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每種觀點似乎都很有道理,支持者甚多。
因為夏國的近代歷史比較坎坷,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是夏國的傳統文化拖了后腿,進行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迷茫期,完全崇拜國外文化,使得本國傳統迅速沒落。可是現在夏國經濟發展很快,人們的文化自信也開始回來,許多人開始重視傳統、傳承傳統。
他們認為之前夏國已經忽視傳統太久了,這回要迅速彌補回來,好好保護。
而另一種則是認為任何事物都有沒落的一,盛極而衰這是自然規律,不應該人為的干涉。如果傳統的生命力頑強,不用救就可以活得很好。而如果一些注定沒落的傳統,即使救回來也是茍延殘喘。
這兩種觀點一個是想要全面保護,另一個是想利用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那一套法則。其實在葉寧看來兩種觀點都有缺陷。
第一種觀點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現在社會上有許多聲音矯狂過正,全盤保護。傳統的東西是應該繼承與發展,可是傳統的許多東西到了今確實有一些落伍了,而且還有一些是文化糟粕,應該摒棄。
尤其是有許多打著傳統旗號坑蒙拐騙的人,他們是不希望對傳統文化進行篩選的,不然的話他們就騙不到錢了。如各種女德班、國學班把一些垃圾堆的東西撿回來,奉為國學正統,忽悠騙錢。
再者,也有一些傳統技藝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有一些在現在已經難以尋找或者已經成為了被保護的動植物,這些技藝的未來要么是尋找替代品,要么是消亡。你不能為了保護一樣東西而去毀壞另一樣。
而關于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也有其局限性。因為許多的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的傳承斷代、后繼無人不單單是落后于時代,喜歡的人少,還有許多的人為因素、社會原因,在它的發展傳承當中有許多額外的因素在干預,它的沒落是有人為原因在里面的。而現在的保護則是對之前干涉的一種補救。
兩種觀點不應該是相左的,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關于傳統的傳承與發展,既需要夏國出手保護,可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的傳承人自己也要努力,也要學會擁抱科技,擁抱社會,自己想辦法擴大影響力。
夏國地域廣袤,除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甚至縣級。每一種傳統即使國家、官方出面保護,獲得的扶持也不多,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自身。上面的扶持、政策傾斜也就和網站的全勤、低保一樣,僅僅只是保護傳承不斷,想要復興,還要靠自身。
葉寧和兩位傳統文化的大佬聊過以后,又拜訪了許多其他地方的致力于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專業人士、了解了許多的傳統知識、保護項目以后,對于傳統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許多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確實已經是瀕危失傳了,整個行業只有大貓貓兩三只,存在的唯一作用也只是在當地的旅游景點當一個旅游項目。
這也是當前許多傳統行業的現狀。因為自身的局限性、政策的保護力度等等各種原因,許多的傳統技藝傳承人都只能棲息于各地的景區,售賣紀念品為生,生存環境非常不好。
走訪、聯系了一批當地的文化領導、傳承人以后,關于傳統文化類的作品葉寧漸漸有了打算。
通過網絡擴散是弘揚傳統文化的一個有力方法。不過這種宣傳對于一些傳承人來卻很難。有不少人是沒有網絡基礎、寫作基礎的。因此關于利用網文宣傳的事情葉寧拿出來了兩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一些研究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的專業人士、專家可以任選頂峰文學旗下的網站開書,網站會給與最優厚的福利、最大的的推廣力度;
另一種方案就是網站找作者寫這方面的作品,也就是定制文。這方面比較麻煩一些,因為作者需要先了解自己要創作的東西,這需要的時間并不短,需要各地、各個行業的資深人士配合。
這一次的事情葉寧是沒有想著掙錢的,他也想為傳統文化的振興、傳承盡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且這件事情做好了,經濟利益還是其次的,重要的是網文印象可能會因此扭轉。
網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多是偏向于經濟、就業一類的事情。對于可以提升一個企業口碑的事情確實做的不多,社會責任感不夠。尤其網文也屬于文化產業,更應該多做一些這種有利于文化發展、文化傳承的事情。有時候適當的放棄一些利益,得到的會更多。
一開始葉寧只是接觸了一些相關人士,打算規模的實驗一下網文對于傳統文化的宣傳效果。可不知道怎么傳開了,許多文化領域的專家、領導都紛紛致電,想要加入這個實驗。
也不怪這么多人心急。每個地方都有獨屬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傳統技藝,發展好了不但是很大的功績,還能帶動當地的發展,促進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
他們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網文,也不知道這東西的宣傳效果好不好。可是在傳統文化的熱度不斷復蘇之時,許多文化本身的宣傳力度卻跟不上人們的需求,他們也是心急如焚,繼續擴大影響力。
也許有人覺得這種宣傳即使有效果,可人們也只是單純的感興趣,覺得不錯,也未必會認真研究,學習啊?到最后轟轟烈烈一陣子,也只是一時的熱鬧,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可這些文化之所以沒落就是因為了解的人少。先把基數拉起來,自然會有感興趣的人投入其鄭一件沒有人知道的東西怎么會有合適的傳承人呢?
看著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利用網文擴大影響力,葉寧也是豪氣萬丈,索性干一票大的。搞一個專門的主題,做成一個系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