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8章,日軍步兵進攻戰術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影視劇圓夢行動

  機槍缺陷?

  跟日軍打過仗的一些軍官,腦子里已經回憶起了日本人用的歪把子機槍。

  謝國富舉手問道:“師座,您說的是歪把子機槍嗎?”

  “是,我正要說呢,小日本兒歪把子機槍的三個型號,你給大家伙講一講。”周景笑著說道。

  在之前回國的途中,行軍歇息時,他就常給手下的軍官普及一些知識,講一些指揮戰術。

  謝國富學習起來是最認真的,有一股不鉆研透徹不罷休的勁頭。這樣的學生,恐怕任何一個老師都是喜歡的,周景也不例外。

  謝國富站起來朗聲講道:“日軍使用的歪把子機槍,其實有三種型號,分別為十一式,九六式,九九式。

  其中十一式,是最早的型號,也是日軍中配的最多,最常見的輕機槍。射程在1500米,射速高達每分鐘550發。

  它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遇泥土灰塵必定卡殼。

  也就是說遇上這種機槍,只須胡亂用小型爆炸物在其周圍引爆,不必傷及人槍,只須把泥沙塵土掀到槍上,敵機槍十有八九會啞火片刻。

  沒有爆炸物時,機步槍集火射擊打出的沙塵也行。”

  周景伸手示意謝國富暫停講述,朝著臺下的一眾軍官問道:“學到了嗎?”

  “學到了。”不少軍官紛紛應道。

  這種知識,如果不到這里上課,那就只能戰場上用生命的代價摸索。

  讓日軍的一個火力點啞火片刻,在一場戰爭中就能挽救數條生命,也能讓勝利多一份把握。

  可以說,就這么一個知識點,普及到全團就能拯救成百戰士的生命。如果普及到全軍,那就能拯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然而前者周景能做到,后者是他所不能及的。

  周景隨意指了一個坐的靠后的班長,課堂提問考核:“如果是你,指揮你所在的班,戰場上遇上了敵人歪把子輕機槍,該怎么做?”

  那名班長站起來回答道:“如果我所在的班,擁有一挺輕機槍,那么我會命令機槍手優先掃射敵人的機槍組,即便不能將人打死,也會掀起泥土沙塵將起啞火。

  如果沒有輕機槍,那我就讓手底下的戰士們集火攻擊,爭取做到以上效果。”

  這樣的回答很標準,看來是聽進去了,周景問道:“你叫什么名字,打過幾場仗?”

  “報告師座,我叫劉有功,機場保衛戰我就在一連,現在任班長一職。”

  那就是跟著遠征團都打過三次大仗了,能說出這番話不足為奇。

  “不錯,劉有功你講的很不錯,不過有一點你要注意,其他人也要注意。

  你的輕機槍在發揮威力后,要迅速轉移到備用射擊陣地上,防止敵人的報復。“

  “是,師座。”

  周景示意他坐下,留了一些時間讓軍官們消化剛才學到的信息。

  無論是以前的軍閥部隊,而是現在的國軍,都有一個臭毛病,那就是機槍打完了不轉移。

  不轉移的后果,就是日軍的擲彈筒手,反應過來就是兩發榴彈。機槍往往發揮不出應有的威力,就被消滅了。

  而且日軍還賊的很,根據國軍這一習慣,他們先派出一部分兵力佯攻作火力偵察。

  當國軍的火力點全部暴露出后,便會使用各種優勢火力進行的定點清除。

  然后日軍第2波主力進攻時,國軍的火力已經下降一個檔次了,根本抵擋不住。很多戰斗力弱的軍隊,就在這樣的攻擊下一觸即潰。

  而戰斗意志稍強的軍隊,在打退日軍的這一波進攻后,也已經傷亡慘重。絕對撐不過第三輪攻擊。

  步兵沖完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沖。

  雖說瞧不起日軍這死板的戰術,但現實往往是更殘酷,國軍是沒有資格瞧不起日軍的。

  因為國軍比日軍要爛多了,面對這種死板的戰術都沒轍,也是讓人嘆惋。

  周景擺手讓謝國富繼續講,謝國富將記在腦子里的知識,用自己組織的語言講述出來:

  “其實不光我們,日軍自己也發現了十一式輕機槍的問題,九六式輕機槍,是十一式的改進版。

  日軍的這一式輕機槍,是為了改進沙塵卡殼的問題,卻又引來了其它問題。此槍采用槍彈潤滑,火藥燃燼及灰塵易在槍機處積累,從而卡殼。

  也就是說,這個槍雖不大容易立即被掀來的沙土卡住,卻常常打上幾百發自已就卡住了。

  至于說九九式輕機槍,是仿制的捷克式輕機槍,子彈口徑達到了7.7毫米,30發的彈夾,射速要更快,在某種程度上要比捷克式輕機槍要更好。

  這種槍我們也有繳獲,發現的確就是如此。從外觀上來說不好辨別,但是仔細聽其聲音,還是能聽出來的。

  由于日軍有大量的十一式,九六式輕機槍正在服役,全軍替換成本太大,九九式輕機槍制造的不多,只是相互夾雜的使用。

  這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幸事吧!”

