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94章 彎道超車(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北國科技

  毛細法,自從RCA發明了液晶顯示之后,就一直在使用。它已經成了液晶行業的潛意識,甚至被寫到了此時的教科書上。

  但到了大尺寸顯示器的時候,它的缺點就非常明顯了。

  毛細吸附過程之漫長,可想而知。以10寸液晶為例,它的壓合及吸附的過程,時間長達28個小時之多!

  而且隨著面板尺寸的增大,毛細作用需要對抗的重力也就越大。其用時更長不說,失敗率也會越大。

  這也是日本人,根本不相信,液晶顯示器,可以超過17英寸的根本原因!

  在整個90年代,正是這個從手表液晶發展出來的毛細工藝,成了所有其它國家,發展液晶產業的絆腳石!

  這種工藝對前后工序的精度,操作人員的技巧,都要求太高。

  毛細吸附的前提,就是玻璃板之間的間距要足夠細小,但是太小也不行!一般的工藝要求,是3到5微米,而顯示器的尺寸,是30厘米到50厘米(后世甚至發展到3米)。

  再加上液晶顯示器殼體是由前后兩片,厚度不足一毫米的薄玻璃組合而成,強度很低。

  這么大面積的腔體,這么薄的玻璃殼體,保持這么小的平,其中微妙之處,難以言表!

  也許只有日本人那種性格,才有耐心,一點點去優化工藝及操作步驟,最終掌握了這一技術的訣竅。

  但從后世的眼光來看,這就是一個瘋狂的工藝。

  在5代以后,毛細法被棄用,轉向了滴灌法(One

  滴灌法才是正常人的思路。那就是先往顯示器里添加液晶,添加完畢后,再把液晶顯示器封閉起來。

  ODF法的優勢極為明顯,除了良率以外,它有效的縮短了工藝時間并減少液晶的損失。除此之外,還可減少在真空回火製程、液晶注入機、封口機、封口后面板清洗等設備的投資。

  這個ODF法,就是成永興以及光電科研,敢于以一己之力,對抗日本這個先進國家,對抗日本十七家企業聯盟的殺手锏!

  以來自21世紀初的技術,降維打擊90世紀初的日本液晶產業聯盟!

  當然,液晶顯示器產業,不同于LED產業,它的精度雖然沒有晶圓產業那么高,但復雜性一點也不差。

  在這個時間點,進軍這個產業,光電科研也會面對各種困難。

  第一個困難是時間節點。

  進軍藍光LED,是參考中村大俠發表論文的時間節點,91年3月。按照這個時間倒推,才定出了光纖,MEMS,藍光LED

  三部曲。

  而在LCD這個行業里,時間的壓力,并不是來自技術的發現節點。

  世界第一條5代線的出現時間,是2002年前后。以此時間來推論,加上產線的設計,制造,設備的設計與制造。至少95年前,光電科研是安全的。

  光電科研的時間壓力在哪里呢?

  這里有另外一個概念,叫做液晶產業的景氣循環。

  液晶產業的景氣循環速度非常快,差不多三年就是一個周期。

  第一次的景氣高峰期,在92年93年之間。它的出現,是由于筆記本電腦,以及Windows3.1帶來對彩色屏幕支持所帶動的。

  1992年9月,美國IBM公司完成了個人電腦事業部重組后,推出了劃時代的產品——IBM

  700C,這是Thinkpad系列的第一個型號。

  700C一經推出就立即受到關注,它是第一款使用彩色TFTLCD顯示屏的筆記本電腦,采用DTI的10.4英寸彩色液晶屏,售價4350美元。

  此筆記本一出世,就成為爆款,當年訂單就超過十萬臺。在它的帶動下,一些競爭對手,也紛紛推出具有TFTLCD的產品,東芝T4400SXC的顯示屏為9.5英寸。

  第一次LCD景氣上升周期,指的就是這一波。

  但隨著更多TFTLCD產線投入生產,很快的,LCD面板的價格在競爭中迅速下降。此時投入生產的,都是一代線,成本也比較高。到了1993年,LCD產品的售價就低于成本了。

  這就是歷史第一次的景氣下降,大家都不掙錢了。這波景氣循環,從93年底就走入低谷,直到94年再次上升。

  也就是說,如果光電科研,不能在92年中之前,把液晶顯示器產業化,就會錯過這一輪的景氣周期!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LCD景氣循環,對后世的影響非常深遠。

  其實,趕上這一波景氣周期的廠家,實際上只有三家而已。他們就是,NEC,IBM與東芝的合資企業DTI公司,還有就是夏普。

  之所以后來日本有了9家企業,加入液晶生產大軍,就是因為這三家企業,在這一波的景氣循環里,掙了大錢!

