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27章 阿爾巴尼亞問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羅馬尼亞雄鷹

  5月2日,奧斯曼外交代表再一次來到倫敦。

  依然是由外交大臣卡赫維奇帶隊,作為一名自由和睦黨的高層居然躲過了青年黨的清算,真是不可思議。

  其實仔細一想完全可行,在奧斯曼帝國的這次政變中他能躲過一劫,完全是因為沒人愿意接手注定會屈辱和談,為了讓這位卡赫維奇繼續帶隊,所以才廢物利用讓他繼續前來。而且這次和談他們已經做好答應巴爾干同盟的和平條件。

  這次巴爾干同盟各國也沒有給奧斯曼帝國提高條件,不是良心發現,而是能拿的地方在第一次和談中已經表明了,奧斯曼在歐洲最精華的伊斯坦布爾又拿不到,賠款的話奧斯曼的財政也不允許,而且歐洲列強也不會同意的,所以只能繼續提上一次的條件。

  在英國政府提供的談判場地,交戰雙方巴爾干同盟各國和奧斯曼外交團隊都坐好后,在歐洲列強的代表關注下,談判終于開始了。

  這次依然是由保加利亞外長第拉斯洛奇站起來開口詢問到。“卡赫維奇先生,對于我們的條件不知道這次奧斯曼政府考慮的怎么樣了?”

  卡赫維奇早就接到巴爾干各國的條件,在他看來根據局勢來看,現在的條件還算好,不過他還想試探一下。

  “我們認為這個條件可以商議一下。”

  第拉斯洛奇外長面帶笑容嘲諷的問到。“商議什么?你們是將君士坦丁堡讓出來嗎?”

  聽到保加利亞外長嘲諷的話,巴爾干各國代表都不由自主的笑了起來。他們早就通過情報知道這位奧斯曼的外交大臣在其政府內的尷尬位置,估計他談完這場外交談判,到時候在哪里都不知道了,所以巴爾干各國也一點都不客氣。

  卡赫維奇面對巴爾干各國代表的嘲諷,也覺得老臉有點掛不住,不過他還知道自己的責任,面對保加利亞外長嘲諷的問話,他還是回答了。“我們沒有將首都讓出來的可能,這也是兩千八百萬奧斯曼人所不會同意的。”

  聽到卡赫維奇的回答,希臘外長康斯坦丁覺得需要自己糾正一下他的錯誤。“卡赫維奇先生,我要糾正一下你的錯誤。現在你們沒有兩千八百萬人民,只有兩千一百萬人口了。這是我們的底線,你應該感謝我們沒有加價。”

  卡赫維奇聽到希臘外長康斯坦丁的話,憑借多年的外交經驗知道這是個陷阱。如果他不否認,那么就表明奧斯曼帝國態度已經承認巴爾干各國的條件。現在他打算為奧斯曼帝國維護最后的尊嚴。“現在我們談判還沒有完成,關于馬其頓和色雷斯等地區的劃分還沒有結束,康斯坦丁外長的話是否太過于著急了。”

  被卡赫維奇問到的希臘外長康斯坦丁立馬變臉反駁道。“你們難道還敢反悔嗎?”

  主持這次談判的東道主,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看到才開始談判就這樣吵鬧,只好出面安撫兩邊。他高聲的對談判代表們說道。“諸位代表先生們。”

  被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的話,打斷的幾個談判外長都安靜下來,對于英國外交大臣他們都給予尊重,這是英國作為歐洲第一強國的體現。看到自己的話還是讓他們安靜下來后,愛德華·格雷很滿意,他繼續說道。“各位談判代表,大家相聚在這里是為了給巴爾干人民帶來和平而談判的,各國政府都在翹首企盼著你們帶回的成果。希望你們能夠盡快拿出談判的成果,讓和平重歸那片土地。”

  在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說完后,談判就進行的很快了。雙方都了解對面的情況,在割讓領土上也沒有太大的分歧,所以進度很快只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就基本談妥了。對于戰爭和談而言一個星期已經是相當快了,畢竟牽扯到領土變更,在變更的領土上民眾是否遷移,那些人需要遷移,軍隊俘虜和武器裝備是否歸還等等都需要一一談判。

  交戰的巴爾干同盟和奧斯曼代表都對和談條件談的差不多了,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詢問道雙方。“諸位對條件都還算滿意嗎?”

