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41章,進展迅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影視劇圓夢行動

  日軍占據的主峰子高地中央,有一個大地堡以及許多小地堡。

  大地堡周圍的小地堡相互照應,可以形成火力交叉,既可以聯合進攻,又可以互相救援。

  不知日軍地堡布置情況的官兵貿然突入,他們身上捆滿手榴彈,還在匍匐前進狀態就被日軍發現。

  等到他們接近日軍地堡,還沒來得及投彈,另一個地堡里的日軍就已經開槍了。

  子彈嗖嗖的飛射時,突襲小隊的戰士們根本反應不過來,就被打得滿身彈孔,紛紛倒在陣地上。

  他們的進攻很難,即便有士兵腳心摸到日軍的堡壘下,也是老鼠啃烏龜無處下手。

  據生還的士兵報告,日軍的地堡密不透風,沒有門,沒有窗,只有隱蔽的槍眼,

  日軍從槍眼對外射擊,外部的手榴彈卻很難扔到日軍的堡壘內。

  如果扔的不好,手榴彈撞在地堡的巖石外墻上,可能還會被彈回來,炸了自己。

  日軍堡壘與堡壘之間相互關聯,還有隱蔽的壕溝相通。

  接近大地堡,他們還曾聽到地堡里有日本女人唱歌的聲音,大概還有隨軍營妓。

  毫無疑問,虞嘯卿的嘗試宣告失敗了,而付出生命代價的那些士兵,悲慘的在于他們付出代價幾乎毫無意義,只是讓一個人認清了現實。

  往后的日子里,虞嘯卿仿佛認命了,任憑手下按照周景給出的方略,攻略山頭。

  匍匐著攀爬山頭,步兵掩護,火焰噴射器或者火箭筒,打擊地堡。

  占領一個又一個高地,然后就地修復工事,防止日軍反撲。

  這樣一座一座的山頭攻略,枯燥乏味,但確實有效。

  轉眼間就過了十多天。

  時值六月,南方天氣炎熱,空氣中彌漫著腐爛的味道——是戰場上死傷士兵的尸體散發出來的味道。

  除了第兩師死傷的士兵之外,還要加上先前七十一軍士兵的損失,以至于松山的山頂至山腰,隨處可見穿著黃色軍服的中國士兵尸體。

  按理中方應妥善安頓己方死難將士的尸體,但實在是情況不允許。

  日本守備隊的堡壘隱藏在各處,其士兵的槍就像長了眼睛,如果發現有中國士兵試圖靠近,就立即開槍射擊,幾乎槍槍斃命。

  這樣一來,讓中國軍隊沒有辦法運回傷員或者是同伴的尸體。

  這些散落在山坡上的尸體,在遇到美軍的飛機或者中國軍隊大炮轟炸的時候,會被炸得粉碎,經常可以看到胳膊、大腿飛上天。

  怒江地區晝夜溫差很大,晚上下雨,氣溫驟降,冷得發抖,白天太陽出來,又熱得讓人渾身冒汗。

  因此,陣亡士兵的尸體腐壞非常快,往往兩三天后就開腐爛。

  為了防止戰場上發生瘟疫,美國軍醫晚上在陣地上到處打針,還給士兵藥片服用,總算沒有發生更大的危險。

  士兵們在殘酷的環境中掙扎——天天在死人堆里打滾,精神上的痛苦和身體上的損傷,讓他們幾乎脫了形。

  半個月下來手臂、小腿、身上的皮膚都成了黑色。死去士兵的尸體腐爛的臭氣沾染在活著的士兵身上久久不散。

  周景天天看著前線送下來的傷員,心情是無比的沉重。

  每天百來人的傷亡,這些日子的傷亡,要比打天門山時的還要多。

  他只能拿之前的兩個師的傷亡來做對比,以安慰自己盡力了。

  而據孟煩了回憶,他們師的情況算是不錯的了。

  每次攻堅山頭,往往只需一兩日就能拿下,運氣比較好的傷員在戰斗結束后,都能夠被送下來。

  根據情況的不同,選擇在師屬醫院救治,還是渡江送到后方救治。

  而之前,鐘斌指揮那兩個師進攻松山時,傷亡比例很大,他們能看到的伏尸松山的遠征軍尸體,大多是那兩個師的。

  那些有幸被搶救下來的傷員,因為數量實在太多,師屬野戰醫院根本無法救治。

  他們大多數人躺在擔架上等待,擔架從山腳的公路延伸開,一直曼延了幾公里遠。

  可以運送擔架過江的船只有限,所以傷兵們只能躺在擔架上排隊。有的傷兵等不及排到他,就已經死去。

  當地的老百姓也幫著運送傷兵,許多傷得相對輕一點兒的士兵,都是當地百姓抬著過江的。

  記得他曾看到第三十九師的師長,在整編軍隊的時候,發現自己原來帶的那個老團,只剩下兩個連的兵,一個大男人忍不住放聲大哭,嚎叫著差點哭暈了。

  戰斗打到六月中旬,除了步兵拿下山頭,孟煩了指揮的炮兵也立下了大功——日軍的第一蓄水池,被幾發炮彈打壞了。

  水道設施的被毀,對日軍打擊不小。

  當初日軍建造整個松山工事的時候,精密的設計了陣地構造。

  松山的守軍拉孟守備隊組成以來,他們又無時無刻不抓緊機會盡力完備工事。

  他們在陣地上設置了一些掩體,以應對遠征軍不斷加強的火力轟擊。

  加固以后的日軍工事,能抵得住野山炮全力轟擊。而對于一些重要的設施,日軍又特別加強保護。

  即便被炮彈直接射擊,日軍不斷加固的工事也能夠抵擋得住。

  在眾多設施中,供水設施又是最需要保護的。對于長期防守的日軍來說,水是絕對不可缺少的。

  日軍守備隊在建造供水設施的時候絞盡腦汁,煞費苦心。

  后來,他們在主陣地與崖方陣地,中間北側的山谷中,發現了水源。

  為了給各個陣地配水,日軍想出了一個特別的方法——用汽車發動機做成的抽水機,將水源的水抽到約二十米高的炮兵陣地兩側的高地。

  然后挖了一個蓄水槽,用抽水機將水抽往兩側高地的配水池里,有鐵質的水管把配水池的水輸往各兵舍。

  日軍精心設計的這個水道在很長時間內,都有效的防守部隊供給了充足的用水,也躲過了無數炮彈的轟擊。

  但就在那一天,松山戰斗進行得最激烈的時候,日均供水系統的第一蓄水池破壞掉了,日軍精密的水道設施崩潰了。

  從此以后,日軍守備部隊的士兵都在缺水中度過,在水源不足的情況下,他們一邊忍著干渴,一邊繼續頑抗。

  在戰斗間隙的夜里,日軍守備隊開始背著水袋運水,維持基本的用水需求。

  日軍地堡被一個一個的消滅,他們之前實行的地堡之間,火力交叉掩護無法繼續進行。

  免于被圍攻的官兵作戰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十九師的陣地,在六月十六日已經推進到離主峰子高地,不到五百米的黃家水井一帶。

  十七日,一團的官兵開始奪取滾龍坡高地。

  輪到守備的日軍惶恐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