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充滿童年回憶的打谷機 襄陽的木材商人,在大唐的名氣是非常響亮的。
與此同時,襄陽的木匠,數量也是眾多。
進入五月份以來,所有大面積種植水稻的州縣,木匠們都被大量的征集起來,集中打造一種器械。
為此,戶部和工部還專門聯合觀獅山書院的機械作坊,向主要的州縣安排了人員。
等到水稻開始變得金黃金黃,所有突厥移民和關中道移民的家中,都出現了一種新式的器械。
“哥,這個打谷機看上去怪怪的,真的比我們之前用的打谷桶要好嗎?這兩百文錢一臺,雖然不算貴,可也不算便宜呢。”
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田野中的霧水還非常重。
不過,石良和石文兩兄弟,已經早早的起床了。
辛苦了半年,今年總算是到了收割稻谷的日子,梧地村家家戶戶都起了個大早。
“縣里的胥吏,還有觀獅山書院那些學員也都說了這個打谷機好,你有什么好擔心的?再說了,這兩百文錢,不是還沒有交嘛。”
石良對兄弟兩正抬著的打谷機,顯然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這個打谷機,正是當初李寬讓格物學院下屬的機械作坊研究搞出來的玩意。
其實,只要有相關的創意,打谷機的制作是非常簡單的。
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后世普及到廣大的農村地區。
機械作坊要做的事,無非就是怎樣讓打谷機的結構變得更加簡單,構件更加的少,更加的輕便。
石良兄弟現在將要使用的打谷機,就是幾次改版之后的成品。
“哥,雖然還沒有交,胥吏也說使用不滿意可以退回去,但是你覺得這兩百文錢,你可能不交嗎?”
“先別想那么多,等一會開始用一用,不就知道好不好用了嗎?”
石良雖然對打谷機有信心,但是畢竟還沒有用過,倒也說不出一個什么來。
伴隨著陣陣鳥鳴,大片大片的稻穗靜靜地掛在稻禾上面,享受著最后一頓清晨的陽光。
雖然石良起的很早,不過還有比他們更早的,下地開始割禾了。
割稻子算是農活中最累、最苦的一種活,夏收這一次的割稻子尤其如此。
因為要抓緊時間,割完稻子就要重新耕地、插秧。
完了那些稻谷你還要把它曬干,可以說是好多活都集中在一起。
農忙農忙,說的最主要就是這段時間了。
“五弟,觀獅山書院的學員說,一個人操作打谷機,正常需要兩到三個人割稻禾才能對應過來,這比打谷斗可是快多了,今天我們先把這塊地的稻禾割下來,然后我再去打谷吧。”
石良緩緩的將打谷機放在了田壟之中,抽中一把禾鐮,擼起褲腳,赤著腳進入水田,開始干活。
這禾鐮也是觀獅山書院機械作坊特別改良之后的,刀口有一些鋸齒,跟一般的鐮刀有所不同。
只見石良左手抓住一棵禾蔸,右手揮舞著禾鐮,順勢往前一拉,一小把稻禾就已經割下來了。
“刷刷刷!”
石良不愧是種田能手,割起稻禾來,非常的麻利,不過是一兩個呼吸之間,他就已經割了三四株稻禾,然后利用已經發黃的稻葉,將幾株稻禾纏繞在一起,然后接著再割了四五株稻禾,這一把稻禾,就算是完成了。
沒有親自割禾過的人,很難理解看似簡單的割禾動作之中,包含的多道工序,每一道都蘊含著農夫們多年來積累下來的經驗。
稻葉的邊角是有一排細微的鋸齒的,割禾的時候,一不小心手就會被劃傷。
不過農戶們天天干農活,早就皮糙肉厚,等閑稻禾割傷的口子,已經奈何不了大家了。
“哥,你先去打谷吧,我繼續割。”
片刻之后,打谷機面前就已經堆積了一垛稻禾。
金晃晃的稻穗,讓人看著非常喜慶。
“嘩嘩嘩!”
