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驚蟄。
湖北,武當山。
這個世界的武當,創派也有數百年了。
朙初時,因太祖及其之后的好幾代皇帝都十分高調的尊奉道教,加上當時正值張真人晚年各方面都達大成境界的時期,故武當在那些年里長期都是武林中傲視群雄的存在。
然,正所謂盛極必衰,隨著時代的變遷,武當也不可避免的從頂峰慢慢走了下來。
自張真人仙游后,武當的掌門之位傳了有好幾十代,雖然中間也有過一些小小的起伏,但總體而言還是在走著下坡路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大約七十年前。
那幾年,可能是運勢到了,武當突然迎來了一波毫無道理的“人才井噴”;拿現代的運動聯盟來類比的話,他們相當于是連續趕上了五個“選秀大年”,且每年都是“黃金一代”的水平。
當然了,我們也都知道,不是所有有天賦的年輕人最終都能將天賦兌現的——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包括運氣在內的諸多因素一起生效才行,但一個人的失敗往往只要一個因素就能決定。
所幸武當那波年輕人最后還是有不少順利的脫穎而出了,于是,在大約五十年前,武當登上了他們創派以來的第二個高峰,即那“六俠時代”。
可惜,由于萬源宗的第一次入侵、以及天蠶功所引發的一系列后續變故,這個時代不到十年便戛然而止,且當時的武當還因此遭受了非常巨大的損失。
又過幾十年,日漸式微的武當好不容易又等到了王釋蓮這么一位出類拔萃的掌門,有了點重振的苗頭,沒想到又趕上了悟劍山莊那一出。
王真人那是真的慘,去的時候還是大活人呢,回來時已經躺棺材里了,且他身上那“先天靈骨”還在歸途中被水元仙子給盜走了;又因為王真人是被帶回山門直接下葬的,所以武當弟子們至今都還不知道掌門的尸骨缺了一段脊椎。
但無論如何吧,倒霉歸倒霉,日子還得接著過啊。
就這樣,一位新掌門臨危受命、匆匆上任。
說起這位新掌門呢,其名字就很有意思,叫“姚知足”,看得出來……他爹娘也是盼他好啊。
姚知足,要知足嘛。
這人活在世上,過得好與不好,從來都是相對的,越是容易知足的人,自然越是少煩惱。
而這姚知足呢,也很對得起他這名字,這小子從小就有“三不”,即不爭、不懶、也不拼。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三者之間是不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啊?那我這樣舉例:你有沒有見過那種……每天按時上下班,只管自己的分內事,且可以不錯的將其完成,但絕不義務加班,也不拍馬屁的人?
如果你見過,或者你就是那種人,那你大概就能理解姚知足的人生哲學。
然,就連姚知足自己也沒想到,有朝一日,這掌門的位子,居然會輪到他來坐……
從某種角度這也可以反映出如今的武當的確是不太行,王釋蓮死后,與其同輩分的人里,就愣是找不出武功和辦事能力比姚知足還高的人了。
如此,姚知足就這么稀里糊涂登上了掌門之位,并且在最近這兩年里繼續奉行他那“三不”原則,姑且也算是把門派上下打理得安安穩穩、不功不過。
可誰料,武當派剛過了那么幾天平靜的日子,又有噩耗傳來——聽說有一伙人突襲了少室山,還留言要“先誅少林后滅武當”,這你讓老姚上哪兒說理去?
關鍵是,這幫人說了要滅,但又不說具體日期,好的不學學那吞星,這可缺了大德了。
武當就是想找人幫忙都沒法兒找啊,因為你也不知道那伙人啥時候來,也許人家過幾天就打上門來,但也可能要等上幾個月,那你總不見得讓那些愿意幫你的門派集體在你這兒住下,一起日防夜防的耗幾個月吧?你肯人家也不肯啊。
反正目前來說,已經是兩個月過去了,姚知足頭發都愁白了好幾根兒,也沒見有人殺上門。
倒是那武當山下,可說是暗流涌動,熱鬧非凡。
這里就不得不感嘆一句:江湖跟如今的互聯網也有共通之處,眼下“混元星際門要滅武當”算個武林熱點,所以自然會有很多懷著不同目的的人被其吸引,然后不請自來。
撇開那些跟武當還有混元星際門本身就有恩怨的人……光是來看熱鬧的局外人也不少。
很多初出江湖、或者就是單純喜歡湊熱鬧的人,聽說有這種“大事件”要發生,自是想來開開眼界啊,反正只要刀沒砍在自己頭上,第一時間在附近的縣城吃個瓜也是好的嘛。
另外還有些人,則是為了“利益”而來。
只不過這“利益”究竟是什么,其實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
舉個例子:假設某個夜里,有一名身受重傷的武當弟子跑下山來,他后邊兒還有個殺手在追殺他,然后碰巧被你看到了,隨即你找了個機會,趁那殺手不備,一招偷襲將其殺死,此后你是不是就能出去吹噓……自己在那個“武當被滅的大事件中”,從一名武功高強的殺手手中救下了一名武當弟子?
