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54章 拍賣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和李白是同學

  可是若赤德祖贊相信一個人,便會毫無保留相信和追隨!根本不會為任何事而改變。

  此時的吐蕃形式也是一片大好!貴族們已經搬遷的差不多了。聽說他們在南詔城過得很好,常常也會派人回來收購一些毛皮中藥和珠寶之類的東西。

  當然,也會運回來外面的東西販賣。讓吐蕃跟外面的接觸變得頻繁起來,這也讓一般都百姓有了一些收入。畢竟中藥需要百姓去采,而毛皮百姓家中也會有一些。

  挖礦的那些曾經的叛軍也在南詔扎根了。他們回來接走了家屬,只有一個回來的,他是因為實在不適應外面的生活。這樣的變化讓高原上的草場土地和牛羊都變得富裕起來。

  赤德祖贊趁機重新分配了。切切實實讓每一個百姓都擁有了自己的草場和牲畜。這一下,吐蕃真的一下子不一樣了。

  百姓對于吐蕃王的愛戴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度。很多百姓都把他當神一樣的供奉起來。

  而赤德祖贊卻派人大力傳宣華夏王的功績。并把自己做的所有事都說成是被華夏王教誨的。并說,兩國是一國,等到何時的機會。就會合并。到時候,百姓的日子更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輿論是一個非常管用的工具,百姓們每天耳聞目染接受著這些宣傳。慢慢的,從心里也罷自己當成華夏人了。

  甚至于跟南詔接壤的百姓開始和南詔百姓頻繁的接觸。慢慢的,連邊界都不存在了。

  只要沒有邊界,就不會存在商人們走不到的地方。吐蕃開始徹底的融入華夏,甚至于,很多不喜歡游牧的吐蕃人去華夏那邊干活,做生意。

  而華夏那邊的人跑到吐蕃來種地,放牧!不過這些過來種地放牧的人。已經不是那種吐蕃最傳統的方式了。

  他們對于傳統的革新和改進,讓吐蕃的農業和牧業產量有了驚人的提高!

  王小強派人來帶著吐蕃工匠建立了一個規模很大的酒廠。專門用青稞釀酒,而青稞這種作物也只適合在高原上生長。

  很快,華夏的另一種名酒誕生了。那就是“青稞酒”。這種酒有一的顏色跟華夏玉液有著典型的區別。成乳白色。略微有些渾濁。但入口酸甜。度數跟后世的啤酒差不多。最大的優點就是不上頭,不口渴。

  常喝酒的都懂,后世鋪天蓋地的里面什么純糧食酒,醉了不上頭!基本都是扯淡。

  醉酒的感覺第一就是頭疼,第二就是口渴!可是青稞酒卻真的完美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這跟青稞生長的地理環境和清澈的水源有關吧。反正青稞酒一出來,讓一直暢銷的葡萄酒受了影響。

  而青稞酒的銷量以一種可怕的速度在增長。很快就成了吐蕃的支柱產業。樂的赤德祖贊沒事就鉆庫房數錢玩。對自己的大哥崇拜之情更如滔滔江水之延綿不絕。

  手里有了錢,赤德祖贊便學華夏的樣子。建立學校。吐蕃的百姓其實住的最為分散的,因為游牧的關系,常常一家離一家都有好遠!

  不過這樣也省心,616歲的孩子一律入學,一點商量都沒有!管吃管住。

  想讓孩子逃避上學幫家里干活的,只要發現。一律把草場和牲畜收回去!

  這樣一來,沒有一個敢不送孩子來的了。至于老師,這個赤德祖贊才不操心呢。有王小強在,他只需把學校建好就行了。

  現在華夏三個地區已經統一了漢語。轉眼六七年的時間過去了。那些年齡大的學生早已經成了社會的中堅。

  他們主要學習的就是語言和各種生產技能。

  現在吐蕃完全復制了這種模式,而且隨著師資的逐漸加強。現在的南詔城已經出現了華夏學院。類似于大唐的國子監。只是各個學科分的更細一些了。

  華夏學院出來的學生,都是各個行業的楚喬。對于專業的鉆研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而各個縣學的學生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考上華夏學院。那將是他們畢生的榮耀。

  杜甫和王之渙直接被孟浩然留在了華夏學院。他們對于文學的造詣,那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這兩個人現在整天忙的跟陀螺一樣。既要教學生,自己還得學習。因為現在的語文課已經有現代文了。這個是他們需要學習的。

  特別是杜甫,王小強的那首我愿是激流。基本已經讓他入了魔。畢竟他的詩詞本來就追求語句通俗,讓百姓們都看的懂。

  其實文字這東西本來就是大眾化的東西,千百年來,哪一個流傳下來的不是通俗易懂的?

