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78章 真假1微米(1)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北國科技

  光電會議室。

  三個青年人再次聚集在了一起。

  雖然青澀的面容,出賣了他們的真實年齡,但這幾位可不是一般的年輕人。

  自從顧明,右天相繼退出童子軍后,葉靜,一個女孩子,成了童子軍的實際領導人。正是這段經歷,為她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嚴亮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tftlcd的技術演化上,如今也有了一絲精英氣質。

  一系列的儲備技術,在他的手里慢慢成形,五步光刻技術,就是他的作品之一。is,ffs等一批專利技術,為《全彩科技》提供著應對未來挑戰的底氣。

  “《一號工程》到了啟動的時候。”

  上次的零號工程,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這才導致了《全彩科技》的誕生。否則白學成公司的名字,應改是《零點科技》才對。

  “其實不用說,我們也知道,是不是準備上晶圓項目了?算起來也到時候了啊!”

  lcd驅動芯片開發,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集成電路專業的一幫人,為這個事情已經忙活半年多了。他們不僅僅是忙,更重要的是燒錢。

  eda軟件,一套就要二十幾萬美元。雖然教育機構購買,有一定的優惠,但十幾萬美元還是逃不掉的。

  這種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肯定不可能由一個人來完成。多人協同工作,就需要多套軟件。項目什么成果還沒有看到,近千萬人民幣就消失了蹤影。

  這些錢,總不能白花吧。

  “說說看,這個一號工程要怎么個搞法。”

  這兩名同鄉,隨著公司的成長,他們的視角也在不斷提高。對很多問題的觀察點,和觀察角度,都與普通人有了明顯不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認為,還是要一步步來。我們在晶圓產業上沒有積累。目前的當務之急,還是追平國內的先進的技術,也就是2微米技術。”

  葉靜首先給出了建議。

  1986年,電子工業部提出了“531”發展戰略,即普及推廣5微米技術,開發3微米技術,攻關1微米技術。

  時間已經整整過去了6年,除了一微米這個目標沒有達到以外,其它兩個已經差不多完成。15微米的分步投影光刻機,于1985年就已經研制成功。這也是后續的908工程,提出進軍1微米的基礎。

  在這個時間點,國內的晶圓廠,已經有不少采用45英寸晶圓,23微米的技術。

  這些前輩們的心血沒有白費,它給光電帶來了足夠高的as。

  當然了,這幾年,國際上的半導體工藝,進步也沒有停止。最新建成的幾座晶圓廠,已經進步到05微米了。

  “這個觀點,我不同意,我們上項目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最終目的達不到,花這么多錢,去建一條沒有用的晶圓廠,有什么意義呢?

  要上,我們就要上最先進的,直接上035微米!”

  隨著不斷的成功,嚴亮的野心也在不斷滋長。尤其是他手里掌握的幾個儲備技術,讓他有了更大的進取心。

  在他眼里,國際上所謂的電子巨頭,也就是那么回事。他們除了有點臭錢以外,還有什么?冢中枯骨而已。

  led事業,光電的as很高,一出手就是世界第一。

  tftlcd雖然差點,但是至少也是第一波。如果晶圓變成了跟著別人屁股后面轉,這不是有損自己的光輝形象嘛!

  “035微米?你說話過腦子沒有技術來源在哪里?你知道建一條035微米的晶圓廠要多少錢嗎?”

  隨著晶圓工藝進程的逐步提高,晶圓廠的造價也在逐步提高。這也是908只要20個億,而909則上升到了100個億的主要原因。

  兩者之間的核心區別在與,908的工藝是09微米,909則是05微米。

  035微米的晶圓廠的造價,在國際上,已經上升到10億美元級別了。(035微米,在國際上的批量的普及,是在95年之后的事情,entiuro就是世界上第一批采用此工藝(854),第一批量產的芯片。)

  當然,這里還有些其他區別,例如產量,晶圓尺寸等。

  如果晶圓工藝這么容易的話,那個破光刻機也就沒有必要牽動這么多人的心了。

  兩個人很快就自己吵了起來。

  “永興,你是啥意見?你不是把我倆叫來,看吵架的吧。”

  “你們說的都對,又都不對。”

  “怎么講?”

  “晶圓廠要上,但也要考慮現實情況,空喊口號是沒有用的。我們畢竟沒有積累。

  但同時,我們的目標也要實現,錢不能白花!如果只是上2微米的晶圓廠,根本沒有意義。”

  “咦?你這是啥意思?兩面的話都讓你說全了!”

  兩位老鄉同學,都覺得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這次我準備,用2微米的半導體設備及工藝,來生產1微米的芯片!”

  “這怎么可能?”

  “我就知道你腦袋里肯定有東西。”

  兩個不同性格的人,在沉思片刻后,發出了完全不同的感嘆。

  “你不是在開玩笑吧。如果真有這種技術,為什么全球這么多企業每年投入這么金錢,去改進他們的工藝流程,提高生產設備的精度?908工程是在干什么?”

  葉靜生性比較保守,看事情更多的是看風險。

  “這個技術是有的。這也是為什么這個工程被叫做一號工程的緣故。它的保密級別甚至高于液晶的odf工藝。”

  “好吧,你說吧。我們準備好了。”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成永興召集兩人商量一些高度機密性的科技信息。

  經過s,led,以及lcd的不斷洗禮,兩個人對晶圓工藝已經不陌生了。

  在后世,人們一提起半導體設備,被津津樂道的,就是光刻機。大家普遍認為,光刻機是中國在半導體工藝上落后的唯一瓶頸。

  這句話對,也不對。

  對,是因為,中國在半導體工藝領域,被甩得最遠的代表設備就是光刻機。

  其他設備,例如蝕刻設備等,它們與國際先進水平,即使有些差距,差距也沒有這么大,甚至某些設備,國產設備已經開始反攻國際市場。

  光刻機決定半導體制程的情況,僅僅是出現在2005年之后。這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asl的天王山之戰。

  asl在浸入式光刻機上,打了場翻身仗,一舉把日本的幾家競爭對手掀翻在地,從而奠定了在光刻機市場的壟斷地位。

  但實際上,在2005年的前后,決定半導體芯片制程的幾個核心技術,都不是光刻機。因為此時,光波的波長,還沒有撞到極限(193n)

  中國已經有了15微米的光刻機,但是其他輔助工藝,達不到這么高的精度。

  幾十年來,對光刻設備的要求主要基于摩爾定律,通過減小波長和增大數值孔徑(na)來獲得更高分辨率。

  但是激光的可用波長就那么幾個,激光波長減少幾次,就無以為繼了。

  2004年開始,光刻機就開始使用193n波長的duv激光,誰也沒想到,光刻光源被卡在193n無法進步長達十幾年。

  哪怕采用了沉浸式光刻機,也僅僅是使晶圓工藝成功突破了幾個節點。

  過了一段時間,半導體工藝的工藝演進路線,再次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后世的14n,10n,的技術突破。都不是通過升級光刻機來實現的。

  在光刻機無法升級的情況下,為了突破這個障礙,人們開始尋找別的突圍方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