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登基已經八年了,和臣子們相處了這么長時間,朝堂之上的臣子流動地一點兒都不歡快。
所以無論是皇帝還是臣子,相互之間都已經足夠了解。所有人都知道當今陛下的脾氣。
只要是陛下提出來的事情,你有建設性的意見,然后主動去承擔把事情辦好,那么你的功勞就不會小,陛下不會吝嗇賞賜。
這已經是被證明過無數次的事情,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崔呈秀。
在朝廷的眾臣來看,崔呈秀這個人就是個不學無術之輩,根本就沒有什么能力。可就是因為陛下看重,所以崔呈秀一直都是被提拔的人。
在幾年前搞書院改革的時候,崔呈秀就很是費心干了一番。其中的齷齪事情有很多,所有人都知道。
可即便是這樣,在書院改革的事情成功之后,陛下還是給了崔呈秀非常豐厚的賞賜。
在朱童蒙調走之后,崔呈秀順利成為了都察院的一把手,現在就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外面已經有人在呼吁讓崔呈秀入內閣了。雖然不知道是誰搞出來的,但終歸是有人這么說,也不知道哪一天陛下就會讓他進入內閣。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不會想著把事情辦好?
誰都想和崔呈秀一樣,尤其是像袁應泰這樣的人。當初在遼東的時候,袁應泰雖然沒有發什么錯誤,但還被換下來了。
而頂替他的人是熊廷弼。
在遼東這么多年,熊廷弼不但穩定住了遼東的局勢,而且還屢立戰功,甚至用大炮打死了努爾哈赤。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都看得出來陛下為什么重用熊廷弼。那么袁永泰的處境就更加的尷尬了,陛下不信任他,不信任他的能力。
熊廷弼干得越好,袁應泰就越丟人。如果熊廷弼干得不好,反而讓袁應泰也能夠得到一些好處。
不過好處也有限,畢竟熊廷弼如果干得不好,證明陛下識人不明。
就像當年袁紹殺田豐一樣,如果那一戰他打贏了,田豐還能活下來;那一戰袁紹打敗了,田豐就只有死路一條。
原本大家以為袁應泰也會是這個下場,遼東的局面那么好,他就會被陛下扔到一邊去,絕對不會再用。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陛下重新啟用了袁應泰,而且還給了重任。只不過袁應泰一直沒有把位置坐穩也就是了。
顯然這一次是個機會,如果袁應泰把事情辦好,那么位置也就坐穩了。
盯著他位置的人可就有些不開心。畢竟朝堂之上的位置也就這么幾個,你坐上去就沒有我的了。
加上當今陛下不喜歡折騰朝堂,自從上一次大規模的罷免官員之后,到現在為止,朝堂之上的官位還沒變,內閣之中還是那幾個人。
雖然增加了一個崔景榮,但是孫承宗也被調到了參謀處。朝廷高層的穩定,可以保證政策的延續性。這是好處。
壞處就是下面的人沒有辦法升上來,有的人都已經等不及了,所以朝堂之上甚至有一些壓不住。
這一次這件事情,袁應泰出頭了,就有些人看不下去。
對于自己的處境,袁應泰根本就是非常的清楚,他很明白自己現在位于什么樣的境地,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
在這樣的情況下,袁應泰可不敢行差就錯,關鍵還是要立功,不然位置做不好。
現在袁應泰終于有了這樣的機會,怎么可能放過?
“是,陛下。臣回去之后就拿出一個章程。”袁應泰連忙答應道。
既然是一個好機會,那就要好好的把事情做了,不然的話就容易出問題。
朱由校看著袁應泰,點了點頭說道:“如此甚好。”
“好了,這件事情說完了,我們說下一件事情。”朱由校直接就轉移了話題。
下面的臣子們有一些發愣,這件事情就這么決定了嗎?這是不是有一些太快了?
可即便是如此,他們也知道沒有辦法,陛下決定的事情就是決定了。
朱由校站起身子說道:“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安居樂業。自朕登基以來,大明蒸蒸日上,國庫日用充足,國泰民安,多靠諸位愛卿盡心盡力。”
在自吹自擂這方面,朱由校還是很有心得的,現在已經能夠做到臉不發紅心不跳,而且態度誠懇、言辭懇切。
說白了就是自己夸自己的時候,都能夠把自己感動。所以朱由校說這話的時候,語氣生動、情感真情。
下邊的人聽著這些話,臉上也露出了感慨和敬佩的神情。
當今陛下什么都好,這份自吹自擂是改不了了。當然了,陛下也夠得上這樣的功績。
要知道,在民間,陛下的風評可是非常的好,各種各樣的言辭都是吹捧陛下。
很多人已經把大明吹捧成中興了,中興盛世,而朱由校自然就是中興明主。
說到這里,朱由校的話風一轉,直接說道:“如此興盛之事,朕有意尋幸南京,并且回鳳陽祭祖。不知諸位愛卿可有意見?”
