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葉驚塘住在了一間小客棧里,離韓冰的那處宅子并不太遠。
客棧的老板是個樸實的中年漢子,加上葉驚塘又用面巾遮住了臉,所以,他的身份并沒有暴露。
大半個月后,羅良安葬完自己的父王,便將全部兵馬帶出了邕王城,直奔皇城而來,只安排了一萬人馬在東域留守。
羅良的目的很明確,他要討回一個公道,他要找自己的叔叔天臨帝報仇。
至于恒王那邊,得知邕王亡故的消息后,二話沒說,直接點了十五萬兵馬向皇城進發。
之前羅良給他的信他收到了,不過,他認為那個時候出兵的火候還沒到,所以他只是回信讓羅良稍安勿躁,并未再說其它。
現在,這位南域霸主終于等到了他想要的機會,盡管這個機會跟他原本計劃的有些不一樣。
不過,邕王的死可以讓他師出有名,有這一點,便已經足夠了。
更何況,還有羅良的人馬從中助力,恒王羅天穆認為,時機已然成熟,無需再等一刻。
天臨帝第一時間得知了兩路大軍的動向,這一次,他的心里真的有些慌了。
這兩支大軍,任意來一路,他都能自如應付。
不過這一回,他們卻是同時到來,一旦這兩路大軍合力攻打皇城,那么,事情就有些棘手了。
得知消息的天臨帝,匆匆將兩位丞相和馮旭升叫了過來,他需要聽聽這些股肱之臣的意見。
不過,這些大臣都是各懷心思之人,天臨帝根本不可能從這些人的嘴里得出什么有用的建議。
左相呼延嵩和馮旭升支持大皇子羅秉,是以,他們提供給天臨帝的建議便是趕緊立大皇子為太子,安定臣民之心,同時加緊備戰,以防事態失控。
而右相何綸支持的是二皇子羅昆,此種情形下,提供的建議也是積極備戰的同時,趕緊冊立太子,只不過,何綸推薦的人選變成了二皇子羅昆而已。
天臨帝聽著這些所謂股肱之臣的建議,氣得想罵娘,不過他不能這么做,因為眼下正是大幽朝生死存亡之際,他需要用人,除了這些人,他不知道還有誰能夠幫他。
呼延嵩等重臣離開了上書房,對于他們的建議,天臨帝只說考慮考慮,并沒有當場給這些人答復。
此時正是午后,外面的雪已經停了,只剩凜冽的寒風在空中不停地呼號。
天臨帝獨自一人緩緩登上高臺,憑欄而望,萬里江山盡是銀裝素裹。
這位大幽朝的皇帝嘆了口氣,感覺自己似乎有些老了,也有些累了。
不過,到底該如何度過這個難關,天臨帝的心里沒底。
眼下自己手中可以調遣的兵馬有蕭陽的五萬羽林軍以及馮旭升的十萬人馬,除此之外,只剩駐守在西北的十萬人了。
可是,如果將那十萬人召回,必然會給西戎和北狄人以可乘之機,天臨帝的頭有些疼,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思慮良久,天臨帝差人將一道圣旨送往了西北大營,命大營副統帥耿敬將留守西北的十萬大軍向東南前移兩日路程,以備不時之需。
做完了這些,天臨帝的心中終于稍稍安了些。
數日之后,羅良的九萬大軍兵臨皇城,在城外五十里外安營扎寨,生火造飯,只待攻城之機。
翌日清晨,外面又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眼見不是攻城的良機,羅良便吩咐大軍加強防范,靜待雪停,同時,他也在等待恒王的大軍。
兩日之后,恒王的十五萬大軍抵達皇城以南八十里。
當日,恒王差人給羅良送來了信,邀他擇日共同攻打皇城,為邕王報仇。
羅良接到此信時,恰好古羨漁便在一旁。
看完書信后,羅良便向古羨漁問計道:“先生以為此事如何?”
古羨漁聞言,捋了捋胡須笑道:“恒王邀我們一起攻城,肯定是好事,不過,這樣一來我們的實力必然會被消耗,到時候皇城被攻破了,那恒王會不會……”
羅良一聽,眉頭輕擰道:“先生的意思是怕到時候恒王對我們下手?”
古羨漁道:“此事極有可能,因為我們求的是報仇雪恨,而那恒王的野心路人皆知,到時候恐怕由不得我們啊!”
羅良聞言,看著古羨漁道:“先生所言極是,不知先生可有應對之策?”
古羨漁低頭思索了片刻道:“如今,恒王坐擁十五萬大軍,與朝廷分庭抗禮也可絲毫不落下風,過來邀請世子,只不過想保存些實力罷了,既然如此,我們便遂了他的心愿。”
羅良聞言,有些不解地問道:“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到時候又如何自保呢?”
古羨漁一聽,笑了笑道:“世子不必憂心,我們可如此回復恒王,就說我大軍兵少將寡,僅負責攻打皇城東門,其余三門則交由恒王的人馬來攻,這樣的話,即使我們有所折損,也不會折損得太過嚴重。”
羅良聞言道:“這樣的話,恒王會答應嗎?”
古羨漁道:“會的,只要我們堅持這般,那恒王只能答應,因為打仗打的便是時間,打的便是糧草,恒王好不容易看準了時機舉兵來犯,肯定不愿無功而返。”
稍稍頓了頓,古羨漁又道:“如果我料得不錯,那天臨帝必然已經下旨給了西北大營的副統帥耿敬,讓他將大軍向東南方向前壓,如果我們一旦攻城,那十萬人馬必會回援,所以,恒王不想等,也等不起。”
羅良聽完古羨漁的分析,心悅誠服地道:“先生果然是高人,這抽絲剝繭的功夫實在讓我佩服萬分。”
古羨漁聞言,朝羅良施禮道:“世子謬贊了,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罷了,如何定奪一切還要世子您拿主意。”
羅良看著古羨漁笑道:“此事就全依先生之言,我這就給恒王回信,約定大雪一停,便即刻發兵攻城。”
古羨漁聞言,朝羅良再施一禮道:“屬下告退。”
羅良將古羨漁送出了大帳,便返回帳中給恒王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