  至于那些故作高深,一首詩幾十個典,再弄些生僻字故作高深的詩人們。估計活著人們都不知道,別說死了流傳了。

  南詔城這幾天分外熱鬧!因為拍賣會明天就要開始了。現在已經到了驗資的最后階段。就是說想參加拍賣會的,畢竟要保證自己有一百兩以上的銀子。

  保證的方法就是把銀子交給華夏吏部。由吏部開具銀票。這銀票跟大唐的類似,但也有明顯的區別。

  大唐的銀票是證物,不能直接作為銀錢使用。而華夏的銀票可以在華夏國任何一個地方購物。

  甚至于,現在華夏境內。連薪水都改成銀票發放了。

  為了方便,銀票的面額從一兩到一萬兩。各種數值的都有。當然,大唐的銅錢在華夏也是通用的。不過如今的華夏人富裕,沒人背著一袋子銅錢在街上晃了。

  分量沉不說,還影響風度。現在南詔省內如果看見背著錢袋子轉悠的。那絕對是外地人。本地人丟不起那人!

  購物時候,掏出一張銀票過去。顯得多斯文?不用擔心偽造。按現在華夏的科技水平,想仿造他們的銀票。估計還得幾十年。

  華夏現在每個城鎮除了學校,就是衙門開設的錢莊。這里隨時可以把銀票兌換成銀子活著銅錢。也可以把錢幣兌換成銀票。

  拍賣會是在華夏學院的體育場里面舉行的。巨大的場館里面擺滿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玉石。他們分別被擺在不同額架子上。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各種璀璨的光芒。

  現在驗過資的人都可以進入參觀了。因為東西太多,所以,一萬兩銀子以下的玉石基本不都參與拍賣。所以,前三天是自由采購時間。就是看上什么,你直接可以買。

  當然,也可能存在意外,比如兩個人或者多人,一起看上某一塊玉石。這時候就得競價了,價高者得之。

  此刻,南詔城內聚集的富豪不知道有多少。首先,大唐的那些世家大族基本上是不會缺席的。

  唐人對于保值的東西向來興趣最高!而世家對于財產的積累,一個是土地。還有一類是古董珠寶玉器。這樣的東西價值高,比放一屋子銀錢合適。

  再說,這些東西放著不僅是保值。還升值。特別這次拍賣的都是原石。而且都是開好的原石。

  大唐那么多雕工,隨便雕刻一下。價值又會加倍,傻子才會不買。雖然他們跟王小強一直不對付,但是現在王小強跟他們已經不存在利益糾葛了。所以這么大的便宜不占的才是傻子。

  還有大食,吐蕃,天竺一些大商人。若只論銀子。這些商人可比大唐的世家還多。畢竟世家們最大的財產都是土地。

  而此時的天竺境內,因為吐蕃支援的破甲錐到貨。天竺軍隊終于抵擋住了膘國的進攻。

  但是膘國也因為不斷增兵,囤積在天竺境內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五萬人。

  而天竺方面,東天竺早已經頂不住了。國主向中天竺求援。天竺五國向來同氣連枝,中天竺立馬派遣三萬重甲兵迅速支援。這樣一來,雙方兵力相等,裝備相仿。拼的就是士兵的意志了!

  其實這兩個國家的士兵,都不屬于那種戰斗素質特別好的軍隊。但是戰場上就是你死我活。因此,每天都傷亡數字都是數以百計的。

  關鍵損失的還不光是士兵的性命,還有破甲錐和鎧甲的消耗。那可都是銀子啊!

  一身鎧甲被捅幾個窟窿還怎么用?特別是天竺方面的鎧甲。基本都是生鐵,一捅都是成片的爛了,只能更換!

  所以天竺方面也只能再讓吐蕃方面幫著購買。赤德祖贊向來是雁過拔毛。直接就是二百兩銀子一副,加之每天斷裂的破甲錐。每天都消耗也是個天文數字。

  董小寶早已經從原來的春風滿面變得垂頭喪氣。本來他以為這些裝備直接能把天竺軍徹底覆滅。

  卻沒想到剛剛打進人家境內就進入焦灼狀態。多出的一萬盔甲很快就被戰損補充上去了。破甲錐也快見底了,很快就得去購買。

  可是膘國是真的窮啊!上次用玉石頂了大部分都費用。那東西盡管在膘國不值錢,那也是膘國無數年的積累。畢竟,玉這種東西并不是隨便挖出來一塊就值錢的。

  毗訖羅摩王對于錢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全靠董小寶自己張羅。

  求訂閱,求,求推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