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86章 最后通牒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羅馬尼亞雄鷹

  在7月23日下午,法國總統普恩加萊一行人訪問完圣彼得堡乘船返回法國之際,奧匈外交大臣貝爾托爾德終于準備好向撒爾維亞提交最后通牒。

  這可真是一波三折,在最開始是奧匈總參謀長康拉德的提議,他打算在7月1日趁各國在對奧匈充滿同情之際,發起突然攻勢打擊塞爾維亞。只是由于康拉德心太大,打算瓜分塞爾維亞讓政府不能接受而告終。

  隨后是取的德國支持的局部戰爭。按照的德國的預計,這時候奧匈都應該突襲被拿下貝爾格萊德了。也是因為匈牙利首相蒂薩的反對,到現在還沒能成行。

  而現在奧匈的舉動已經引起了各國的主意,尤其是與塞爾維亞關系密切的俄國。最致命的是俄國已經譯破了奧匈的電報,知道接下來維也納的舉動。這個時候奧匈因為自己的拖沓,將給予其保證的德國拖下水了。

  23日傍晚時分,奧匈駐塞爾維亞公使吉斯爾向代理首相財政大臣帕庫遞交了最后通牒。至于塞爾維亞首相帕希奇可能聽到風聲,于22日離開了首都前往去參加選舉活動,已經離開了貝爾格萊德。

  面對格斯爾遞交的最后通牒,代理首相帕庫以塞爾維亞正在選舉,許多大臣都不在為由拒絕接收這份最后通牒。只是吉斯爾將這份最后通牒留在了桌子上,仿佛在說:“隨你們便吧。”接著就轉身離去。

  塞爾維亞很快就將奧匈的最后通牒發給了圣彼得堡,俄國外長薩佐諾夫收到塞爾維亞的電報后,大聲的說道。“這是歐洲大戰。”

  事實上薩佐諾夫說出這話,是還沒有看過奧匈最后通牒,這也是在表達對于1908年波黑危機中俄國政府的一種反思。在波黑危機俄國由于日俄戰爭創傷還沒有平復,被迫讓步,這在俄國政府看來是一種恥辱。盡管后來由俄國駐塞爾維亞大使哈特維希串聯,組成了巴爾干同盟。從奧斯曼身上拿到了不少好處,但是面對奧德兩國的退讓依然刺激到俄國高層。

  在剛剛法俄會盟中,得到法國政府的保證,現在薩佐諾夫不打算讓塞爾維亞退讓半步,不然俄國在巴爾干半島的影響力將低落到一個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

  他先召見了奧匈大使斯扎帕里,向他表示俄國堅決反對最后通牒的兩個條款,塞爾維亞人絕不會解散民族自衛隊,也不會允許奧匈偵探在塞爾維亞領土上調查薩拉熱窩刺殺案。斯扎帕里解釋道,奧匈突出鎮壓恐怖運動騷亂,這對所有文明國家都有利。

  薩佐諾夫則回答他。“這是個錯誤說法,你們這是在放火燒歐洲。”

  在接見完奧匈大使后,薩佐諾夫在下午召集了諸位大臣3點開會,并發出緊急通告,要總參謀長亞努什科維奇和海軍大臣格里戈里耶維奇也來參加會議。身為外交大臣的薩佐諾夫為什么有如此大的權力召開會議?原來是現在身為首相的戈列梅金是個有名無實的人,現在沙皇尼古拉二世不在(沙皇在芬蘭灣的游艇上),他有權接替首相做出決定。

  薩佐諾夫在會議中要求總參謀長做好準備工作,使俄軍處于戰備狀態,并提出一個部分軍事動員計劃。然后薩佐諾夫下令召回所有外交使節,和外交部近東局的官員,要求他們立刻向他匯報情況。

  財政部長巴克第一個相應他的計劃,在上午11點他就來到外交部。可以當時薩佐諾夫外出不在,當時他與外交大臣助手席林交談起來。

  巴克問道。“有可能打仗嗎?”

  席林毫不猶豫的講到。“薩佐諾夫認為不可避免。”

  有鑒于此,巴克想知道是否立刻將在柏林的俄國財產轉移出去。席林也是毫不猶豫的說是。巴克立馬采取了和德國人一樣的速度,在大臣會議還沒有開始之前,就下令他在柏林的代理把存放在德國銀行里的1億盧布轉移到巴黎和圣彼得堡。

  在巴克把俄國資產快速轉移出德國的時候,薩佐諾夫正在和軍隊首腦商議軍事動員的問題。1912年11月末,當時巴爾干戰爭升級的時候,俄國軍事大臣蘇克霍姆利諾夫就制定了一個只針對奧匈的“部分”軍事動員計劃。

  他的設想是在不驚動德國的前提下,用武力威懾維也納。因為德國可能可能會履行對盟友奧匈的義務而進行軍事動員,所以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的結論,既俄國的波蘭軍區不能進行軍隊動員,這才能不驚動東普魯士的第8集團軍。

