軟柿子!

  那支兩淮宋軍只有一個營(五百人),而且都是步兵,卻敢主動沖擊韃子百騎。一番血戰下來,韃子百騎折損數十人,再也不敢囂張。

  等到剩下的幾十個韃子騎兵好不容易趕到廬州,卻聽見廬州城外殺聲震天,羽箭如蝗,火器的轟鳴也驚天動地,原來已經開戰了。

  終究是晚了一步。

  不知道戰況如何啊。

  來報信的韃子騎兵,只好策馬奔上附近一座山崗上觀戰。

  只一眼,他們就暗叫不妙!

  PS:今天有些忙,只能更新這么多啊。明天加更!今天日子特殊,還喂喂票,幫我頂一頂啊。拜托了各位書友大大,這個月一定要讓我入圍全網百強哦。還有幫我出圈哦,就差最后一步了,出圈指數最近漲的很快,蟹蟹支持,晚安!節日快樂!

  請:m.bqg999.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