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24章 第三野戰旅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1255再鑄鼎

  1273年,10月18日,博州。

  騎兵中士沈河一夾馬腹,身下的伙伴便加快了速度,朝前面一名奔逃的蒙古騎兵追去。

  他騎的是一匹第三代的青島馬,比起前面的蒙古馬更為高大且靈動,兩者間的距離不斷拉近,幾乎能聽見彼此的呼吸聲了。

  前面那名蒙古騎兵急了,把馬往左一拉,右手往后一揮,舉著一把土造手槍就朝后打了過去。

  “砰!”

  伴隨著槍聲,鉛彈疾馳而來。這種動對動且沒有瞄準的場景,命中本應是幾乎不可能的事,但對方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運,瞎貓撞上死耗子,鉛彈居然正中了沈河的胸口!

  “咚!”

  碰撞產生了一聲悶響,沈河感受到胸前似乎被打了一拳,下意識低頭一看,緊接著就忍不住笑了出來——胸甲沒有擊穿!

  隨著敵軍火器的普及,東海騎兵的裝備也產生了變化,不再追求全面防護,而是換裝了根據“重點防護”理念設計的半身板甲。新防御套裝“崁垣”只有頭盔、胸甲、背甲、護手、護膝等少量部件,但增加了厚度。前面這塊胸甲尤為了不得,可是一塊最大厚度有5mm的錳鋼板,重3.8kg,經機械鍛造并熱處理,防御力驚人。

  即使是尋常步槍的鉛彈,對上這塊強力胸甲也幾乎無法穿透,得上鋼芯穿甲彈才行,更別說低動能的手槍彈了。現在沈河雖然中了一槍,卻安然無恙,甚至胸甲上都沒留下太大的痕跡。

  “哈哈,小賊,看我的!”

  禮尚往來,沈河也取出手槍,砰砰朝敵騎開了兩槍。但可惜,他的運氣不夠好,兩槍都打歪了——

  就在這時,敵騎把馬頭一轉,向他殺了回來!

  “受死吧!”對方含糊地吼著,持刀向仍然拿著手槍的沈河逼過來。

  顯然他是個懂行的,知道東海軍的手槍是兩連發,打完兩發子彈后正是最脆弱的時候,就該趁這個時候要命!

  眼看著對方沖過來,沈河就像被嚇傻了一樣,仍然拿著手槍沒有換刀,直到刀口都快砍過來了,對方的鼻孔都能看清了,才——又扣動了兩下扳機,啪啪又打了兩槍出去!

  “砰!”“砰!”

  兩枚錐形鉛彈撞在蒙古騎兵的身上,穿透他薄薄的嵌鐵皮甲,撕碎了他的血肉。他在跌下馬的前一刻,仍不可置信地大瞪著雙眼:“怎么可能!”

  “吁!”

  沈河見他落馬,拉住馬頭停了下來,轉過槍口又朝他砰砰補了兩槍。

  然后,他瀟灑地對著槍口的煙吹了一下,又拉開手槍轉輪后面的擋彈板,取出槍管下的小通條,將里面的彈殼一個個捅了出來,再從彈藥包中取出六枚短粗的子彈,往彈巢中裝了進去。

  “還是這玩意爽利啊。”

  他把槍插回槍袋,拍了拍,觀察了一會兒周邊局勢,就朝隊友匯合過去。

  不光盔甲,東海騎兵的武器現在也有了很大的革新,最新的“鎮星”轉輪手槍替代了過去的“驚蟄”雙管手槍,火力大幅增強。

  鎮星手槍,全稱東海16式軍用轉輪手槍“鎮星”,12mm口徑,六發彈巢,180mm槍管,體型著實不小,份量也近1kg,實在不輕了。

  說起來,股東們早就想要一種轉輪手槍了,畢竟射速夠快,無論是個人防身還是軍用都有很大價值。但這種槍既有活動部件,又有漏氣問題,所以對技術要求相當高,之前也試作過幾把,但直到近幾年工業規模和技術足夠了,才有了量產的可能。

  不過有個優點,這把“鎮星”從一開始就是雙動設計而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單動轉輪。所謂單動,就是轉輪的轉動只能靠按動擊錘來進行,打完一發要按下擊錘才能打另一發;而雙動就是設置了一套機構將扳機與擊錘聯動,扣動扳機的前半段就完成了“壓下擊錘轉動轉動”這一系列動作,后半段才是正式擊發,當然,扳機力也會因此而增大。雙動機構并沒有比單動復雜太多,而射速的改善是明顯的,因此軍工部門一開始就奔著這個結構去了。

  但是另一個經典設計“擺出式轉輪”由于會影響結構強度、增加誤差,所以他們并沒有采用。因此這把槍只能稱作“轉輪”手槍而非“左輪”手槍,打完六發之后只能一枚枚退掉彈殼并且把新子彈裝進去,比較費事,而不是像左輪槍那樣可以瀟灑地擺出轉輪,一把把六枚彈殼全捅出來,然后用一個快速裝彈器直接把六枚新子彈裝進去。這一點,就只有等待后續版本改進了。

  由于轉輪和槍管之間只能靠端面閉合,鎮星不可避免地有漏氣問題,威力比同是12mm的驚蟄要差一些,但是六連發的優勢完全彌補了這一點。

  在廣闊的原野上,像沈河一樣的東海騎兵們散了一大片出去。他們憑借快速的青島馬、堅固的盔甲和犀利的槍械,縱橫捭闔,如同老鷹捉小雞一般驅逐著天下聞名的蒙古騎兵們,拉出了一個巨大的絕對控制圈。

  很快,他們就能用肉眼看見土河兩岸的友軍營地了。

  “怎么回事?”土河西岸的元軍營地之中,史炫站在望樓之上,看著東方新到的東海援軍。“他們怎會如此拿大?”