  大家眼紅了!

  能提供大尺寸(10寸)液晶面板的僅有這幾家,受限于產能和良品率,面板價格居高不下(10寸面板的價格,出廠價超過了一千美元),LCD產業的毛利與報酬相當可觀。

  如果光電科研,能在這一波景氣循環里截走大部分的市場利潤,讓這三個玩家無利可圖,或者是微利。其它日本廠家,是否愿意下場,都是個未知數!

  而一旦錯過這波景氣循環,那么光電的敵人,就從三家,變成了九家。而且競爭對手的技術水平也發生了變化。

  因為新入場的玩家,采用的就不是第一代生產線技術了。從93年開始建設的生產線,陸續采用的是二代技術。

  到第二次景氣周期來臨的時候,(至1995年為止)日本總共建成了21條TFTLCD生產線!

  那時光電面臨的,就是羽翼已成的,日本液晶產業聯盟的大軍了。

  第二代與第一代相比,基本概念沒有變化,但它具有更高的良率(因為LCD專用設備)和更大的顯示屏。此消彼長,光電科研的技術代差優勢就會縮小。

  更為可怕的是時間,夜長夢多。

  不是什么太難的技術。恰恰相反,它是個很簡單的技術!

  由于技術的曝光,其它玩家很快就會用資本的力量,迅速復制和掌握這一個并不算很難掌握的技術。

  ODF技術是否可以像藍光LED一樣,被專利保護起來呢?

  答案是否定的。

  ODF說穿了,就是把液晶,滴落下去。這個東西怎么申請專利?哪怕可以申請一些工藝裝備上的專利,但無濟于事。

  光電科研,從現在開始計算,只有一年,最多一年半的時間,來推出自己的液晶顯示器。

  當然,除了時間的壓力,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困難存在。

  第二個難點,就是產業鏈。

  生產LCD的產業鏈,可要比LED要長多了。玻璃基板,液晶原料,偏光片,背光源,導光板,散射板,這些都要從頭做起。

  第三個難點,生產設備。

  LED產業鏈,可以采用夾具,人定勝天。液晶呢?

  在一些關鍵設備上,美國應材,處于事實的壟斷地位。這種設備(LCD專用),目前世界上都沒有,就是研發出來了,對中國也是禁運的命。

  為什么直到20世紀末,中國只能進口第一代線?

  真是當時決策者笨嗎?

  而且一條失敗了,還接著引進第二條?交學費,一直交到洋大人滿意為止?

  第四個,資金支持。

  韓國政府,支持LG和三星,十年如一日!

  他們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次世代平面顯示計劃》、《LCD基礎技術發展計劃》,為韓國液晶顯示產業的發展提速。

  為了給本國企業減輕壓力,韓國政府又推出了稅收減免、研發補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幫助企業迅速成長,10余年間累計投入超過千億韓元。

  為了推動設備和零部件的國產化,韓國政府積極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每年投入30億韓元的經費。政府的堅定支持也促成了韓國液晶顯示產業的成功。

  光電科研,身后可沒有一個有錢政府支持。一切都要靠自己。

  液晶顯示器生產線,歷來是個吞金巨獸,在10代線的時候,一條生產線的投資,高達42億美元!

  第一代產線,投資沒有這么高,但1億美元級別總是要的。錢不夠怎么辦?

  第五個,國際支持,與國際市場。

  韓國人去搶日本市場,是美國人支持的!

  一些文章總是講,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緣故,三星被美國資本所控制。但如果不是被美國資本控制,三星有可能發展起來嗎?

  三星如此,臺積電,其實也是同樣道理!

  而中國呢?

  《瓦森納協定》是1996年制定的!(該協定幾經修訂,如今已是西方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的指導文件。)

  國內可沒有液晶顯示器的市場。

  筆記本品牌?

  在哪?

  連CPU都是禁運的!

  請:m.lvsetxt.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