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會是兩名御史與邊關某種勢力有勾結,想著欺瞞朝廷和皇上吧?否則為何沒有只言片語?這實在讓人不得不多想啊!”侯培青冷哼道。
“皇上!臣以為建威將軍的舉動十分可疑啊?據說那天建威將軍本要去駐扎之地巡視,可之后不但取消了,還去了偏遠的佛羅縣。等駐扎之地受到夜襲之時,他已經跟在趕回駐扎之地的路上了。最后正好趕上了,卻因為帶的人手不夠,被敵軍給重傷,可真是巧合得很吶!”
侯培青此刻有些意味深長,他看了皇上一眼,這建威將軍是純臣,不曉得皇上知不知道內情?
“侯大人倒是對此事知之甚祥啊!邊關送來的急報上也沒寫得這般詳細吧?不知侯大人是從何處聽來的傳聞?”一道洪亮的聲音突然在大殿之內響起,眾人轉身一看,正是禮部尚書何靖云。
何靖云乃是地地道道的純臣,他的嫡長女是皇貴妃,雖算不得皇上的岳父,但也是皇親國戚了。
已經和皇上綁在一起,當然不能投靠其他派系。
何靖云本打算坐山觀虎斗,這是查太后與攝政王之爭,他們純臣一脈擎等著看好戲。可侯培青這不長眼的,還是將建威將軍給拉下了水,他當然不能任由這些人往建威將軍身上潑臟水。
如今邊關的局勢早已不是三足鼎立了,之前攝政王趁機往邊關塞了不少官員,查太后雖然也損失了不少,但皇上也沒占上什么便宜。
兩家獨大可不是什么好事,皇上前段時日正為了邊關的局勢發愁,沒想到就發生了這樣的事兒。
建威將軍是純臣,有他鎮守蒼崖關,皇上才松了口氣。若是這些人將建威將軍拉下了馬,那邊關就徹徹底底被兩方勢力所把控,后果將不堪設想。
他昨日就仔細想過,這次朝廷雖然損失不小,但或許也是個轉機。若是謀算得好,皇上說不定能在其中安插不少暗探。
只可惜,昨兒個皇上見了俞首輔之外,并未召見任何大臣,其中也包括他。
哦!不!在這之前竟然還召見了翰林院那位新晉史官修撰杜塵瀾。他有些奇怪,正值焦頭爛額之際,皇上怎會傳召杜塵瀾去經筵日講?這實在說不通。
因此,他猜測,或許皇上讓杜塵瀾參與探討了邊關局勢。
然而,他想了片刻之后,又推翻了自己的臆測。杜塵瀾是誰的后人,難道皇上一點都不懷疑?為何對杜塵瀾如此看重?
杜塵瀾與顧玄瑧長相如此相似,朝中老臣皆有懷疑,只是無人提出罷了!那些人巴不得看熱鬧,畢竟當年顧氏被滅九族,即便不是皇上下令,可皇上也是知情者,更甚至是默許的。
都是人精兒,就等著之后如何收場。至于杜塵瀾到底是不是顧氏后人,那些人與他一樣,并不會懷疑。長得太像了,雖氣度不同,但相貌一看就是父子。
不過,他是純臣,且別無選擇,便不能看著皇上犯險。
“本官的內子與邊關有生意往來,商隊獲得的消息十分迅速。一傳十,十傳百,這不?今兒一大早傳出來的,此事在邊關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侯培青揚了揚眉,想給他下套,當他是個傻的嗎?
“誰知這是否是內情啊?以訛傳訛之事還少嗎?本官怎么聽說原本那日建威將軍是無需去駐扎之地巡視的,因此他才去了佛羅縣。哪知剛從佛羅縣回來,在半道上有人送他一份書信,說是駐扎之地遇襲了,他才匆匆趕去。因事態緊急,他也來不及傳達命令,便只帶了一行護衛。”何靖云反駁道。
“哦?那何大人又是如何知曉的?”侯培青似笑非笑地看著何靖云,將才還給他下套子,這會兒就自己鉆了進去?
“自然和侯大人一般,是道聽途說了!內子也有與邊關來往的營生,可不就聽到了這樣的傳聞?”何靖云勾起唇角,冷笑道。
侯培青瞬間變了臉色,勃然大怒,這何靖云竟然敢奚落他?
“怎么?侯大人不認同?若是道聽途說的能作數,那本官這道聽途說的也要作數啊!”何靖云揚起嘴角,反正你無賴,我比你還無賴。
“啟稟皇上,臣以為,建威將軍離開蒼崖關,去佛羅縣確實惹人懷疑。駐守邊關的將士輕易不得離開鎮守的城池,他為何要去佛羅縣?這就給那些夜襲的敵軍創造了機會,之后又趕回來,因以少敵多,便受了傷,倒像是一步一步計劃好的。”
陶哲明將才沉默了良久,此刻見有人正在彈劾建威將軍,于是立刻上前附和。
若是能趁機將建威將軍除去,那皇上一脈就少了一只左膀右臂。
“建威將軍離開蒼崖關,去佛羅縣到底為何,這才是最關鍵之處。皇上,無論如何,建威將軍絕不能再鎮守蒼崖關。若是他叛變,為敵軍大開方便之門,那咱們大郡危矣。因此,臣以為,立刻收回建威將軍手上的兵符,將其軟禁起來,等派去邊關的御史查清此事,再做定奪。”
吏部右侍郎閆明昀也立刻上前幫襯,若是能一舉將建威將軍拿下,那也是意外之喜。
“還請皇上三思!或許這就是敵軍的計謀,建威將軍這些年鎮守蒼崖關從未出錯,敵軍對他無計可施,便想出如此毒計,為的便是陷害將軍。或許邊關還有敵國的內應,里應外合,打算先將將軍拿下,咱們可不能中了敵國的奸計啊!”
何靖云見這些人竟然開始合謀,打算趁機奪了建威將軍的兵權,于是立刻辯駁道。
他轉身朝著一旁使了個眼色,兵部左侍郎龔雪瑋雙目一閃,立刻出列。
“啟稟皇上!臣以為何大人所言有理。建威將軍對朝廷忠心耿耿,鎮守邊關十六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只是這一次被人陷害,咱們就要收回他的兵權,豈非要寒了老臣的心?如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兒,咱們如何能做?還請皇上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