  九九式輕機槍比捷克式都好用?迷龍心里頭一下就活泛起來了,舉手說道:“師座,能不能把這槍借來練練,以后繳獲了也能直接拿來用嘛!”

  迷龍之心,全團皆知。

  坐在他旁邊的人紛紛朝他投來了鄙夷的目光,想要就直說。

  借?迷龍是屬貔貅的,有進無出。當這些人誰不知道啊!

  “軍械調配以后再說。”周景一句話堵上了迷龍的口,繼續講起了日軍步槍。

  日軍的步槍最常見的當然是三八式步槍,因為有個大大的防塵蓋,所以人們都喜歡稱其為38大蓋兒。

  這款槍的性能比較好,彈道穩定,精度高,而且后坐力小,子彈6.5毫米口徑,重量輕就意味著能攜帶更多,對于日軍來說很重要,那意味著持續作戰時間加強了。

  至于說威力不足的問題,說的是在一二百米的近距離,圓頭子彈打中人體很容易穿透過去。

  其實日軍也有解決辦法,一種是土辦法,用銼刀銼彈頭或者刻上劃痕,就成了達姆彈。(據說tg也用過)

  這樣處理的子彈,在射入人體后會因為重心不穩與外表的因素進行翻滾,變形,碎裂。

  翻滾的時候回造成彈道空腔,加大殺傷力(可以理解為打中后瞬間口徑變大)以及讓彈片很難被取出。

  但是,這樣做也會讓子彈,因為氣動變化和重心不穩而影響彈道,造成射擊不準確以及穿透能力降低。

  于是日軍在戰爭中期開發出了尖頭彈,彌補了殺傷力的不足。

  而且據盟軍記載,日軍38式步槍還有兩種制式炸子:燃爆彈及汞爆彈。

  前者與普通彈一樣,只是在彈頭根部有個紅環,簡稱紅彈。

  汞爆彈不同,其彈頭無尖,是平臺形狀,根部有個紫環,簡稱紫彈。

  美國人曾做過實驗,紫彈在任何距離上打中1/8高強度鋁合金板,可炸出一個直徑三厘米的大洞。

  紅彈打中后炸出的洞稍小,但有很強的燃燒力。戰斗中被這樣的子彈打中后死狀極慘,活下來也是100%致殘。

  這兩種子彈很少有人愿意提及,大概是不愿意回憶吧!

  槍是好槍,用的人怎么樣?

  這就要說日軍的一些訓練方法了,周景點了要麻的名,他對這方面最感興趣,學的也最好。

  要麻被點到名還有些羞澀,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說話,還真有點不習慣。

  他的雙手偷偷的握成了拳頭,似乎要憑著這股力量來克制緊張:“其實這還是師座跟我們講過的。

  日軍除了常規的訓練方式,還有一些非常規的訓練方式。

  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槍長瞄,這個我們偵察連也在練,發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戰士們持槍更穩了,射擊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還有打夜間100迷外香火頭,這應對的是夜戰,經過這樣訓練后,就可以根據敵人開槍時槍口的槍焰,進行瞄準射擊。

  避彈奔跑及針對避彈奔跑的射擊方法,狙擊與反狙擊術,突發情況下防守與反擊等。

  總體來說有七八種,師座說經過這樣的訓練,基本達到了一等射手的標準。

  而我們偵查連就在進行這樣的訓練,發現的確有了很大的提高,個個都能稱得上神槍手。現在,我就敢放出話來,在同等情況下我們打普通的步兵連,1打2不成問題。”

  前面的聽著聽著還挺有道理,眾人都覺得學到東西了。既了解了敵人的能耐,也了解了如何掌握這些能耐。

  可要麻最后這一句話,可就得罪人了。除了偵察連的軍官,其他的軍官聽了皆不是滋味兒。

  什么意思?

  你偵察連就是親娘養的,能耐大。我們步兵連的就是后娘養的,這么讓人瞧不起啊!

  迷龍這暴脾氣,不顧曾經吃一鍋豬肉燴酸菜的友誼,蹭的一下就站起來了:

  “要麻,你給老子說清楚,什么叫做你們能1打2?合著你們偵察連厲害,我們步兵連不行?

  你們偵察連拿著全團最好的裝備,挑全團最好的兵。但那又能怎樣,那不是你能口出狂言的依據。

  別人怕你,我們一營不怕。有本事咱們拉出去比一比,我倒要看看你的偵察連是不是長了三頭六臂!”

