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84章 北上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1255再鑄鼎

  1269年,9月16日,霜降,遼東郡,蓋縣。

  一艘吐著煙柱的小蒸汽船拖著一連串小船,在蓋縣大清河的一處小型支流上行駛著。

  “還行嘛。”蒸汽船上的徐云抽了抽鼻子,“拉了差不多五十噸了還能動,也算不錯了。”

  這是一艘由閃光級船體加裝蒸汽設備而構成的蒸汽船,比起江級要簡陋太多,但是吃水更淺、活動起來也更靈活,能夠進入一些通航條件很差的小河,最重要的是成本低,所以用得還挺多的。不過小船裝上龐大的鍋爐和煤堆之后也沒剩多少空間了,所以本身負載不了太多貨物,只能在后面掛上裝著貨物的無動力駁船拉著走。現在它后面掛著兩艘平底駁船,裝了一堆糧食、衣物、農具、建材、武器等貨物,負載不輕,但差不多也有個五節航速,運力以舊標準評判可算“驚人”了。

  所以,這型船才被徐云管理的總后勤部選中,裝備到了下轄的“戰略后勤旅”中。

  戰略后勤旅是東海武裝力量中唯二的常設旅級編制之一(另一個是受建設部指揮的鐵道旅),顧名思義,就是為前線軍隊輸送后勤的部隊。雖然有旅這么大的編制,但其實常設人員并不多,也就四百多人,主要都是熟悉物流運輸的專業軍官和軍士,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再填充入其他部隊進行護衛或出苦力。在后勤部的統籌下,大部分后勤補給運輸任務都是由社營或民營企業完成的,戰略后勤旅只負責從倉庫到前線這“最后一公里”的運輸,所以平時并不需要太多人,搭起個架子就夠了,戰時可以從其它部分抽調人員來干活。其實本來只叫“后勤旅”的,但是徐云嫌這名字太土氣,硬是給加了“戰略”二字,還別說,真挺唬人的。

  不過別的不說,自從當年徐云上了總后勤部部長這個位置,幾年下來確實把東海軍的后勤工作整理地井井有條。他在總后進行了制度化和正規化建設,如何采購物資、如何建設倉庫、如何裝卸管理及盤查物資、如何根據需求量預測庫存、如何經海陸運輸、如何在護衛力量和損失率之間取得平衡、如何管理維護馬匹車輛船只、發生損失后如何應對等等……都形成了書面規則記錄下來,有跡可循。這幾年的后勤工作,不說毫無紕漏,但總的來說是讓軍方非常滿意的。

  今天他出現在這里,是為了給蓋縣地區的“遼東生產建設兵團”輸送一批補給品。這個任務本身級別不高,不需要他這個部長親自操持,但向北開拓、后勤等一系列事務關系到大戰略,他必須跟著實地跑一趟,自己心里有底才行。

  全體大會在向黑龍江流域派去開拓隊的同時,也沒把希望全放在他們身上,而是兩路齊出,還派了一支約莫千人規模的便裝屯田部隊,自南向北蠶食遼東,也就是這所謂的生產建設兵團了。

  東海國之前在北方堡(后世大連南部)已經建設起了相對穩固的基地,不過那邊面積不大,主要以林業為主,耕地開辟出了一些但不多,發展規模是有可預見的限制的。遼東半島看著面積不小,但是中央基本都是山地,易開發的地區并不多。所以他們建設第二個基地的時候,跳過了北方堡的鄰近地區,直接北上170公里,在半島西側北緣的故蓋州地區落了腳。

  蓋州原本有三座城,分別是州治順安縣城(后世青石嶺鎮高麗城)、東方山嶺中的湯淺城和南方沿海的熊岳城,現在后兩城都已荒廢。這三座城址都沒有引發東海人的興趣,反倒順安城與熊岳城之間有兩塊盆地不錯。這兩塊盆地也就是后世的蓋州市區和鲅魚圈區,三面環山一面靠海,易于防守,好好開發的話能有三十多萬畝耕地,足夠前期利用了。只要把這個據點經營好,那么往北翻過山就是廣闊的遼東平原了,未來大有可期。

