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18章 秘境通途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鯉族崛起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老陶無意中提到的“灌不滿的池子”并非莫名的腦洞,而是列子.湯問中的“大壑歸墟”。傳聞上自銀河九天,下至四海八荒之水最終的歸宿都在與此,卻永遠灌不滿  老陶頭懷疑洞天之水通歸墟由來已久,這個類似于“四維空間”的命題很容易讓人想起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克萊因瓶”。

  陶淵明的前世今生都是個閑散之人,凡事追根究底并非他的本性。但是近來發生的事情太多,再次激發起了老頭探秘洞天的興致。

  首先他覺得鯉憲的命太苦,一個快樂的少年郎為何背負起越來越多的包袱。其次是那個神秘客屢屢出的難題讓老陶頭不爽,一千多歲還讓人牽著鼻子走確實丟人!

  老陶頭隱隱產生一個預感——一切問題的源頭還是在八百里洞天!甚至可以這么說,搞不清五萬八千年前的“洞天沉沒事件”,所有人終將被神秘人玩弄于股掌之間!

  鯉憲聽到這里不免糊涂:

  “您二老的北山溫泉探源之旅結果如何?為何會無果而終,卻突然出現在此地?”

  老陶頭聽罷哈哈大笑:

  “本來真以為無果而終了,結果碰上了你們算是柳暗花明!”

  龍sir也好奇了起來:

  “敢問五柳先生此話怎講?”

  不等老陶頭開口,老劉頭插話了:

  “別聽這老陶頭瞎白活了,我來把他的屁話翻譯成人話吧!說白了就是故弄玄虛要找什么歸墟大壑,不懂裝懂還硬是要逞強。要不是遇見了你們,我倆估計都不知道這是哪里,更加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龍sir一聽來了興趣:

  “照這么說您二佬可沒有白折騰,起碼證明了桃源洞天與靈童院這兩處秘境是暗通的!”

  鯉憲也興奮了起來:

  “沒錯!快快給我們講講細節……”

  出乎預料的是,東籬二老居然都搖起了頭來:

  “真的沒啥好說的!歸墟是沒找到,就是找到了一個會呼吸的山洞罷了……”

  會呼吸的洞?這回真的輪到鯉憲和龍sir糊涂了。老陶頭比較務實,三兩句話搞清楚了鯉憲和龍sir來此的目的,當機立斷道:

  “我們遇到的怪事兒一兩句說不清!總而言之,我們倆就是被一個會‘呼吸的洞’給吸到此地的。眼下我覺得還是盡快找到三個孩子!就算鯉小囡身懷絕技,鯉小天想必也是虎父無犬子,可是畢竟跑丟了的是三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不怕他們有危險,也要避免他們惹出塌天大禍啊!”

  外人都這么說了,鯉憲這個當事人總不能把妹妹安危置之度外吧。更何況東籬二老的出現讓一個大問題迎刃而解——探索秘境的交通工具!

  兩個人相繼跳上桃木扁舟,老劉頭爺孫倆扳槳搖櫓向著迷霧深處進發!盡管湖面平滑如鏡,似乎看不到絲毫兇險之處。然而一切恐懼都源自于未知,那片被迷霧鎖住的秘境還是不免讓人心懷忐忑。

  大家擔心的都不是個人安危,而是各自懷揣著不同的心思。鯉憲自然想知道鯉小囡究竟背著自己搞什么鬼?龍sir順理成章地更加關心鯉澤天的一舉一動。老劉頭不會想那么多,干就完了!眾人之中老陶頭的想法尤其值得一提……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膾炙人口的五律飲酒讓老陶頭從一介隱退的小吏躋身千古大儒。不過影響力更大的自然還是桃花源記,寥寥數百字便讓他足以比肩蘇東坡!

  大丈夫在世能成為立身、立德、立言的“三立完人”足以慰平生,然而誰也不知道老陶頭還有個心事。

  當初找到八百里桃源洞天全憑一本五岳真形圖,說是天下名山大川,福地洞天均是通過千孔萬竅連接。自己小試牛刀一把,居然誤打誤撞真的找到了一處福地洞天。

  不但自己在這八百里洞天修成大神,桃花源記更是膾炙人口。然而仔細想來,這里面其實頗多遺憾。

  首先是他創作桃花源記的初衷完全被曲解!畢竟自己的探索是淺嘗輒止,他原本是期待通過這篇奇文激發世人對秘境的探索。

  然而經過一些蠢才的穿鑿附會,后世子孫曲解了老陶頭的良苦用心。桃花源記竟被解讀為陶淵明官場不得志,所以用烏托邦式的桃源來抒發內心的憤懣。

  一篇趣味橫生的探幽奇文居然與飲酒一樣被認為是“酒后發發牢騷“,這下就尷尬了……

  時光一天天過去,五柳先生在東籬境也呆煩了。閑暇之余,他偶爾想起一些事情會毛骨悚然:

  這里究竟是一處福地洞天,還是圈禁自己的牢籠?所謂福地洞天和陰曹地府有啥區別?不都是驅魂渡鬼的嗎?

  老劉頭如同“黑白無常”似的出去勾魂,自己如同閻羅王似的坐鎮十殿。每個小鬼最終的歸宿掌握在老祖宗手上,如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薩……

  老陶頭倒不是自己嚇唬自己,而是想起了“莊周夢蝶”的典故。究竟自己是跌入了一場幻境,還是開啟了一片新洞天?

  五柳先生原本是個積極入世之人。他筆下“雞犬之聲相聞”的桃花源是一個大美共和之地,絕非茍且藏身,消極避世的地方!他絕不期待后人的想象力停步于此,更不期待桃花源記成為秘境探索的千古絕唱。

  純粹的文人有個共同的缺點——死心眼!然而這同時也是他們共同的優點。他們堅信天道可悟,不愿意成為思想的奴隸,說白了就是“我的命運我做主”!

  他們寧可像盤古大神那樣身形俱滅,也不愿意做“怒觸不周山而死”的共工。因為同樣是死,好歹老子要當一回創始大神!

  這種高遠的境界可不是一般的小文人可以理解,“朝聞道,夕可死”都不足以頌揚這種偉大的理想。

  老陶頭氣定神閑地背手垂立船頭,船行至水深之處依舊波瀾不驚。一個被千古迷霧鎖定的秘境即將打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