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12、破冰者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返激情年代

  張旋龍說:“我感覺您是想做學習機啊。”

  童建國點點頭:“你覺得怎么樣?”

  張旋龍豎起大拇指:“小弟對您的眼光佩服的五體投地!”

  “為什么這么說?”

  “我在中關村浸淫也有兩年了,這兩年中關村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說句不客氣的,目前為止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哈哈,有這么夸張?”

  “真沒夸張。這些人大多是受《第三次浪潮》感召,憑著一腔熱血就干起來了。”

  “哦,對,那本書寫得不錯。”

  童建國聽說過《第三次浪潮》,它對當下人的啟發遠遠超過了后世的《人類簡史》。

  但對童建國來說,這就如同看過了大劉的《三體》,再回過頭去看凡爾納儒勒的《海底兩萬里》一樣,那就索然無味了。

  “他們有熱情,可在體制溫室里待的久了,難免書生意氣,缺乏市場意識。”

  “你說的有道理。如果不是靠體制內的攤派、統購統銷,中關村的這些電腦企業都很難生存。”

  “是啊,眼下國內的電腦市場其實并不存在。動輒幾萬塊錢一臺電腦。別說國內的這些利潤微薄的企業。就是咱們港臺也不太容易推廣。所以說,您從學習機切入,這非常務實,又有戰略眼光。”

  “哪里,哪里,其實我是喜歡玩游戲,才產生了這個念頭。”

  “哈哈,興趣才是最大生產力。”

  聊了會兒,童建國感覺張旋龍確實有些頭腦。

  有市場意識,又有一定前瞻性。

  所以,當他提出合作開公司時,童建國便一口應承下來。

  “謝謝童總!”

  “能跟你合作是我的榮幸!來咱們以茶代酒!”

  段永平和求伯君在一旁也興奮不已:“咱們公司叫什么名字?”

  “讓張總起吧。”

  “別,童總你來。”

  “你公司叫金山,我那邊有個藍川新能源。干脆,咱們就叫金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好!這個名字好!”

  “我平時在藍城,來回跑不方便,就由旋龍老弟來執掌大局吧。”

  “別,別!”

  “怎么了?還想讓我長期駐扎啊?”

  “我覺得小段就行,我就負責市場銷售吧。”

  段永平連連擺手:“不行啊!我太年輕了。”

  張旋龍拍著段永平的肩膀:“他行的,懂技術,腦瓜兒靈,有市場意識。”

  求伯君也說:“是啊,段大哥很有想法。”

  童建國也沖段永平點點頭:“你看,大家都看好你,你就來吧。再說咱們現在是創業階段,大家在一塊兒干,沒什么誰高誰低的。”

  “好吧,咱們先一塊兒干著。要是我干的不好,你們隨時把我拿下來。”

  “哈哈!你一定行的。”

  有了張旋龍的加入,童建國就省心多了。

  他們三個人,求伯君20歲,段永平23歲,張旋龍也不到30歲。

  三個年富力強的小哥們兒,就讓他們在首都張羅著,童建國先回藍城了。

  “哎呀!老了!再干幾年就該退了。”

  回到家里,當兩雙兒女環繞膝前時,童建國不由得感慨。

  趙君在一旁收拾著桌子撇嘴:“哼,四舍五入就算不惑之年了。”

  “嘿嘿,我是想空出更多時間幫老婆分擔。”

  “哼,幫我分擔你就多掙點錢,讓我不用上班,在家里當闊太太。”

  “財迷!我今年年底分紅,起碼能分10萬,你就回家來當闊太太好了。”

  “哼,10萬太少了。”

  “那你要多少?”

  “怎么得100萬!”

  “財迷!這可是你說的啊!”

  童建國開辦了這么多企業,卻并沒實現財務自由。

  眼下是飛速發展的時代,100萬看著很嚇人,但要不了多久就不值一提了。

  這段時間有個叫朱曉琳的歌手很紅,她跟首都的程琳并稱為南朱北程。

  兩個人一個嗓音高亢,一個嗓音婉轉。

  程琳唱了首《媽媽的吻》沒引起多大反響,朱曉琳拿過來唱了一下,便一炮打響,大街小巷都開始傳唱。

  朱曉琳的媽媽領著她四處演出之際,他們就立下一個宏大理想——賺它100萬。

  沒過幾年,朱曉琳便實現了這個理想。

  但她也很快泯然眾人矣。

  她手里的100萬也變得平庸。

  實際上童建國眼下幾乎沒有買不起的東西。

  實在不行,還可以以單位的名義購買。

  唯獨有錢也買不到的是樓房。

  小雜院、自建房這種倒也能找到,一兩千塊錢就能買到不錯的。

  可這會兒市政不發達,住平房有諸多不便。

  最不方便的是上廁所。

  不論城里還是鄉下,你要么用自己的旱廁所,要么用外面的公共廁所。

  近幾年,童建國和廠子里的小伙伴們率先住上了樓房,而且自己鼓搗鼓搗,愣是把60多平米的房子還弄出四室一廳。

  住倒是夠住了,生活還是有點狼狽。

  尤其隨著孩子們漸漸大以后。

  最要命的還是廁所。

  一大早起來,不是這個拉了,就是那個尿了。

  童建國在家還行,不在家的時候真能把趙君累得暈頭轉向。

  可沒辦法,眼下沒有商品房。

  單位分房子你也不能弄得逼格太高了。

  但凡事皆有例外。

  早在1980年,偉大設計師就提出住房改革要走上商品化的道路。

  可惜下面的人膽子太小,不敢試點。

  直到1981年,深鎮的一位房管局長才大膽試水,推出了商品房——東湖麗苑小區。

  每平米2730港元,深鎮當地居民買房九五折。

  雖然沒有房本,只有發票,但前來購買的人還是趨之若鶩,最后不得不搖號中簽。

  眼下,全國第二批商品房又要誕生了。

  這就是首都的方莊商品房。

  目前,方莊小區已經開始動工了,到1986年就可以正式開始售賣。

  啥叫改革,改革就是敢為天下先,條件不成熟就創造條件。

  股份制眼下還沒正式實施呢,不一樣有咱紅星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試水。

  “老婆!兩年之內我就讓你住上有兩個衛生間的大房子!”

  “哼!吹牛!”

  “你再說!你再說!我讓你東風破菊花殘!”

  “壞人!欺負人……”

  第二天,童建國就來找東風建筑隊的老朋友郭子。

  “郭子!咱們一起開公司,怎么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