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羅馬尼亞雄鷹

  一直關注著談判過程的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一世,在接到了蓋朔夫首相詳細介紹的電報后,立刻召見了陸軍大臣薩沃夫中將。

  他將首相蓋朔夫發來的電報拿給了薩沃夫中將觀看,陸軍大臣看完各國提出的條件后,對國王斐迪南一世將自己叫來的目的心知肚明。

  看到薩沃夫中將看完后,斐迪南一世問到。“面對各國的條件你怎么看?”

  薩沃夫中將思索一陣后,逐字逐句的講到。“陛下我認為各國條件都有商議的余地。我們可以……”

  聽到薩沃夫中將的解釋,斐迪南一世揮手制止了陸軍大臣繼續講下去。

  “羅馬尼亞的條件我們不答應,這次和談就進行不下去。這次找你主要是想問問,軍方對此有什么看法。”

  聽到國王斐迪南一世的話,薩沃夫中將知道想問什么。不過保加利亞軍隊真的打不過羅馬尼亞,而且在首相的電報里,奧匈和德國也在這個問題上也不支持保加利亞,這讓實際掌控保加利亞軍隊的薩沃夫中將沒有什么能講的。

  看到沉默不言的薩沃夫中將,斐迪南一世知道了軍隊的想法。他們想裝作不知道,不過斐迪南一世也想裝作不知道可是他做不到。

  看著尷尬的站在那里的薩沃夫中將,斐迪南一世揮手說到。“那么沒事了,下去吧。”

  斐迪南一世在得到薩沃夫中將代表保加利亞軍方的回答后,在當天傍晚就給蓋朔夫首相發了一封電報。上面就一句話,這次談判由蓋朔夫首相全權負責。

  收到電報的首相知道這是斐迪南一世讓自己答應的意思,不過為了好聽的委婉的說法。

  看著手中國內發來的電報,蓋朔夫首相對外長第拉斯諾奇講到。“這次他談判就讓我一個人談吧!”

  聽到蓋朔夫首相的話,外長第拉斯諾奇苦笑著講到。“閣下,,你認為我在這次談判后,還能在政壇上待著嗎?”

  首相蓋朔夫想想的確是這樣,這次代表團他都故意選的一些不被看好的人員組成,自己看好的政治新星他一個也沒帶,就是為了不耽誤別人的話前程。這次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保加利亞簽署一份屈辱的和平條約。蓋朔夫首相也只是希望為保加利亞減少一點損失罷了,至于通過談判讓各國退讓他現在想都不敢想。

  在得到國內的電報后,蓋朔夫首相也不是直接在布勒蒂亞努首相提出的羅馬尼亞條件上直接簽字。而且反復的和這位羅馬尼亞首相摳字眼,希望能夠為保加利亞減少損失。不過現在掌握巨大優勢的布勒蒂亞努首相紋絲不動,一口咬定羅馬尼亞的條件,讓這位蓋朔夫首相毫無辦法。最終還是在五天以后全盤同意了羅馬尼亞的條件,不過他也不是沒有收獲。

  在其鍥而不舍的談判中,他為保加利亞爭取到在羅馬尼亞割讓領土中,當地的人民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前往保加利亞,或是留在當地生活。羅馬尼亞政府將為此付出2000萬列佛的人道主義經費給保加利亞,供這些人遷徙所用。不過保加利亞也將開放在國內的羅馬尼亞族允許他們遷徙到羅馬尼亞境內,為了此羅馬尼亞還將提供500萬列佛的援助經費,讓保加利亞提供方便。

  經管是以援助經費的名義為由,實際上誰都知道這是羅馬尼亞為讓保加利亞答應這個條件所給出的賠償,只是為了名聲好聽不讓保加利亞政府難堪所為。

  在談完羅馬尼亞的條件后,其他各國就好談的多了,尤其是黑山,在經過一番加價后蓋朔夫首相就讓黑山談判代表同意了,保加利亞賠償其100列佛的賠償金額。

  然后在于塞爾維亞的談判中,蓋朔夫首相和其外長米拉諾維奇為雙方相差甚遠的條件激烈的交鋒。

  為此還引出了背后各自支持的列強,最終這場談判變成,由奧匈外交大臣埃倫塔爾和俄國外交大臣薩松諾夫兩人的交鋒。俄國擁有比奧匈更加強大的國力,不過奧匈在得到德國支持后也不相讓。加上這次這次塞爾維亞軍隊的表現不如保加利亞出色,最后還是各自后退一步。塞爾維亞不在追求保屬馬其頓其他領土,而保加利亞將不在要求比托拉和奧赫里德地區的主權。對于現在的保加利亞來講這算是個不錯的結果。

