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29章 十字路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1255再鑄鼎

  1258年,10月27日,藍村鎮。

  藍村鎮位于大沽河東岸,膠西城以北、落藥要塞以南,差不多是兩點的中點,不過當初東海商社之所以看中了這里,不是因為這個地理位置,而是為了修路。

  是的,修路。

  商社全面接管即墨縣之后,自然也繼承了在即墨縣征發徭役的權力。徭役別的事不好干,拿來修路是最合適不過了的,于是統合部就準備把膠西縣-即墨縣之間的官道整修一下,以方便物資的運輸。

  但是實地勘察了一遍之后,建設交通部認為原先的官道問題太多,不適合再使用。那條官道比較靠南,接近膠州灣海岸,基本就是從膠西縣的大沽河碼頭一路向東,延伸到墨水河,再沿河修到即墨縣城。金亡之后,它年久失修,路況極差,途中許多橋梁已經成了危橋。

  這樣的道路,以商社現在的技術,修復起來成本極高,一個農閑季不一定修得完。所以建設交通部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方案:北線方案。

  舊官道以北,有商人們自發走出的一條路,從即墨城向西延伸到大沽河邊的藍村鎮。這條路沒什么河流阻礙,即使有,也只是小河,有附近村民修建的小橋,走完一路不用涉水。到了大沽河之后,再搭船前往膠西城,可算是一路暢通。

  于是統合部最終拍板,由建設交通部組織人力,按照北線方案,修建一條二車道的夯土路。由于這條路之前走的人多,已經有了道路的雛形,因此修建起來還算容易。他們怕一次集中太多人鬧出群體性事件,每村只征召了個位數的人,第一期總共只有二百人,等以后視情況再增加。

  不過工地上飯管飽,干得好還能用工分換到糧食、咸魚、布匹、木器等小商品,因此服役者勞動積極性頗高。口口相傳之下,后來竟有不少人主動來服役。建設交通部也樂見其成,主動干活的人不容易鬧事,而且發放的獎勵本來就是從即墨縣的秋稅中出的,算是用村民交的稅雇傭他們自己,東海人反正不虧,何樂而不為呢?

  統合部因修路的事注意到藍村鎮之后,逐漸發現了這里的妙處。

  此地離膠西城和落藥要塞都很近,算是北部防線和南部防線的連接點,信息和兵力可以在此交匯,又有大沽河天險阻擋,安全度很高,是設立前敵指揮部的好地方。而且大沽河對岸就是未來的膠萊鎮,再往西走一段就到了膠水河,目前往新河要塞轉運物資就是在西岸卸貨再運到膠水河。

  如此看來,藍村西望膠水,東連即墨,南北有大沽河方便的水路交通,簡直就是整個膠州的十字路口啊!難怪后來修建的膠濟鐵路要從這里過呢。

  因此,藍村鎮在統合部的待開發地區列表上的排位急速提升,已經排到了青島地區的前一位。交通部更是把這里視作了根本之地,陸平已經向統合部提交了一份計劃,準備在山河防線建成之后,把鐵道隊的駐地轉移到藍村鎮,并且在這里修建一個二十四門的“大型”輪窯,利用大沽河從萊陽縣運來煤炭,在藍村鎮就地量產建材,用于支撐周邊的建筑和交通需求。他們甚至計劃利用輪窯大量燒制石灰,然后將藍村-即墨的道路升級成三合土路。

  就目前商社的技術條件,柏油路仍然是個幻想,水泥路也太貴,只能在關鍵地帶少量鋪設。反倒是早期用過的三合土,雖然比水泥差了些,但只要大量制造石灰,再與粘土、砂子混合即可,可以大規模鋪設。而且路面效果也不錯,經久耐用,不怕風吹雨淋,怎么都比夯土路強多了,成本也不算太高。現在又沒幾十噸的大貨車毀路,尋常人畜車輛絕對承受的住。

  而且三合土是一種極好的路基材質,就連后世修路的時候,也常常鋪設一層作為基礎。現在修三合土路,等到將來技術進步了,只要再鋪上一層水泥、精加工石板乃至瀝青之類的高級材料,立刻就成了高等級公路,原先的工作一點不浪費,非常合統合部的刁鉆胃口。

  當然,目前生產力緊張,這樣的計劃還停留在紙面上。藍村鎮上,除了來來回回忙碌的服役村民和為他們提供后勤服務的商人,就是一片片白色的營帳了。

  這里是義勇旅下屬野戰團的臨時駐地。野戰團是臨時編制,根據不同需要會有變動,此時由第一營、保障連、一個騎兵排和一個炮兵連組成。

  夏有書正帶著士兵們收拾營地,準備起行。這時,去大沽河邊裝運補給的車隊回來了,旁邊還跟著幾個穿著海軍藍色大衣的人,被門口的衛兵攔住檢查證件。他瞇眼一看,領頭的是海洋部的高川,剩下的不認識,應該是海洋部的水兵,于是不緊不慢上去打了個招呼:“喲,高川,這么早就過來啦?”