至于這人是被你偷襲殺死,還是和你大戰了三百回合,亦或者被你三招搞定……這還不都是你吹了算?
又比如:假設武當這次真被滅了,山下的同道們收到消息涌上山去救援,但來晚一步,只剩下遍地尸骸和已經空蕩蕩的山門,那你有沒有可能趁著現場一片混亂、各路人馬誰也不認識誰……搞點順手牽羊的勾當呢?
綜上所述,每逢這種武林大事件,別的不說,“流量”絕對是不缺的。
就最近這段時間,武當山附近幾個縣城里的客棧都快被各地來的江湖客給住滿了。
而這其中,有一個人,最為受到矚目。
此人姓鄭,名東西,江湖人稱……“鄭大俠”。
可能有人會奇怪,這算什么綽號啊?這不就是一普通稱呼嗎?
諸位說得也沒錯,的確就是這么回事,但事出必有因。
鄭東西之所以是這個綽號,原因其實很簡單:他成名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快到什么程度?
這么說吧,就兩個月前,即少室山出事兒那會兒,江湖上還從來沒有人聽說過鄭東西這個人。
但在那之后不久,幾乎每隔幾天,你都能聽到一個關于他的傳聞。
這個看著四十來歲,“相貌極度正氣凜然”的中年男人,就如流星一般橫空出世;短短兩個月內,他至少已手刃了五十余名江湖道上公認的惡人,這些人難找不說,大部分還都是武功在一流上下的高手。
可在鄭東西眼里,這些似乎都不叫事兒。
他處理這些人的效率之高,就跟咱現代人在游戲里做懸賞任務一樣——接任務,找目標,找到后就干掉。
沒有人知道他是怎么鎖定目標的,也沒人知道他這一身高強的武功究竟師承何處、以及他從何而來。
人們只知道他在兩個月里殺掉的惡人,比很多成名已久的大俠在二十年里殺得還多。
至于順手救人、贈送財物給人救急等這類“瑣事型”的行俠仗義之舉,他更是不知干了多少。
而且他從來也沒向任何人要過任何回報,最多就是留下個姓名,畢竟他的長相非常有特點,就算他不留人家也能很輕易的打聽到他是誰。
于是乎,當人們回過神時,他已經是“大俠”了。
誰見了他都尊稱一聲“鄭大俠”。
那么……這個人,他究竟是何來歷呢?
此處咱書中暗表,其實他就是顧其影。
所謂的“鄭東西”,即“鎮東西”,暗含的意思便是要壓制那“東諧西毒”。
對如今的顧其影來說,改變自己的容貌,已不是難事,所以他特意選了一張在人們刻板印象里“非常正氣”的臉,并給自己起了個假名字,接著就開始用一種近乎瘋狂的效率去做“大俠”該做的事。
然后不出他所料的,他就是飛速成為了一名家喻戶曉的大俠。
當然了,我們都知道,“成為大俠”只是顧其影達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從他開始建立這個“人設”的時間點、以及他如今來到武當山下的行動都不難看出,他是為了更方便的去對付混元星際門才會化身為這“鄭東西”的。
考慮到顧其影過往的經歷,以及他對那些武林正道的極端厭恨,扮演這個“大俠”對他來說是實際上是一件非常違心和難受的事兒。
尤其是當他不得不在一些公開場合發表各種虛偽的高談闊論時,他真的是有種反胃的感覺。
不過嘛,這種事,有人厭惡,自也有人喜歡。
江守正就是一個很喜歡、乃至很享受“扮演大俠”的人。
這幾天,江大俠也是聞著武當山這邊的“流量”尋過來了。
且他一到,第一個想要去拜訪的人,好死不死的……正是那近期在江湖上聲名鵲起的鄭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