石良用行動來回應了石文的話。
只見他拿起一把稻禾,同時右腳踩著打谷機的踏板,禾兜里的滾輪立馬就旋轉了起來。
然后石良快速的將稻禾塞入禾兜之中,在滾輪上木釘的撞擊下,一粒粒稻谷立馬從稻禾上飛奔而出,落在了禾兜里面。
石良翻滾著手中的稻禾,不過是幾個呼吸的時間,上面的稻谷就已經去除的干干凈凈。
緊接著,他又重新拿起了另外一把稻禾,如此反復。
“五弟,這打谷機果然好用,一點都不費力氣。以前用那個打谷斗,一天下來,雙臂揮舞的都發酸發脹,第二天都要抬不起來。現在感覺比割稻禾還要輕松非常多呢。”
石良非常興奮的踩著打谷機,覺得有了它,自己再也不用擔心打谷的速度趕不上稻谷成熟的速度了。
“哥,真有那么好嗎?”
石文忍不住直起身,看了看打谷機旁的場景。
“這么快的速度,打谷機打完后的稻禾,里面殘留的稻谷比打谷斗還要少,這還能不好?要我說,別說是兩百文錢,哪怕是五百文錢,這個打谷機也是值得的。有了它,至少可以節約兩個壯勞力呢。”
石良臉上蕩漾著一股樸實的笑容,那是一種對未來充滿信心的笑容。
“王爺,這一帶就是梧地村的水田,全部種的都是南洋水稻。這里的農戶,九成以上都是關中遷移過來的,倒是很快就適應了這里的生活。”
李寬這些天跟武媚娘在那里游山玩水,做著運動。
王玄策就沒閑著了,到處確認著襄陽周邊水稻的種植情況。
“關中離這里也不算很遠,只要這些人帶了一個好頭,明年應該還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到時候朝廷把推廣的重點繼續往南轉移一下,就能帶動整個漢江沿線的水稻種植發展。”
看到眼前那一片片金黃的稻田,李寬臉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大唐的糧食問題,雖然還不能說已經解決了。
但是,只要你肯努力,在這么一個國度,普通百姓已經不容易餓死了。
這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是啊,王爺,還有一個好消息。就在這梧地村附近,觀獅山書院格物書院的學員發現了一座磷礦,現在已經試驗性的開采了一部分磷礦,粉碎之后準備在今年晚稻的種植地里進行試驗呢。”
梧地村作為關中移民聚集的村子,王玄策自然也是重點的了解了一番。
至于觀獅山書院的學員,一路以來,只要碰上了,不管是李寬還是王玄策,都是要單獨跟他們聊一聊的。
“找到了磷礦?大唐實業安排人來籌建作坊沒有?”
李寬聽到這個消息,立馬提起了興趣。
王玄策:“那個發現礦藏的學員姚遠已經寫信回去了,大唐實業應該很快就會安排人過來。”
大唐實業是李寬讓許敬宗專門安排人組建的一個作坊,主要以經營實業為主,算是觀獅山書院的校辦企業。
不過,誰也想不到,這么一家校辦企業,未來會成為大唐最大的工業巨無霸。
“襄陽周邊是水稻推廣的重要地帶,這磷肥生產出來之后,能夠快速的售賣給農戶,也能順著漢江而下,直接供應給許多地方。當然,這磷肥剛開始畢竟不能賣的貴,要是運輸的太遠,是會虧本的,所以也要讓大唐實業抓緊多探出幾個磷礦和鉀礦出來。”
李寬比誰都清楚化肥對農作物的產量的影響有多大。
不客氣的說,只要化肥使用的到位,大唐的糧食產量在增加個兩三成,那是一點都沒有問題的。
這么一來,似乎對自己增加一千萬人口的任務也有好處?
“好的,回頭跟姚遠交代一下,到時候讓他也給大唐實業過來的人。”
王玄策雖然還不是很理解李寬為何這么重視這些特殊的石頭,把這些石頭粉碎了加到地里面,就能增加糧食產量?
自古以來,就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啊。
“王爺,這磷肥,哪怕是再便宜,總還是要錢的,我估計很多農戶剛開始的時候都不愿意購買呢,到時會大唐實業生產出大量的磷肥出來,怕是會賣不出去呢。”
武媚娘對商業的理解,比李寬和王玄策都要強。
再說了,人家現在是楚王府商業領域最主要的負責人,沒有幾把刷子,李寬哪能放心把這么多產業交給她來管理?
