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71章 遠水難解近前渴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貞觀俗人

  皇帝連最寵愛的長樂郡公主的實封都全收回了,大家也看到了皇帝削封的決心。

  接下來再討論,可就沒什么擔憂了。

  “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郡王、嗣王者,封國公。”

  商議許久,最后拿出了一個對太上皇李淵這一脈直系的分封之法。

  “親王食邑萬戶,實封八百戶。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實封三百戶。余無恩賞特旨,不給實封。”

  繼公主們的食邑實封大為削減后,現在親王郡王們的也給減了。親王不過八百戶,嗣王郡王只三百戶,且如公主們一樣,封王時只給虛封,待親王、嗣王、郡王出閣開府之時,方給實封。

  想要一出生就封王拿實封,以后不可能了。

  當然,關鍵的還是如何削旁枝近親的那些宗室的爵,比如李神通兄弟二人皆郡王,他兒子十個也都是郡王。而李神符有七個兒子,也都是郡王。

  光李神通這一家,就十九個郡王了。

  李神通跟太上皇李淵是堂兄弟,同一個爺爺,算是宗室近親,但一家十九個郡王,李世民也是極不滿的。

  “非皇兄弟、皇子的宗室近親旁枝,特旨可封王!”長孫無忌提出一條標準。

  李世民立馬點贊。

  “宗室之中,淮安王神通、江夏王道宗、河間王孝恭、襄邑王神符、長樂王幼良、義安王孝常此六王,皆于大唐開國有功,可保留郡王之爵位。”

  皇帝這話,那意味著其它諸王就沒資格再稱王了。

  對于那些已經封王封公的非直系宗室,房玄齡建議是特旨恩封的,最高封郡王,其嫡長子承爵郡公,其余不封。而第三代嫡長孫承爵則為縣公,其余不封。

  實封可世襲!

  這是降等襲爵!

  至于實封,郡王可享受三百戶真封,郡王以下,無功或特旨恩賞,則無實封。

  而對于如今其它未封王,也不是那六郡王子孫者,則以功論封,功高者封縣公,功少者封縣侯,未成丁者,皆不封。

  宗室里李孝恭實封三百戶,他又以軍功受封一千二百戶,故總共一千二,不另疊加實封。

  李神通兄弟兩個保留郡王爵位,兄弟倆十七個兒子郡王爵,皆收回。將來等兩人死后,他們的嫡長子能封為郡公,其它諸子非特旨則不封。

  等第三代,則嫡長孫為縣公。

  第四代,嫡曾孫降等再為縣侯,直到第五代縣伯,然后五世而斬,第六代不封。

  這樣一來,原來宗室近親旁枝六十四王,便只剩下六王。

  他們原來賞賜的各種數量的實封戶等,也俱按新制或削或收。

  當然爵位削降之后,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便是永業田。

  按制,爵位皆有相應永業田,比如親王一萬畝,郡王五千畝,國公四千,郡公三千五。

  李神通爵位不變,永業田不變,但他的十個兒子,王爵全收,因此每人原給的五千畝爵位永業田收回,若另有官職勛官,則永業田不累加,只取最高。

  李神通只要沒死,他的十個兒子非特旨不封爵,他死后,嫡長子才降等襲爵,其余兒子皆不封。

  襲爵始給爵位永業田。

  一次性削了五十八個王,再加上玄武門當天殺掉的齊王元吉,以及他和建成的共十個兒子,朝廷將實際減少六十九個封王的實封、爵位永業田開支。

  這些加起來,差不多四萬戶,外加近四十萬畝爵位永業田。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一年將為朝廷拿回幾十萬石的糧食和十幾萬匹絹的進項。

  “諸王實封租調食半,功臣實封三之一入封國,三之二入官府。庸歸朝廷。”

  親王的八百戶,郡王的三百戶實封,也只能拿一半租調收入,庸歸朝廷。其它實封公侯伯子男的實封,則只能享受三分之一的封戶租調,三分之二則歸朝廷所有。

  “每戶以三丁為限。”

  本來宰相們還打算參考魏制,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的,最后還是李世民考慮到實封功臣其實并不多,所以也就不再細分了,統一是三分食一。

  但還是把庸全都收歸朝廷,封侯們只享有封戶的租和調,也就是本該交給朝廷的粟和絹。

  每戶的丁口數則從原來最高上限七丁,改為上限三丁。

  那些娃娃堂兄弟們、侄子們,李世民這次是一次擼到底了。

  不過考慮到他們也都是皇族宗室,因此李世民最后打算給這次除爵不封者,另授以勛官或散階,也算是給予一些安慰,同時給他們按勛爵賜給永業田,以為補償,但也須成丁之后方授。

  大唐的爵位,雖非漢晉時的國之重器,但也將不輕易授人。要授,也只是授虛封爵。

  虛封爵跟實封爵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套東西,僅相當于一種階銜加官的東西。

  顯德殿里,一份全新的大唐爵位制度正在完成,而秦瑯這位實封翼國公,此時卻依然還在渭北白渠邊。

  秦瑯在張振家只了兩天后,便告別他去了自己的莊園,秦家在白渠邊有三千畝地,不過因為白渠邊的地富庶,所以這三千畝地也是分成了數塊,最大的一塊地是三百畝,也是秦瑯在白渠唯一的一個莊園。

