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一塊玉石做的鎮紙,砸在了內侍的腳邊,啪的一下碎成了幾塊。
大殿內,所有內侍都戰戰兢兢,惶恐的躬身垂頭,不敢望看向上首處于怒氣中的帝王,生怕惹來怒火,遭遇殺身之禍。
“廢物!”高坐在上首的帝王面色陰沉,顯然是對手下‘沒能請來仙人’這件事非常生氣。至于說是在生火龍道人的氣,還是生手下辦事不利的氣,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就在皇帝在宮中大發脾氣之后不久,很多人便都知道了這個消息。對于此事,有人輕蔑,有人松了口氣,有人沉默,也有人幸災樂禍……
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但他們都有志一同的認為,皇帝沒能請來仙人才是最好的結果。
要不然的話,這件事就變得棘手了!
對于擁有野心的人來說,仙人的存在不僅僅只是代表著長生不老,那更是處于他們所制定的規則之外的存在。
若是這位仙人被皇帝拉攏,擺明車馬去支持大唐皇室,那對他們這些有野心的人來說,就是最壞的局面。所以當知道仙人拒絕了皇帝的詔書后,許多人都松了口氣。
不過,在松了一口氣之后,這些人的心思也開始活泛起來:“既然你皇帝沒能請來仙人,那這就是我們的機會了!”
不過,他們可不會像皇帝那樣,只派遣手下的人去請——這樣不是去請,這是在下仙人的面子!
畢竟,你皇帝高高在上,可以看不起任何人,但他們可不是皇帝,沒有那么大的‘面子’,以為可以對仙人‘召之即來、呼之即去’。quai.c0m
他們打算親自去往廬山,去拜見火龍道人這位在世真仙!
當然,如果能夠拉攏這位仙人加入自己的陣營中,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因著這事,天下間的局勢竟然詭異的平靜了下來,少了那些野心家在背后推波助瀾,生活在最底層的草民們,終于獲得了短暫的喘息之機。
太乙近天都,接山連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這一首《終南山》,是玄宗時大詩人王維所寫,寫得正是終南山中的勝境。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名人隱士,或是游歷、或是隱居在終南山中,更是催生出了‘終南捷徑’的說法。而在道家中,終南山更是被譽為道家第一福地。
周朝時,尹喜年輕時曾在此結草樓觀星望氣,后在函谷關任職關令時,見紫氣東來三萬里,知有圣人西來,于是尹喜辭去關令之職,親自為老子牽牛,將其迎至古樓觀,老子在古樓觀講經說法,著述《道德五千言》,至今仍有說經臺等遺跡存在。
這一日,呂巖御風而來,他在半空中俯瞰著下方綿延的終南山,心中不由對王維的這首詩,有了更多的感悟。….在終南山上空俯瞰了一陣之后,沒有找到目標。
畢竟,終南山實在是太大了,其中山峰林立,更有不知多少隱士在其中隱居,或是結廬而居,或是居住山洞,除了那些大型宮觀之外,山中各處也有不少小道觀。
呂巖只能確定一個大概的范圍,然后便在這個范圍內找了個有人煙聚集地方,準備降落下去打聽一下消息。
在村落之外的附近降下身形后,呂巖舉步向村中走去。
生活在終南山中的村落,大多都是為了躲避戰亂而逃入深山之中。
因為物資貴乏,這里的人大多都是衣衫簡陋,相比于山外百姓的麻木與悲苦,這里生活的村民雖然面有菜色,卻沒有那種死氣沉沉的死寂感。
面對呂巖這位外來之人的到來,這里的村民們顯得異常警惕。正在各處勞作的男人們,隱隱地圍了上來:“你是什么人?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