  今年夏天,遼東生產建設兵團就進入了這片地帶,開始開荒、建堡、整修基本的水利和道路。而這等荒蕪地帶,民間的運力是很難抵達了,所以戰略后勤旅就當仁不讓地承擔起了為他們輸送補給的任務。這個任務涉及到陸海內河運輸,對戰略后勤旅也是一次考驗,因此等到天氣涼下來之后,徐云也親自乘船過來,視察當地的情況。

  見他對此船表示了贊賞,他身邊的王世明接茬道:“可不是么,這艘拖船裝的是洪流240,用了210mm缸,制動功率20kw……倒是不高,但每分鐘足有240轉,更能適應這種淺水小直徑螺旋槳的工況。”

  王世明二十多歲,身穿一身典型的陸軍軍裝,掛著中尉軍銜,身材高大,英氣勃發,看上去和普通的年輕軍官沒什么兩樣。但周圍的人卻一直有的沒的對他表示莫名其妙的尊敬,因為他并非普通軍人,而是一名股東!

  他是謝愛蓮老師的孫子,當初偶然被奶奶帶上了東海102湊個熱鬧,結果就不幸卷入了穿越事故。當時他才10歲,經過14年的成長,現在也是一個帥氣的大小伙子了。與他境遇類似的小孩子還有16人,不過其中大部分當時年歲太小,與穿越后才出生的其它二代除了天然具有股東身份也沒太大區別。只有王世明等少數幾人尚具有21世紀的記憶和自我認知,對于成年股東們來說,他們是具有特殊情感的“下半代”。也正是因此,這十多年來,股東們一直不遺余力對這些孩子進行培養,輪流授課,嚴苛要求,好不容易得到一點肉都喂給他們吃……而到了現在,大多數股東都已步入中年,其中已經有十余人因各種原因離世,這就更加劇了他們的緊張感,也讓王世明等人的擔子更重了起來。畢竟,等到第一代股東大多數撒手人寰之時,他們就是關鍵的承上啟下的一代啊!

  所以,王世明從去年開始,也被從象牙塔中趕出來,下到第一線親身體驗實際工作,畢竟溫室中是培養不出什么人才的。今天,他就輪到徐云這兒來了。

  王世明小學時數學成績不錯,經常考一百分,因此小時的教育就偏重理科,左武衛、季國風等人輪番上陣,把平生所學傾囊相授……不過王世明畢竟只是普通人,雖然有如此好的待遇,但是悟性還是不能與發掘出來一眾本土天才比(比如居然有幾個中學生能把微積分融會貫通的),學術上就不用指望有太多長進了。但他的老師們也沒指望這一點,教學方向更偏向于“通識”而非“精深”,只要讓他在各領域都知道一點,等到以后遇到難題知道該去大圖書館哪部分查就行了,不需要成為真正的專家。雖說如此,但與不少東海新興知識分子暨受益階級一樣,“先進的科學知識”已經成了他們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對于王世明等人來說尤其如此。因此至少在表面上,他表現出了對于機械知識的狂熱愛好。

  “哦?”徐云往后看了一下,“240轉,這比舊機器高了一倍啊,不會壞嗎?”

  “不不不,”王世明搖了搖頭,“機器磨不磨損,看的是相對運動的線速度而不是角速度。您看,兩個氣缸,一個行程150毫米,另一個300,如果轉速相同,那么后者活塞移動的速度就是前者的兩倍,這個速度才是決定磨損的主要因素。經過我們的測量,線速度在每秒3.5m之前的磨損都是可以忽略的,而這個線速度足以支持150mm的缸達到500轉或者1000毫米的缸達到100轉。比起來,洪流240的這個轉速綽綽有余,要不是鍋爐不夠用,甚至超頻到300都沒問題呢。”

  徐云笑了一下,對他豎了一個大拇指:“好啊,小軒,學得不錯嘛,我看過陣子都能去工業部接班了。”

  王世明不好意思地臉紅起來:“哪里,我和前輩們還差得遠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