  這時候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傳了過來。“我有點異議。”

  在座的各位代表放眼望去,是奧匈帝國的觀察代表博德埃爾特說出的話。

  俄國觀察代表鮑里斯感覺自己需要站出來維護一下巴爾干小弟。“博德埃爾特先生,你對這份條約有異議為什么不早點說,現在都談完了才講。而且這是巴爾干各國和奧斯曼的談判,你們奧匈帝國也管得太多了吧。”

  被俄國代表鮑里斯炮轟后,奧匈代表博德埃爾也不生氣,反而慢條斯理的說到。“我對于這份條約沒有能保護阿爾巴尼亞人民表示異議。”

  原來這位博德埃爾的用意是阿爾巴尼亞地區,阿爾巴尼亞人是巴爾干半島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亞人的后裔。

  公元前167年,阿爾巴尼亞被羅馬占領。在以后的幾個世紀中,這個國家又屢遭入侵。公元9世紀以后,分別受到拜占庭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1190年建立獨立的封建制公國,1385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軍事入侵阿爾巴尼亞,1415年遭土耳其入侵,被土耳其統治近500年。

  到18世紀,在阿爾巴尼亞人聚居區周圍逐漸形成了兩個民族群體,并形成不同的書面語言,居住在什昆河南部的托斯卡人主要從事農業,由于地理和交通條件較好,所以經濟文化較為發達。

  在去年也就是1912年11月28日阿爾巴尼亞宣布獨立,不過巴爾干各國都沒有承認其獨立的地位。塞爾維亞和希臘都想將其瓜分。其中塞爾維亞得到其大部分,這樣就能得到她夢寐以求的港口,擺脫國內出口需要通過奧匈的問題。這也是之前巴爾干同盟中塞維利亞應該獲得的地區,而希臘得到北伊庇魯斯地區和阿爾巴尼亞的薩蘭達地區。現在奧匈的表態,讓塞爾維亞得到自己港口的希望變得撲所迷離。

  面對這樣的情況,塞爾維亞談判代表米拉諾維奇外長也坐不住了,當急站出來反駁道。“阿爾巴尼亞是塞維利亞和希臘軍隊艱苦戰斗解放出來的,我們不可能讓出自己血戰過的地方。”

  塞維利亞代表米拉諾維奇外長的話,得到在阿爾巴尼亞有同樣領土需求的希臘外長康斯坦丁的認同。

  “我們不可能因為閣下的一句話,就拱手讓出阿爾巴尼亞。”

  面對塞希兩國外長憤慨的表示絕不退讓,奧匈帝國代表博德埃爾雙眼盯著俄國代表鮑里斯對他們漫不經心的回答到。“你們發動戰爭的口號是什么?”

  他自問自答的繼續說到。“我記得是解放被奧斯曼壓迫的各族人民吧。現在阿爾巴尼亞已經獨立了,沒有奧斯曼壓迫他們,那么為什么還要瓜分一個獨立國家的領土。”

  看到奧匈代表的舉動,俄國代表鮑里斯知道這時候要力挺他們才行。他思考一下講到。“阿爾巴尼亞這個我們暫且稱呼他為國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承認。我們不能因為一小撮人宣布這里獨立,就承認他是一個國家,要是這樣社會就全亂套了。”

  聽到俄國代表力挺自己的發言,塞維利亞外長米拉諾維奇也贊同的講道。“鮑里斯先生說的沒錯,我們不能因為小部分有野心的人宣布獨立,就承認他是國家。”

  看到奧匈代表被俄、塞、希三國質詢,另一個國家代表站出來說到。“可是我國和奧匈帝國都承認阿爾巴尼亞的獨立地位。”

  眾人看過去,原來是意大利代表維托里奧在支持奧匈代表的發言。看到是意大利代表支持奧匈的觀點,俄國代表鮑里斯知道現在阿爾巴尼亞的問題上,巴爾干各國已經沒有話語權了,要看歐洲列強的態度。在奧匈和意大利背后的德國,不用說也知道會怎么選擇。他現在需要盟友的支持,于是將目光對準法國代表讓巴克,面對俄國代表求助的眼光,法國代表感到頭大。

