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雨》最終還是殺青了。
  “有空去臺灣呢,我請你吃臺灣當地小吃”
  大s笑靨如花,拉著莫奕的有些依依不舍。
  “你要請我吃臺灣烤腸嗎?”
  “什么啊?臺灣有很多很好吃的,鹽酥雞、淡水阿給,你該不會沒有轉過臺灣夜市吧?”
  大s睜大了眼睛,眼神中都能倒映出天空。
  莫奕當然轉過,而且還和王歐兩人,那天吃了很多美食。
  “有空去臺灣一肯定找你。”
  “那當然,說不定今年金馬獎又會來到臺灣嘞。”
  大s看著莫奕的樣子,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什么好,通過這么多天的接觸,她隱隱的對這個年紀比她小的男生,產生了一絲好感。
  說實話,莫奕真沒有對大s有多少感覺。
  美女在娛樂圈數不勝數,可是過早出道的美女,太早的見到了社會的險惡。
  道理都懂吧。
  大s15歲就出道了,男朋友大多是臺灣人,基本要到談婚論嫁的時候,雙方卻遺憾分手。
  這樣的事情還有好幾次。
  莫奕可不愿意當別人的接盤俠。
  當朋友還可以,至于想發展點兒別的。
  那還是算了吧。
  導演蘇兆斌,帶著滿滿一車的膠片,打算回臺灣好好剪輯。
  莫奕走到導演身邊,遞過去一根煙。
  “什么時候能上映啊?”
  “應該再過大半年吧。”
  這部電影的相處,莫奕對蘇兆斌,這個懷才不遇的導演有些同情。
  唯一一部大明星出演的電影,卻還得打著吳玉森的名號。
  可想想自己上輩子,的確沒有聽過蘇兆斌的大名,可能在日后也出不了太多好的作品。
  天下難有不散的宴席,莫奕打算乘車離開橫店。
  他和王學起兩人同坐一輛車,算是結伴走一段路。
  王學起老爺子坐在商務座的中間兒,躺在椅子上閉著眼睛。
  聽到莫奕上車的聲音,緩緩的睜開眼睛。
  “怎么?跟人家小姑娘依依不舍不想分開?”
  “怎么會?我都是有對象的人了。”
  “有對象又怎樣?又架不住小姑娘喜歡你。”
  王學起活了這么多年,早成了老狐貍,一雙眼睛還看不出現場大s對莫奕的那點情愫。
  “就是人家姑娘的單方面的喜歡,我可是個正人君子。”
  王學奇嘿嘿一笑,任憑莫奕如何解釋,都假裝聽不到。
  莫奕看著王學奇這幅油鹽不進的樣子,無奈的搖了搖頭。
  車緩緩的啟程了。
  坐在車上也閑來無事。
  莫奕又掏出了自己的本子,開始總結他這部戲收獲的東西。
  這也是他拍戲的習慣了。
  “喲,你小子還有這份心呢,現在年輕人難這樣踏實,不多見了,不多見。”
  王學起對莫奕滿意地點了點頭。
  “不學習遲早會被甩下去啊。”
  越來越靠近資本時代,莫奕就越發擔心。
  要不再抓點兒緊提升自己演技,到時候真還沒他的飯吃。
  王學起看著認認真真的莫奕。
  “你說你這么年輕,怎么操的心這么多呢?”
  在拍戲現場他就發現莫奕經常跟蘇兆斌在一起討論劇本,其中不但包括對角色的設定,還有燈光、攝影。
  這已經包括導演需要知道的知識了。
  “王老爺子,你覺得我比《十月圍城》的時候演技有進步嗎?”
  在《十月圍城》和《讓子彈飛》兩部電影,莫奕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也積極的改變自己演戲的現狀。
  王學起想了想。
  “怎么說呢?我感覺你小子比之前越來越好了。”
  在拍《十月圍城》的時候,莫奕的演戲狀態還大多被角色而固定。
  雖然王學起看得出來,莫奕演的很用心,也很用力。
  比如劉郁白,他本身就富有一定的角色特性,他的抑郁他的悲傷,本身就很招觀眾喜歡。
  本來就是討喜的角色,在表演時占一定優勢。
  但到了《劍雨》在害怕那個,莫奕演的江阿生,是一個沒有太多筆墨描寫的男人。
  除了在屋內打斗那場戲,是全篇他的亮光點之外,其余就像個普通人一樣。
  但這樣一個沒有特點的角色,莫奕依舊演得很穩當。
  不搶戲,不炫技。
  在片場拍戲的時候,混在人群里不特意觀察,仿佛看不到。
  但眼光掃過去時,卻總能在莫奕的身上做一短暫的停留。
  這就將平淡的人物也演出了特色。
  “你小子按照你的方法來,準沒錯。”
  王學起不知道莫奕用了什么樣的法子,可是這種方向無疑是正確的。
  當初梅蘭芳梅先生一上舞臺,無論是站在臺中心還是黃金分割點,還只是站在臺邊上,觀眾們的眼睛就直勾勾地盯到他身上。
  這是一種演員的魅力所在,能練到這種地方,是很不容易的。
  莫奕嘿嘿一笑,他也是在一直實踐之瞎琢磨,演技還不是很到位,江阿山這個角色只是拿他練手而已。
  其實王學起分析的很對,想把一個本就很出彩的角色演得好,并不算什么本事。
  但能把一個平凡的角色演出閃光點,這才是演員應該達到的境界。
  或許這就是莫奕想的,化繁為簡。
  “王老師,現在去哪兒啊?回家?”
  “不不不,趕著去下個劇組拍戲呢。”
  王學起擺了擺手,他的確很忙,又接應了王小帥的《日照重慶》,在里邊兒演男一號兒。
  “王小帥導演,那個是中國出了名兒的大導演。”
  能拍王小帥的電影,那太過癮了。
  說起王小帥,還是莫奕的師哥呢,同樣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
  只不過人家是導演系,89年就畢業了,是內地第6代導演之一,也是文藝的一塌糊涂的導演,拍的電影經常送往歐洲那邊,戛納柏林的常客。
  “說不準,您還能拿一個影帝回來呢。”
  王學起笑了笑。“哪能那么好拿啊?你都是金馬影帝了,我還一個像樣兒的影帝都沒有呢。”
  “王老師您說笑了,那您是沒有碰得上好的電影,不然我跟你同一屆競選的話,我自己都沒戲。”
  莫奕通過這兩部戲對王學起的觀察,發現這位老演員是真的有本事。
  經常在舞臺劇話劇表演,模仿能力極強,悟性又高。手里有不知道有多少招壓箱底的本領。
  就拿這次在《劍雨》中的表現來說吧。
  有一段兒要求王學起飾演的轉輪王,一會兒用沙啞的男聲和尖細的太監音之間來轉換的戲份。
  導演都打算后期找配音了,王學起看了看劇本,試了試嗓子,一分鐘以后就打算親自上陣。
  這種功夫不像李玉剛唱反轉那樣男聲女聲的切換。
  一種是太監的聲音,一種是磨砂紙質的聲音,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響,竟然能從一個人嘴里發出來。
  這種多年磨練的舞臺技巧,是莫奕不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