“沒關系,到時候每戶農戶給他們免費贈送五十斤磷肥,讓大唐實業的人告訴農戶們怎么使用這些磷肥。只要一季作物種植完畢之后,有添加磷肥和沒有添加磷肥的差距,一眼就能看出來,到時候農戶們的心中,自然是有一把稱。”
要說怎么推廣商品,李寬的手段還是很多的。
后世很多爛大街的手法,放在大唐都還非常有效果。
作為磷肥的推廣,先免費試用,然后再收費,顯然是一個比較妥當的方法。
有免費的,為什么不用?
這就能夠抓住很多農戶占便宜的心思,大規模的擴大試用的人群。
而一旦大家發現磷肥的好處,計算出投入和產出的優劣之后,自然就知道怎么辦了。
武媚娘:“王爺,那邊好多村民在收割稻谷,我們要不要過去看看?”
一行人慢慢的走進村子,雞鳴狗吠之聲撲面而來。
從去年冬天到現在,李寬作為黜陟使,巡視各地南洋水稻的推廣種植情況,如今總算是看到了稻谷收割的場面,眾人肯定是要去看一看的。
“嘩嘩嘩!”
伴隨著陣陣打谷機里滾筒轉動的聲音,李寬聞到了一股稻草的清香味。
“王爺,這就是之前機械作坊設計的打谷機嗎?看起來效率很高的樣子呢。”
一行人走在田間小道上面,看著附近的農夫們干活。
“楚王殿下,草民石良見過楚王殿下,見過武姑娘、王管事。”
走到其中一塊稻田面前的時候,那個真正打谷的農戶突然停了下來,快步走過來行了個禮。
李寬和武媚娘對視了一眼,有點意外這么一個鄉野之間,居然有人能立馬認出自己來。
要說李寬巡視襄陽的消息,倒也不是什么秘密。
但是農戶們對這種消息,往往都是掌握的很少的。
而眼前這個人能夠叫出李寬的稱號就算了,居然還能認出武媚娘和王玄策出來,這才讓人感到意外。
“王爺,這農戶似乎是以前王府的一個佃戶,屬下看著覺得有點眼熟。”
王玄策這話一出,李寬和武媚娘就都理解了。
梧地村的村民,大部分是去年從關中道遷移而來,其中楚王府原本的佃戶里面,也有一幫人是跟著來到了襄州。
看來,眼前這農戶就是其中一員了。
“石良是吧?怎么樣,在襄陽還算習慣吧?今年這南洋水稻長得還不錯吧?”
李寬很快就露出了一副符合社會期待的笑容,跟這名農戶說起了話來。
“托楚王殿下的洪福,我們這些人在襄陽都分到了一百畝的永業田。這些新開荒的農田,南洋水稻長得還不錯。雖然跟渭水邊上的良田比起來,稍微要差了一些,但是也算是很好了。”
石良聽到李寬跟自己說話,激動不已。
李寬:“今年你種了多少畝水稻呀?”
石良:“六十多畝,等下半年就可以種上一百來畝了。”
李寬:“好好干,這是難得的一個機會,對朝廷,對你們,都是有利的。”
石良:“草民曉得嘞,等明年開始,我準備也試著在稻田里養殖一些魚苗,將王府里各位管事傳授給大家的經驗,在這襄陽縣推廣開來。”
一番閑聊之后,李寬對這梧地村的情況也算是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這些移民目前的生活狀況,跟自己預想的差不多,算是比較理想了。
好在今年沒有什么天災,要不然對南洋水稻的推廣種植就太不利了。
而到了這個時候,李寬總算是可以考慮回京的事情了。
當然,為了避免后面的推廣出現什么意外,回京之后李寬還是會通過觀獅山書院遍布各地的學員來了解情況。
有了這些學員的成功經驗,以后每一年的書院學員,都可以安排一些人去到天下各個州縣去歷練一番。
而觀獅山書院,也可以開始新一輪的擴招了。
本書作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