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王對墨英真所提出的玻璃燒制這一技術,其實內心是有極高興趣的。從前世到的技術種田流穿越中,幾乎十本之中,九本都要依靠燒玻璃、做肥皂、制鹽之類的工業技術積累第一桶金。
問題在于弱雞的他不會。
于是他才被逼走上了販私鹽這一條很容易掉腦袋的賺錢路子。好在現在已經脫離了那個時期了,不用再每擔心官府找上門了。
就比如燒玻璃這一項工藝。他找過洛陽的老工匠,沒有一個不搖頭的。這東西不是不能燒,而是用土辦法燒出來雜質多,不均勻,帶氣泡,強度低,產量低。
你看那琉璃五顏六色怪好看,其實那都是各種金屬鹽雜質混在里面造成的,根本就是工藝不過關的表現。
這東西只能拿來給王公貴族用一用,為他們裝點一下門面。要做出經濟、適用,還能透明、堅硬、光滑、均勻的光學玻璃,可以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于是王大王親自去墨英真的工作間,學習了一下玻璃的制作。墨英真大方的答應了。
看過了王大王才明白為什么墨英真不擔心這項技術被人學走:太麻煩了,需要大量人工。每個步驟都需要專業技術的老師傅操作,最好是幾十年經驗的工匠,準入門檻不要太高。
從碎石、到篩礦、到鍋爐的建設、到坩堝的燒制、到模具的燒制、熔煉的技藝、濾渣的技藝、吹管的制作、吹制的技藝、攤平的技藝、成型的技藝……
聽不懂啊!明明都是華夏語,怎么連到一起就聽不懂了呢?
王大王聽不懂沒關系。好在“工匠技藝”這方面,全俠派有非常充足的人才儲備。龐大海帶領下的一批學過武功的匠人,都能夠將內力對身體的控制調整到非常精細的程度。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在果核中刻舟,然后在里面寫一篇《滕王閣序》。
這樣一批匠人正好滿足了墨英真對于大量高超技術工匠的需求,而且這些年輕匠饒悟性和求知欲也讓墨英真贊不絕口。
最后,在第五,墨英真才成功地制作出鄰一塊成型的玻璃。
墨英真拿著這塊半平米左右的玻璃,胡子快要吹上了。王大王看著那塊有點歪歪扭扭的玻璃,有點哭笑不得。
怎么呢……畢竟拿來做大棚透光墻的話,只要基本透亮就行,要求不能太高。更何況這塊玻璃除了某些部分有點發黃外,基本沒有其他雜質了。這也是全俠派特色“功夫匠人”反復“人肉篩礦”獲得的成果。
這么純的琉璃板,怕不是京城的王公們也樂意花大價錢購入。
但是這個產量拿來做大棚可不校 “這東西,日產能有幾塊?單個工本多少?”王大王詢問。
墨英真掐指算了算,自豪地,“不少,一能有兩塊。工本大概……這個難算,你們全俠派人工成本奇低……大概一百兩?”
王大王扶著額頭,“一兩塊的話,我們要燒兩年才能燒出足以覆蓋五畝低的玻璃板吧?”
墨英真聽了也有點泄氣,但是隨即又振奮起來了,“但是這么剔透的琉璃,你運去順府賣掉,一塊少也能買到五百兩呢!”
這話倒是不假。明代傳統琉璃燒制,以王大王在洛陽粗淺的了解,應該需要幾十道工序,每一道都不能馬虎,失敗了材料就全廢。最后二十能做一個琉璃器就不錯了。
墨家改良的這種吹制技術,已經是革命級的成果了,是個很好的生財之道,但是……
這東西還不如養蠶賺的錢多啊?而且蠶絲衣物還好運輸,需求量又大,為什么放著更好的選擇不搞,非得去搞這個呢?
如果是正常的商人思維,那么這玻璃燒制,大概就被掐死了。但是王大王知道這個玻璃這個東西未來對光學、航海、生物學乃至整個科學體系的重要性,所以捏著鼻子也要扶持了。
“罷,該怎么改進,有什么困難?”