  在來之前他就得到法國總理約瑟夫·卡約的叮囑,在巴爾干問題上法國不能被俄國牽扯上,這次如果在巴爾干問題上發生太過于強烈的爭執,法國就不要太過于參和。這也和法國的目標有關系,他們在巴爾干沒有太多的利益,而且在法國旁邊還有一個敵對的德國,在邊境壓力已經夠大了,他們也不希望在其他地區有太多了糾纏。

  法國代表讓巴克在稍微思考一下后,提出自己的建議。“我覺得阿爾巴尼亞問題需要專門的討論,現在奧匈帝國提出來有點不合時宜。”

  看到法國代表的猶豫,俄國代表將目光看向東道主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面對俄國的求助目光,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開口說到。“我認可法國代表的話,阿爾巴尼亞問題的確需要專門討論一下。”

  看到英法兩國都建議將阿爾巴尼亞問題延后,俄國代表鮑里斯知道現在局勢不利,只能也同意的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延后在談吧。”

  奧匈和意大利代表知道現在對面掛免戰牌,也同意了延后再談,反正他們已經看出來,英法不像在巴爾干對俄國給予太多支持,顯然是希望俄國將經歷投入在波蘭對面德國和奧匈邊境。

  在隨后巴爾干各國和奧斯曼都無心談判了,本來條件就已經談的差不多了,現在巴爾干各國更關系阿爾巴尼亞該如何處理,畢竟是一塊將近四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明顯比和奧斯曼計較強多了。

  主持談判的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看到這種情況,開口說。“大家都精力不濟了,要不我們改天繼續談吧。”

  他的話讓一干心事重重的代表們都點頭同意,于是今天的談判就這樣無疾而終。在出門的時候,塞爾維亞的米拉諾維奇外長找上希臘外長康斯坦丁打算一起出門。而俄國代表鮑里斯找到法國代表讓巴克,看來也打算一起出門。看到這種情況其他談判代表都各自出門,準備好生消化今天的消息。看到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德國與奧匈和意大利代表也打算回去商議一下。

  在門外俄國代表鮑里斯坐上了法國代表讓巴克的馬車。在車夫架著馬車緩緩行駛在道路上后,俄國代表鮑里斯就開始詢問起來。“讓巴克先生,這次阿爾巴尼亞問題,我們三國為什么不能形成合力呢?現在這種局面讓我們很被動。”

  聽到鮑里斯的話后,法國代表讓巴克緩緩的說到。“鮑里斯先生你要知道我們是和你們俄國結盟沒錯,但是希望是我們三國合力對抗同盟國,而不是為了讓貴國能夠巴爾干擴張。我國的貸款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如果沒有先決條件,那么我們的結盟將毫無意義。”

  聽到法國人讓巴克明是勸解,實為警告的話后,鮑里斯知道這是法國對俄國在巴爾干擴張的不滿體現。現在他知道這次法國不會對俄國人有太多支持的意思,盡管希望渺茫,他只能將希望放在英國人身上。

  在當天晚上鮑里斯拜訪了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想要從他那里得到支持,英國人盡管也在背后支持希臘,不過面對阿爾巴尼亞問題,顯然不愿意過多的摻和進去。

  在得不到兩位盟國的支持,鮑里斯知道這次阿爾巴尼亞問題,估計只能按照奧匈和意大利的意見為主了。自己最多只能為他們爭取分點領土,而塞爾維亞望眼欲穿的港口就愛莫能助了。

  果然在隨后談判中,以俄國和奧匈意大利為主,雙方在阿爾巴尼亞問題反復談判。最終依照奧匈和意大利的意見為主,阿爾巴尼亞被單獨拿出來獨立,并由德國派一位王子來擔任國王。俄國代表鮑里斯為塞維利亞爭取到將阿爾巴尼亞的科索沃劃給了塞爾維亞,希臘得到北伊庇魯斯地區。這讓兩國都非常不滿,一場新的危機在醞釀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