這話出來之后,所有人臉色都不是很好看。
大明朝的皇帝出去,本身不是什么太不正常的事情。正德皇帝到處微服私訪,大家也不是沒見過;而嘉靖皇帝也曾經出京,甚至到南京和鳳陽都去過。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今皇帝想要出去溜達,也沒什么大不了。甚至陛下想要去泰山封禪,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封禪這個活動被宋仁宗玩壞了,后世的帝王也就沒有人再去了。只不過陛下出京不是驚擾甚大,而是能夠把人嚇死。
要知道,陛下總共出過三次京城,第一次去了山東,結果山東上下全部完蛋,大大小小的官員被抓的被抓、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可以說就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甚至連山東的孔家也被收拾了一頓,甚至還被殺了不少人。
第二次出京,陛下去了張家口,然后張家口血流成河,那些商人全部被抓被殺,一大批官員和將領被牽連,從上到下被清洗了一遍。
最后一次,陛下去了遼東。這一次還好,沒有從上到下的清洗,但是卻打了一仗。
朝堂上的人所有人都知道,在場的人可沒有傻子。
這些年朝廷在花什么錢,大家心知肚明。
陛下內庫的錢,這些年一直支撐著皇家親軍,同時也支撐著百工院,支撐著新城那邊,各種開銷都是皇帝出錢。
皇帝哪來的錢?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是窮人,依靠著皇莊那點收入,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花銷。
內務府那邊都是做生意,每年也給皇帝送不少錢。可是大家也都知道,這個錢它是有數的,每年不可能讓陛下這么開銷。
所以陛下大部分的錢,都來自于抄家。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敢讓皇帝出去?
而這次皇帝要去的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南京!
大明朝的南京,說白了就是整個江南。所有的人都在皇帝的屠刀之下。如果皇帝在這個時候伸出了他的刀子,那么下場會是什么樣?
整個江南都有錢,所有人都知道。朝堂之上有多少艱難的官員?
甚至連徐光啟都是松江府的。如果讓皇帝去了江南,他們能不害怕嗎?
所以一時之間,朝堂之上氣氛古怪。所有人都不知道說什么好。
反對的話,陛下肯定會追究。當今陛下可不是那么好說話的。
可是如果不反對,陛下去南京這事定下來,恐怕會出亂子呀。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不知所措。
但是朱由校無所謂,他笑著點了點頭,一副十分滿意的樣子。
臣子們瞬間就反應過來了,完蛋了!不說話不行,不能給陛下機會!
于是就有人站出來想要開口,可是還沒等他們開口,朱由校已經先開口了。
“既然諸位愛卿都不反對,那這件事情就這么定了。”
說完這句話,朱由校直接轉身就走,甚至都沒有去吩咐該怎么準備、哪個衙門該做什么事情。
這些事情可以放在以后再說,現在不能再談下去了。如果朝廷的臣子們反對,一旦亂七八糟的事情都翻出來,爭論起來更麻煩。
所以朱由校果斷地開溜,背著手直接就向后面去了,根本不給臣子們留下自己的機會。
站在旁邊的魏朝一時之間都沒有反應過來。
下面的臣子反應的比較快,連忙呼喊:“陛下,陛下,陛下慢走!臣有本奏!”
“陛下,陛下,此事不能這么做呀!”
只不過這樣的呼喊,根本沒有傳到朱由校的耳朵里。
朱由校直接就溜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敢上去拉住皇上。
曾經這么干的也就只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包拯。皇帝要跑,被包拯拉著袖子拽了回來按在了龍椅上,就對著皇帝一頓噴,噴了皇帝一臉唾沫星子。
在明朝,真就沒有人敢這么干。
下面鬧騰起來之后,魏朝終于反應了過來,連忙喊道:“退朝!”
喊過之后,魏朝便看著下面的大臣。
如果有人沖上來,他就沖上去把那人打下去。
可是讓魏朝失望了,沒有人沖上來,臣子們全部各自返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