墨英真也沒想到王大王這么痛快,他本來還擔心王大王覺得這個方向利益不足,直接否決。他想了想,:
“首先第一個是鍋爐溫度。融化石英需要的爐子溫度很高,僅次于銅鐵。我們主要的日常消耗都花在了煤上。要是能有優質的地煤就好了。”
“煤啊……的確是,燒炭很貴的……等等,你什么?”王大王突然眼睛一亮。
“啊?優質的地煤?王掌門可能不知道,有些地方曾經發現,地下也能挖出一些石炭,質地堅硬,燒起來煙火很少,用來在鍋爐里面……”
“我很清楚你的是什么東西,”王大王打斷了墨英真,“這個東西能弄到,鄒縣西邊,就有一個大煤礦。”
鄒縣西有一個儲量非常豐富的煤礦,這個事情王大王還是知道的。山東省這個地方有很多煤礦分布,雖然數量和質量不比上山西的煤,而且淺表礦不多,但是在目前應該已經夠用了。
“改我就帶著人去鄒縣西邊太平鎮一帶看看,估計能找到你要的東西。”王大王用炭筆記下了墨英真的訴求,然后繼續問,“還有什么困難?”
“還有啊?還有就是……”
還沒完,墨英真手中的玻璃板,就在這么眾目睽睽之下,“啪”的一聲裂成了兩半。墨英真很尷尬地看著手里的兩半玻璃,“還有就是,燒制溫度不好控制,導致這東西出爐的時候質地不均勻,很容易就變成這樣了。”
溫度啊……王大王正想要記錄,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情,“你們現在靠什么估計爐火溫度?”
“憑感覺。”
王大王再次扶額。沒錯,在沒有高溫溫度計的年代,工匠們制作器物時,估計溫度的唯一方法就是靠眼睛看火焰的顏色,以及憑經驗猜測爐火的溫度。
任何一個會掌握火候的工匠,都是在燒壞了無數件器物之后,累積出來的經驗,能夠靠感覺來完成燒制。
嘖嘖嘖,工匠精神。
但是這是有悖于工業化道理的,是必須擯棄的作坊手藝,不值得贊美。
要估計上千度的高溫,現代工業都是使用熱敏電阻,甚至紅外線探測——這玩意兒在帶明要怎么實現?腦殼疼。
知識弱雞王大王決定放棄幫助他們思考,試一試能不能給他們提供一個思路:
“你知道熱脹冷縮么?”
“熱脹冷縮?”墨英真一愣,“金石之物,受熱之后膨脹變大這個現象?我們墨家的確對此有所記述,但是并不理解個中原由。”
“不理解一個現象,也可以先拿來應用,”王大王接著,“比如水銀遇熱就會膨脹。如果你把它放在一根夠細的玻璃管中,封住一段,那么它受熱后就會爬升。”
“所以……它爬升的高,就是當前的熱度?”墨英真仿佛獲得了什么巨大的啟發,整個人都變得興奮起來,“在玻璃管上刻上記號,就能知道此時溫熱之數到底幾何?”
“正是……”王大王點零頭,“你可以叫它水銀溫度計。當然,這東西只能常溫使用,要是放在高爐那種環境,水銀早就蒸發成劇毒的水銀蒸汽了。
不過金、銀、銅、鐵等物體都有這種熱脹冷縮的現象。你可以用這個思路嘗試一下,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能造出一個高溫溫度計。”
墨英真抓著兩塊玻璃板,飛一樣地跑了出去,沒忘了留下一句:“王掌門,有空再敘!”
王大王笑了笑,繼續打算盤去了。
他對墨英真就是這么一提。他也不指望墨英真能真的做出什么東西來。蠶房改造不指望能真的帶來什么收益,只希望能夠讓全俠派技術團隊能在這個過程中,能跟魯墨兩家開發出更多技術就行了。
為此,即便投個幾萬兩銀子,恐怕也是值得的。
但是這個時候魏二狗闖了進來,低聲給王大王了一句,“魯多……魯大師,她還在對著那塊玉盤唉聲嘆氣。”
王大王眉頭一皺,“其他什么都沒干?”
魏二狗神色凝重,“是的。”
這可不校王大王站起身,穿上外套,“我去見一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