  現在薩佐諾夫正是要總參謀長亞努什科維奇制定一個這樣的計劃,而亞努什科維奇同意了外交部長的要求。

  不過在回到總參謀部后,亞努什科維奇召集俄軍軍事動員部主任多布熱羅斯基將軍,來商議這個局部軍事動員計劃。對此多布熱羅斯基告訴總參謀長,這是件費力不討好的蠢事。因為想要有效針對奧匈帝國進行軍事動員,就必須充分利用華沙做鐵路中轉站。如果軍事動員不觸及波蘭,那就意味著只能在狹窄的加利西亞或者借道羅馬尼亞發動對奧地利的攻擊,這也是不現實的。

  在下午3點,大臣會議召開了一次長達2個小時的特別會議,作為召集者薩佐諾夫準備了五點行動建議在會議上討論。

  第一,俄國承諾將于其他大國一起迫使奧地利延長最后通牒的期限。第二,俄國建議塞爾維亞宣布不阻止奧匈的入侵,但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大國去安排。(俄國剛剛把大批武器彈藥運送去貝爾格萊德。)

  第三,在明天總參謀長和海軍大臣去沙皇村參加樞密院會議,在會議上請求沙皇批準基輔、敖薩德、莫斯科、喀山四個軍區進行軍事動員,并且讓黑海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處于戰備狀態(很有趣,奧匈與這兩個艦隊都不相鄰)。第四,俄軍應該開始儲備軍需品,準備打仗。第五,俄國資產要從德國和奧匈撤出。

  這五點行動建議在這次會議上都被通過了,準后薩佐諾夫提出要秘密動員,這也被總參謀長亞努什科維奇答應下來。

  在忙完會議后,薩佐諾夫召見了塞爾維亞大使斯帕拉科維奇。這次塞爾維亞大使帶來了國內最新的指示,塞爾維亞首相帕希奇告知俄國外長,塞爾維亞軍隊現在的狀態完全無法抵御奧匈的進攻,所以懇求俄國給予建議。

  薩佐諾夫告訴眼前的塞爾維亞大使,要求他們強硬起來。為了表示誠意,薩佐諾夫建議塞爾維亞接受不懼侮辱性的通牒條款,但是絕不接受第五條和第六條。他還勸說斯帕拉科維奇大使,允許奧匈自有入境塞爾維亞,同時薩佐諾夫保證塞爾維亞將獲得俄國的援助。總的意思就是,塞爾維亞可以接受某些條款,但是絕不服從。如果打仗,俄國將為塞爾維亞而戰。

  咋接見完塞爾維亞大使后,薩佐諾夫召見了德國大使普塔萊斯。從早上這位德國大使就一直想要與俄國方面商討維也納的最后通牒一事,但是一直沒有成功。現在面對眼前的俄國外交大臣,普塔萊斯大使試圖將奧匈和塞爾維亞的矛盾局部化,可是這招致了薩佐諾夫的強烈反駁。他指出,維也納的最后通牒破壞了1909年3月奧匈為吞并波黑對塞爾維亞所做出的莊重聲明,這個聲明服從了歐洲列強的意愿,不僅是奧匈的意愿。

  經過雙方一頓的扯皮,薩佐諾夫終于開始說重點了。他對普塔萊斯大使講到。“我如今確實相信,奧匈想要找借口吞并塞爾維亞。如果真是這樣,俄國將與奧匈開戰。”

  普塔萊斯對此感到震驚,他試著向薩佐諾夫保證。最后通牒的最惡劣的結果就是,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發起一場懲戒軍事行動,絕非一場領土爭奪戰,奧匈沒有吞并塞爾維亞的計劃。

  不過德國大使的保證,沒有讓薩佐諾夫相信,隨后兩人繼續交談誰也沒有說服對方。普塔萊斯在同薩佐諾夫商談無果后,給德國外交部發了一封電報,他在電報中再次向賈高保證,雖然薩佐諾夫言辭激烈。但是他的目的就是把最后通牒歐洲化。他預計,俄國不會干預。

  而薩佐諾夫在當晚接見最后到來的法國大使帕雷奧洛格,他對這位法國大使講到。“德國全心全意的支持維也納,一點平息局勢的意思都沒有。所以我非常坦誠的告訴了普塔萊斯,我們不該讓塞爾維亞和奧匈單獨結怨。”

  薩佐諾夫對于奧匈最后通牒的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做出驚人的決定,而且他還沒有征求另外三個直接影響俄國外交政策的人,便自作主張了。沙皇在芬蘭灣玩游艇,但是他已經收到次日在沙皇村召開的樞密院會議的邀請。法國總統普恩加萊正在波羅的海上航行,返回法國。塞爾維亞首相帕希奇還沒有推出首相選舉,回到貝爾格萊德。這三個人在星期六早上一覺醒來后,將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