  而后在同希臘的談判中,由于英國在巴爾干問題上不愿意過多的深入。用英國首相阿斯奎斯的話來講就是。“我們與其在巴爾干投入更多精力,還不如多花點時間看看德國的造艦計劃。”

  所以希臘沒能在布加勒斯特談判中得到太多支持,而俄國在確保了塞爾維亞這個親兒子的利益后,對希臘這個英國的小弟支持就只有口頭上了,而法國更不用講,在巴爾干他們完全就沒有興趣。所以希臘最后面對,有奧匈和德國支持的保加利亞就只能接受蓋朔夫首相的條件。得到薩洛尼卡地區的南部,而且薩洛尼卡城最后還被劃給了保加利亞。

  而且保加利亞還得到靠近其新領土的薩索斯島和薩莫島作為其退讓的補償。為此希臘談判代表康斯坦丁外長也只能強忍著接受這一事實,誰讓之前希臘軍隊表現的如此差勁呢。

  在最后與奧斯曼帝國談判時,蓋朔夫首相就與其代表外交大臣伊爾迪雷有過一輪交鋒。不過在奧匈和德國的撮合下兩國以現在他們以實際占領領土為標準,這其實讓保加利亞和奧斯曼雙方都不是很滿意。不過看到保加利亞和各國都打成了和平談判后,奧斯曼外交大臣伊爾迪雷在請示國內后也只能在這份條約上簽字。

  因為德國為了讓奧斯曼帝國放棄其不切實際的想法,答應援助其一批軍火,而奧斯曼軍方對保加利亞這兩場戰爭的表現一番評估后,認為自己單獨面對保加利亞軍隊想拿下亞德里亞堡有點不切實際。所以最后在奧匈和德國的圓場之下還是答應了這個條件。

  最后參加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的各國,終于在8月1日簽署了布加勒斯特條約。

  在這份條約中羅馬尼亞成為最大贏家,埃德爾王儲憑借自己的先知先覺和羅馬尼亞軍隊強悍的戰斗力,讓保加利亞不得不咽下丟失其22萬領土的事實。

  而塞爾維亞由于在這場戰爭中表現不佳,不過由于俄國的支持還是拿下了比托拉和奧赫里德地區。而希臘就比較悲劇了,在沒有大國有力支持的情況下,再加上自己軍隊在戰場上不給力,只搶到了小半個薩洛尼卡地區,還賠上薩索斯島和薩莫島兩個島嶼,算是吃了個暗虧。

  最后奧斯曼拿回了東色雷斯泰基達爾地區,而對其至關重要的亞德里亞堡則依然在保加利亞手上。

  至于戰敗國保加利亞盡管損失以上的領土,但還是比原時空要好很多,他至少保住了其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的大部分的成果,主要是馬其頓部分和色雷斯大部。其人口也從巴爾干戰爭前的445萬飆升到508萬,主要是獲得了新領土上的126人口,不過其在割讓給羅馬尼亞領土上生活著51萬保加利亞人。相信憑借保加利亞政府的宣傳可以吸引其20萬左右的保加利亞人回流。在原歷史上保加利亞在兩次巴爾干戰爭后,只增加了28萬人口。

  至于塞爾維亞也從兩次巴爾干戰爭前的三百萬出頭的人口增長到420萬,比起原歷史上450萬減少了0萬,主要是沒有從保加利亞拿到其保屬馬其頓的斯特魯米察和卡拉達爾奇地區。希臘方面也將人口從282萬人口增長到400萬左右,比起原歷史上450要少五十萬人口,主要沒能從保加利亞手上拿到整個薩洛尼卡地區和色雷斯西部,自己還丟失了兩個小島,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次兩場戰爭最大的輸家還是奧斯曼帝國,其歐洲領土只剩下伊斯坦布爾周圍地區。丟失其歐洲絕大部分領土,也減少其大約460萬的人口。

  ps有想看各國領土劃分的讀者可以在qq群里查看饅頭發出來的渣地圖。

  請記住本書域名:

  筆趣閣手機版:m.cc148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