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林冬知道,可他還是一臉的茫然。
  那個什么創業基金,在貓廠內部也被稱作孵蛋器,并不是喵糧文化基金的一部分,它根本就不是慈善。
  準確的說,這個創業基金屬于投資部。
  裴潛龍希望貓廠能夠在投資并購方面體現自己的話語權。
  就像某鵝的戰投部那樣。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某鵝共對外公開了近60家投資案例,平均每3天投資1家公司,堪稱上半年最活躍的投資機構。
  買買買的背后,某鵝戰投成果顯著。
  總計投資企業超過600家,其中40多家已上市,逾120家成為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
  當大家都以為某鵝是個抄作業高手的時候,人家已經超過了高盛、IDG等一眾大佬。
  當然,某鵝的本質還是互聯網公司。
  急功近利的投資風格并不會因為投資的多而發生改變。
  陸圻的定位,是投資部總經理,類比某鵝的話,就是某鵝投資并購部。
  而且陸圻還是戰略部副總經理。
  裴潛龍希望他能夠配合戰略部,將一切貓廠需要的東西攬入懷中。
  此外,很多業務并不一定非得貓廠親自去做。
  親自做的話,不僅會分散貓廠的戰略重心,還會減緩貓廠的運作效率。
  規模越大,指揮起來越難。
  按照戰略部的規劃,貓廠在未來不會停止擴張的腳步。
  但是一些低端的領域,就不會瞎摻合了。
  比如一些加工廠,這種真的沒必要,尤其是加工廠的雇員什么還都是外包來的。
  完全可以投資占股。
  咱也可以打造一個康士富出來。
  或者是一個類似于康士富的群體,專門負責生產。
  這個康士富,貓廠需要占股,需要介入管理,確保貓廠的文化能夠在這些毛細血管中得到延續。
  這些投資,都需要有個比較老成但是又不固化的人來掌舵。
  這個人就是陸圻。
  裴潛龍為了得到陸圻,不惜屢次發動對千度的戰爭,打得千度一臉懵逼。
  陸圻上臺后動作頻頻,但真正制定的第一個完整規劃,其實是醫療事業部。
  可惜,幾個版本的規劃,都遭到了老板的極力反對。
  林冬最后實在沒辦法了——他不可能開除陸圻。
  于情于理都不行。
  更何況,家里也不是他最當家。
  于是他想到了盛京時候遇到的拓棘科技的董事長,認為科研企業更需要資金。
  針對科技公司融資艱難的問題,林冬順勢就推出了創業孵蛋器。
  現在,為了把陸圻發配到蠻荒之地,孵蛋器要重點去做了。
  這個和戰略部想的有點不一樣,尤其是和裴潛龍的想法不一樣。
  不過,林冬好歹也是老板。
  他要求主做孵蛋器,那整個貓廠就必須把孵蛋器放在首位。
  這時候王闊提起陸圻,讓林冬心里突然有了一種不好的魚竿——這種感覺真的好熟悉啊。
  “我們林總對這個基金非常的重視,希望它能夠扭轉我們科技領域的弱勢……”
  不,我沒有,你別瞎說。
  我只是想讓陸圻去干點別的事。
  “但是,以我們貓廠的力量,想要把所有的科技企業都照顧到有點難,所以……”
  王闊顯然早有預謀。
  或者說,是貓廠的戰略部和投資部早有預謀。
  他們是帶著任務來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必須想辦法拉這些互聯網公司入局。
  只是下手比較難。
  互聯網公司的這些大佬們,不僅僅是貪婪啊,他們還急功近利呢。
  科研十年間回頭錢?
  對不起,十個月都嫌時間太長。
  王闊也挺無奈。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完成任務。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老板看不下去了。
  這點事能有多難。
  瞧我的!
  于是,企業家論壇上,一套組合拳,打得一眾大佬六神無主。
  就連二馬都開始思索要不要在自己的版圖里弄點實業。
  咱養鴨子的,放兩只鵝在里頭似乎也沒啥太大問題吧。
  王闊對此只能嘆為觀止。
  老板實在是太牛皮(破音)了。
  他苦思冥想,設計了好些個方案,感覺最多都只能影響一小部分大佬的難題,竟然被老板輕而易舉的就解決了。
  而且,一網打盡!
  “你的意思,是讓我們把錢放在這個基金里,然后根據基金的運營狀況,來決定我們的收益嗎?”杰克馬開口問道。
  還別說,他真的挺感興趣。
  如果說貓廠打算成立一個互聯網投資基金,他可能會不屑一顧。
  可如果貓廠成立的是一個科技投資基金,即便是他杰克馬,也必須得高看一眼啊。
  貓廠根本就不是互聯網公司。
  他妥妥的就是科技公司。
  而且是科技霸主那種,他們在技術層面的積累、眼光,根本就不是他們能比的。
  全華夏都無人可比。
  “我們陸博士在這方面有多種方案可供選擇,您剛才說的這種只是其一,也可以是我們提供幾個科技項目,交由各位進行選擇,你們可以選擇其中之一進行投資,這個項目將來如果賺錢了,或者上市了,那就按照比例進行分紅唄,我們貓廠在其中只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懂了,你們丫的就是賺差價的中間商。
  這絕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虧錢了也都是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大佬的,一個出力,一個出錢,全都是為貓廠做嫁衣裳。
  但這都是陽謀。
  人家貓廠說了。
  都是自愿的,選擇也是你們選的。
  “各位,我們也不是光拿錢不辦事,我們貓廠實際上也會參與其中,我們提供的是技術支持,還有生態支持。”
  王闊知道大家在想什么。
  但他知道怎么解決。
  林總為咱創造了這樣的大好局面,咱如果還搞不定的話,那就真的是廢物了。
  而互聯網大佬們聽到這話,竟然也覺得好有道理。
  如果真的沒有貓廠這個中間商,讓他們去投資一家科技公司。
  他們還真不敢投。
  不僅僅是回報周期的問題,重點是他們根本不懂。
  而他們現有的版圖,和這個科技公司也并沒有任何交集,無法施加影響力。
  如果貓廠能夠提供技術和生態支持,那這個科技公司賺錢的概率實在就太大了。
  技術支持。
  看看芯片聯盟的那些企業,很多公司削減了腦袋也想往里頭鉆,為的還不就是貓廠分發下來的技術研究項目。
  參與其中,立刻就受益匪淺。
  想賠錢真的很難。
  就算貓廠技術入股,也要占份額,大家心里也踏實。
  還有生態。
  互聯網生態這一塊,比貓廠好的大有人在。
  可是科技生態,那在座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和貓廠相提并論。
  就連華維都不行。
  如果貓廠能夠提供生態支持,那這個本來就已經鐵定板板會賺錢的項目,極有可能就要起飛了。
  我出錢,貓廠出技術和生態,科技公司干活。
  這搭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