  迷龍一開這個頭,其他幾個營長也坐不住了。

  三營長戴南學站起來說:“行了,偵察連全團獨一份,拿最好的資源。一營是全團的大兒子,也拿最好的資源。說這種話有意義嗎?

  要比,我們三營跟你們比,射擊、拼刺、投彈,我們三營隨便拉一個連,都能贏。”

  迎接戴南學的,是要麻和迷龍憤怒的眼神。這時候他們倆的友誼又發生效果了,一起敵視起了口出狂言的戴南學。

  二營長謝國富站起來勸:“哎呀,大家都是一個鍋里攪馬勺的弟兄,何必這樣爭吵呢!我看等過些日子,咱們來一次全團大比拼,看看誰帶的兵最厲害。”

  比拼作戰技能,這是一個很好的提議。能讓軍官們用心訓練,也能讓戰士們為了榮譽努力訓練。

  周景用贊許的目光掃了一眼謝國富,拿竹條敲了敲黑板,“這個提議很好,下個月全師都進行比拼,所有訓練科目都在其中。

  頭名可以獲得,尖刀班,尖刀排,尖刀連的榮譽。獎賞也是非常豐厚的,豬雞鴨魚肯定都有,有能耐的吃肉,沒能耐的一邊看著。

  但現在都給我坐下,收了心繼續聽我講。別忘了,學不好老子要撤你們的職。”

  四人老老實實的坐下,按耐著激動,收心聽講。下面坐的其他軍官也是如此,雖說比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能撤職啊!

  撤了職,再多的榮譽也跟他們沒關系了。

  講完了機槍和步兵,來重點了,日軍的步兵分隊戰術。

  日軍崇尚武士道精神,也崇尚進攻。班排的分隊進攻戰術,是日軍的根本戰術。

  日軍實施進攻戰術,大致是接近敵人600米到400米之間。此時,小隊長或者分隊長,會明確攻擊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確定各組階段性掩蔽點等戰術要領,然后分組展開。

  待機槍組進入第一射擊陣地后,各組即向第一個掩蔽點機動。到達第一隱蔽點后,展開火力殺傷敵人,同時掩護機槍組機動。

  機槍組到位后,開火壓制敵人,同時掩護其它組向前機動。

  如此循環,直到接近敵人陣地200米左右。

  此時,小分隊(班)展開全班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敵人火力點,及兵力密集的陣地。

  同時利用煙幕彈,曵光彈(夜間戰斗)為日軍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標。

  在這里,一般應有兩輪打擊,第一輪是面打擊,消除全部當面火力。

  然后集中打擊一側,以造成守軍配置不均而被迫機動,從而最大限度地消滅機動中的守軍力量,為最后攻擊做準備。

  在炮火準備尾聲,步兵上刺刀匍匐前進,炮火停止后,展開全部壓制火力,掩護攻擊中步兵.。

  步兵應于100米左右轉為全速沖擊,之后進入白刃戰,占領敵軍陣地。

  這就是教科書式的進攻戰術,很全面的戰斗方式。

  應用在實際戰斗中,可能有些不一樣,會有許多走樣版本。但卻是鬼子在明確對面有堅決防御之后,屢屢采用這樣的的攻擊戰術。

  一個優秀的日軍基層指揮官,可以讓成百上千人,倒在他這幾十個鬼子的攻擊中。

  在這個戰術中,鬼子在面對堅固防御逐步逼近,利用機動能力及火力上的優勢,大量殺傷守軍。

  許多久經沙場老兵,都在自已有效射程外被鬼子射殺。

  當鬼子推進到200米左右時,其火力精度強均遲到頂峰,守軍將承受炮火,傷亡,心理等多方面沖擊。

  這就是抗戰初期,一小隊鬼子依托其配置的優勢火力,屢屢擊潰我營團級防御陣地的一個主因,鬼子打仗鬼得很!

  PS:學到了嗎?把這一套領悟透徹了,回到抗日戰場,也夠資格當個連排級的指揮官。

  不是人人都是龍文章,李云龍。那時候,大部分基層軍官,懂得壓制火力點,知道什么時候該開火,什么時候該躲炮,就已經算是合格了。

  順便吐槽一下,現在電視劇那樣,一開始就端著槍,扎著堆兒直挺挺地沖過來。我知道那是為了影視劇效果,可那也太假了。

  那個就不叫鬼子,充其量一群野豬。殺鬼子之所以是英雄,就因為鬼子的兇狠和難殺。

  把鬼子弄得象豬一樣,豈不是說我們前輩英烈只是一群屠戶嗎?

  據說橫店每年死十億鬼子,連起來能繞地球一圈。他們當初是哭著喊著逃的?

  靠,我發現我開掛都開小了,應該直接左手一揮10萬大軍,右手一揮10顆核彈,不然快趕不上主流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