  這次攻打乳山,本來計劃由第一艦隊帶著海軍陸戰隊自己搞定,不過由于偵察到姜思明仍然在攻打郁州島,時間還算寬裕,所以軍委會為了穩妥起見,決定把義勇旅的野戰團也派過去幫忙,來一次陸海聯合行動,也是增加一點義勇旅的戰斗經驗。為了聯絡方便,義勇旅和第一艦隊也互派了聯絡員,陸軍這邊出的人是司徐,而海軍派來的就是高川。本來預定的計劃是等野戰團行軍到即墨城的時候,高川才過去匯合的,沒想到今天他居然主動過來了。

  高川也招了招手,一邊打量著軍營內的場景,一邊說道:“這不是來和你們同甘共苦了嘛,順便學習一些經驗。嗯,怎么,你們還是準備把帳篷帶上,不搞拿破侖式行軍了?”

  所謂的拿破侖式行軍,是指行軍時不帶帳篷,士兵們露宿野外,最多點個篝火,再裹點大衣或棉被什么的。這樣可以省掉大量輜重和扎營的功夫,提高戰略機動能力,被后來的很多軍隊效防。

  拿破侖時代,技戰術背景與東海人現在的條件近似,再往前,很多戰術都尚未發展成熟,不太值得學,再往后,工業革命帶來了大量技術進步,實在是學不來。所以這個時代的相關資料被大量地整理出來,供軍事部門參考。這些資料有的是愛好者和歷史學家回憶出來的,也有的是從電子產品的角落中扒出來的,可靠性存疑,但對安全部和海洋部的軍事建設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這次雖然是海陸聯合行動,但是野戰團不會搭乘戰船前往乳山,而是走陸路過去。這一是因為現在的新兵們沒經過海上訓練,一旦上船晃暈了,那就別想作戰了;二來也是順便做一次行軍訓練。目前義勇旅的新兵們雖然已經拉出去打過幾場了,但大都是一日內點對點的短途行軍,不需要攜帶太多輜重,難度并不高。去萊陽縣那次,也是沿大沽河而行,輜重都用水運,不太費力氣。而這次乳山之行,陸路行程接近一百公里,無論對士兵的腳力還是對義勇旅的組織能力,都是一次真正的考驗。

  當初制定行軍計劃的時候,就有人提出發揚革命精神,來一次拿破侖式的行軍,不過后來為了穩妥起見,還是沒有實行。

  夏有書搖搖頭說:“現在天氣太冷,夜間露宿要減員的。如果不帶帳篷,就得多帶燃料取暖,輜重沒少多少,還影響身體狀態,還是算了吧。”

  高川看著一個正在捆扎棉被的步兵班,說道:“我覺得也是這樣,第一次走長途,還是別搞得太辛苦。行程你們是怎么安排的?”

  “前半段走慢點,每天十五公里,走兩天到即墨城;后半段加快一些,每天二十公里,到達金口堡也用兩天。”夏有書檢查著一輛運貨馬車。

  “嗯,是個穩妥的方案。”高川也裝模作樣在馬車的貨物中翻了翻,然后笑了起來:“當初我們還鄙視姜家軍日行三四十里慢如蝸牛,等換到我們自己行軍了,沒想到也慢成這樣。”

  夏有書也笑了一下,說:“哈,紙上談兵容易,真走起來,才知道麻煩事一大堆啊。不過如今晝長短了許多,算起平均速度,還是我們要快些。嗯……不管怎么說,這個速度確實慢了些,等這陣子過去,得把他們好好操操,至少在內線機動的時候,要達到每天四十公里的水平。”

  “我去,直接提高一倍?你們陸軍也太狠了吧?”

  “其實沒什么,我們兩個據點之間的距離也就是二三十公里,日行四十公里就意味著能夠在一日內從一個據點轉移到鄰近的任何一個據點,還有些冗余量可以做些別的事情。內線機動不需要考慮補給,這樣的水平不算什么。如果是考慮補給的外線機動,那能日行二十公里就很不錯了。”

  高川認真思考了一下,點了點頭。他們海軍雖然靠船機動,但他現在帶著海軍陸戰隊,說不定哪天也得脫離船陸上行軍,還是得參考一下陸軍的經驗制度。

  ————

  推薦一本新書楚漢顛覆者,新鮮的歷史文,沒什么系統金手指專注劇情,看了一下午,差點忘碼字了:P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