  莊子距離三原縣城不過數里,旁邊的莊子是他在平康坊的鄰居李靖家的。李靖這個莊子是他的祖產,他家本就是三原人。

  在察看田地的時候,恰遇到以一條水渠做為界線的鄰居李家的女主紅拂女也過來。

  “翼國公怎么也下地來了?”紅拂女經常會來莊子上呆一呆,這塊地變更到秦瑯名下,她還是頭一次見到新田主呢。

  一渠相隔,兩家莊子上的管事把頭們,正提著鞭子在指揮著奴隸們干活,相比起張振他們家得靠人力耕種,李秦兩家的莊丁們則趕著馬耕地。

  雖同樣遭受到了突厥人的入侵,但這些大戶人家無疑自保能力很強,他們及時的接到消息,第一時間撤入三原縣城,把能帶走的東西都帶走了,因此損失并不大。

  甚至突厥人來時,李家和秦家的管事,還派了人留守莊子守衛,有土墻莊門莊丁守護,莊子幾乎沒遭遇什么破壞。

  “想不到張娘子也來地里呢!”秦瑯笑呵呵的叉手見禮。

  隨著這次戰事的結束,李靖也將迎來事業的春天,他在之前對抗突厥的表現中,很得李世民滿意,雖然之前上表要攔截頡利不許,但李世民還是覺得李靖可用。

  據秦瑯的內部消息,李世民正醞釀著讓李靖接替杜如晦任兵部尚書之職。

  “我聽說你家莊子今年好像不打算種麥子?”

  張出塵頭系抹額包巾,一身布裙,倒像是個地主婆,手里還提著一把鏟。

  白渠一帶是關中重要的小麥產區,自漢以來,小麥在北方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廣,小麥畝產比傳統的粟谷高,但對水需求大,白渠的水正好使的這里成為優質小麥產區。

  秦家的莊子居然不打算搶種冬麥,這無疑讓附近的莊子農夫們都極為驚奇。

  “嗯,我打算這三百畝地,種上油菜。”

  “油菜?”

  “嗯,等到春天一到,那時這里將成為金燦燦的花海,多美啊,不是么。”秦瑯呵呵笑道。

  張出塵扶著鏟子立在那,搖頭。

  “滿長安城現在誰還會相信秦家三郎蠢呢?你可是比賊還精,你種油菜怎么可能是為了看花!”

  秦瑯笑笑。

  種油菜當然不是為了看花,這年頭不會有什么旅游業。他這個提議其實一開始,也是被莊頭們極力反對的,那些常年管理著莊子的莊頭管事們,甚至都差點給秦瑯跪下了。

  這個時候搶下時間,還能種下冬麥,明年夏天就能收獲,這好好的麥子不種,種什么油菜?

  民以食為天,何況今年會有饑荒,明年更會青黃不接。

  但秦瑯鐵了心要種油菜,不但要種油菜,還要種蘿卜。

  這些在莊頭們看來不務正業的舉動,其實秦瑯是深思熟慮過的,莊頭們考慮的是明年夏天的收成。

  秦瑯想的則是今年的情況,很難撐到明年夏收,所以得想辦法從這土地中早點要糧食。

  但現在沒有什么糧食能夠在短時間里收獲。

  思來想去,油菜蘿卜倒是不錯的,油菜蘿卜種下去,年前的時候,蘿卜就可以長成,那時就能收獲。

  雖說蘿卜不如麥粟充饑,可饑餓的時候誰還管那些,蘿卜種的快、產量高,充饑還是可以的。

  至于油菜嘛,也差不多,油菜也可以當做是一種青菜,未開花之前也是挺嫩的。

  三百畝的蘿卜、油菜,在這個寒冬里,也將成為他國公干糧坊里的一份救災糧材料,可以配和救災炒面等制成更多充饑糧。

  古人就曾經有把蘿卜煮熟搗爛后制成蘿卜磚,然后壘墻蓋屋,甚至是壘在城墻后的舉動,一旦發生饑荒或是戰事之時,把這蘿卜磚挖下來,就能充饑救急。

  當然,油菜花開了,確實也是春天一道靚麗風景的,若是收獲,更能榨出許多菜子油呢。

  現在種下麥子得等到來年夏天才能收獲,秦瑯可等不了那么久,關中饑餓的百姓也等不到那個時候的。

  “快跟我說說,你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張出塵卻是一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模樣,她覺得秦瑯是個聰明的年輕人,絕不會干糊涂事,所以此舉當大有深意。

  “說真話么,就是我覺得今冬會有大饑荒,百姓等不到這地里麥子明年成熟收獲,所以我覺得不如種點可以在冬天吃的蘿卜油菜,雖不如麥,可終究也能充饑抵餓,不是嗎?”

  秦瑯真的把答案告訴了張出塵,卻又讓她十分意外了。

  她拄著鏟子想了會,然后轉頭沖自己身后的莊頭、把式們道,“聽到翼國公的話沒,不要種麥子了,改做蘿卜油菜,全都改了,現在就改。”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