  如今時至正午,薄霧已經完全散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原野上的景象。

  新到的第三野戰旅五個營并未集中在一處,而是分散布置。中央是重火力營和保障營,已經與海外旅的東岸營地會師,南邊左翼是第三合成營,北邊右翼是第七合成營,相互之間差不多隔了兩公里,騎兵們在后陣休整待命。

  這么分散的陣型,除了中央大點,兩翼都還不到千人,完全有悖兵家常理啊!

  史炫開始思考起了對策。

  之前他受援軍的消息震撼,停止了攻擊,將東岸的軍隊都撤到了西岸來,分了五個陣地呈半圓形布置,依然圍著海外旅的西岸營地。

  現在一看,來援的東海軍也不過幾千人的規模,完全沒必要這么緊張嘛。主動進攻未必能行,但先據城堅守一陣子,再擇機咬他們一口,也未必沒有可能……

  在他思考的同時,三野也在不斷調動著。

  保障營檢查并加固了兩岸間的浮橋,然后重火力營開始過河,在西岸營地中布置起了炮兵陣地。

  快速反應營的騎兵們也跟著過著河,不進入營地中,就在河岸邊休息待命。

  之后,保障營又分頭向南向北,去兩個合成步兵營的陣地旁邊架橋。

  這時,他們終于引發了史炫的注意,下令道:“不管他們要干什么,總之不能干看著,讓北陣和南陣開炮打退他們!”

  元軍現在分了中、左、右、北、南五陣,中陣在最西邊,左右兩陣護衛在中陣南北,而更外圍的就是南、北兩陣了,正對著河對岸的第三、第七合成營。

  這個命令對他們來說并不難辦,反正之前已經把火炮對準東岸了,只需要等架橋車過來的時候開火就行了——

  “轟!”

  這時,東海軍的合成營搶先開炮了!

  東岸南部,第三合成步兵營的陣地中,兩門15式乙一前一后,打完了兩發榴霰彈。

  炮車在后坐力的作用下后退,卻又在制退器的作用下沒退很遠。等它停下后,旁邊炮兵立刻上前,將火炮推回原位,然后拉開炮閂,彈出黃銅藥筒,又把新的整裝彈推了進去。

  片刻之后,新的兩發榴霰彈呼嘯而出,在西岸的元軍南陣炮兵陣地上方潑灑下了一片鋼彈片。

  炮兵們也不管殺傷效果如何,只管繼續裝填射擊,直到打滿五輪,才暫時停歇下來。

  合成步兵營只配備了兩門炮,但這兩門炮一分鐘可以打十發威力巨大之爆炸彈出去,綜合火力比之過去的一個炮兵連六門滑膛炮都不差了。

  經過十發榴霰彈的攻擊,元軍炮陣上損失慘重。但是第三營的營長晉沖少校依然慎重:“再打一組高爆彈過去!”

  榴霰彈攻擊力驚人,但攻擊角度有限,元軍現在也學乖了,會修建掩體,說不定就還有躲在后面能動的,不能掉以輕心。高爆彈雖然殺傷效率很差,但沖擊波向四面八方擴散,可以用來彌補死角。

  “轟轟……”

  又是五輪緊張刺激的炮擊過去,十枚炮彈在對岸炮陣上空無序地爆炸開來。這種高爆彈是新式的改進型,彈體上有預制紋路,爆炸時會粉碎成許多彈片,殺傷力比之前的型號高了許多,但實戰時有多大效果也尚未可知。

  等它們炸完,晉沖才放心地下令道:“一連和二連去河岸守著,讓保障營開始架橋吧。”

  這段河道只有八十多米,也正是因此,兩軍才不約而同地在此駐營。保障營的士兵們推著一臺架橋車直接進了河里——這車廂是密封的,可以當船用——劃到了西岸,在岸上修建工事,把鋼構的折疊橋頂部固定在河岸上,又一邊展開著一邊往東岸劃回去,在河中與其它幾輛架橋車陸續拼到了一起,下錨在河水中固定住,一道臨時橋梁就成了。

  期間元軍的步兵騎兵也曾試圖出營騷擾,然而兩岸這短短一兩百米的距離都在步槍的壓制范圍內,東岸兩個步兵連拿著真隕星或新式的星雨栓動步槍,準確而快速,輕松就將元軍驅離了橋梁周邊。

  不過,晉沖卻沒有立刻并沒有命令部隊過河,而是守在通信班旁邊,與旅部和右翼的第七合成營不斷交換著消息——這不斷回蕩的無線電波,是元軍絕對想不到、即使知道了也理解不了的,但卻有不亞于槍炮的力量!

  沒過多久,三野左中右三個分部皆已準備就緒,晉沖就走上了望樓,看向了北方重火力營所在的方向——片刻之后,朝向南邊的六門15式乙噴發出了火光,連續不斷的炮彈跨越近兩公里的距離,準確而殘忍地落入了第三營對岸的元軍南陣之中!

  “轟轟轟……”

  在連片的爆炸聲中,晉沖對自己的重裝連招手道:“我們也加入進去,湊個熱鬧吧!”然后又對四個步兵連長吩咐道:“各自就位,都檢查好了東西列好隊,隨時準備渡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