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02. 誤會有三,一琴一書一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鋼琴有詐

  幾番糾結之后,秦鍵放棄了從酒柜中拿出一瓶的沖動。

  起身朝著最角落里的三角鋼琴走去。

  “嘖嘖”

  好好一架施坦威大三角在這兒竟然變成了放雜物的地方了。

  秦鍵彎腰輕輕吹了一口琴臺,“b211。”

  “七尺音樂會演奏用琴。”

  “搞歌劇的人是不是對鋼琴有什么誤會?”

  “奢侈。”

  合死的琴板上,蓋著一層厚厚的灰,幾個獎杯和不少榮譽證書一類的東西凌亂的擺放在上面。

  最過分的是還有半瓶沒有喝完的紅酒。

  這應該是整個房間里衛生最差的地方了。

  秦鍵小心翼翼的掀開琴蓋,輕輕的按下了一組和弦,接著眉頭一皺。

  “叮ing~~”

  刺耳的不和諧聲響頓時充滿整個房間。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跑弦問題了,得大調,不然這琴沒法彈。

  等軍訓結束吧,得抽一天時間把這臺琴好好調調。

  估計琴房里的琴應該不會比這臺琴更好了。

  基本上把這里的情況了解了一番,秦鍵看了看手機,還不到八點。

  尋思著回去那么早也無事可做,他隨手從書堆里抽出了一本書。

  “《關于歌劇的誤會》。”

  書名不錯,看到作者名字最后的兩個字,秦鍵意識到這大概率是一個俄國人寫的書。

  “斯基。”

  不過有趣的是一旁的翻譯者寫著“李爽。”

  這把他的閱讀徹底調動了起來。

  回吧臺前,秦鍵猶豫的打開了冰箱的冷藏室,一列罐裝啤酒引入眼簾。

  片刻。

  “感謝師哥師姐。”

  喝著冰涼爽口的啤酒,秦鍵趴在吧臺上閱讀了起來。

  序章。

  “說起來歌劇這種體裁從一開始就是個誤會。”

  有趣的見解。

  “文藝復興的風潮席卷歐洲,直到美術文學領域已經碩果累累,音樂才如夢方醒。”

  “一群文人智者資源聚集在弗洛倫薩貴族巴爾迪家中,商討著復興古希臘戲劇的宏圖大業。”

  “他們認定,在古希臘的悲劇中,音樂一定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并且貫穿劇情發展始終。”

  “不過令人頭疼的是,音樂不像文學和美術,有著大量的文字記載和實物傳給后人,那是沒有錄音設備,也沒有記譜法。”

  “沒有摹本,只好假造。”

  “這些文人憑著一股熱情和沖動,聲稱音樂應該像古希臘的悲劇一樣,走上舞臺,直接參與到戲劇的發展和沖突中,以自然的人聲吟唱喚起觀眾的強烈情感。”

  “只有這樣做,才算是忠實的繼承和復興了古希臘悲劇的精神。”

  “這群文人音樂家以為,他們腦子里想象的這種音樂與戲劇的結合是古希臘悲劇的再造,但不曾想,結果卻促成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品種誕生————歌劇。”

  “此乃誤會一。”

  原來如此。

  關于歌劇的起源秦鍵了解一些皮毛,的確是在1600年前后的弗洛倫薩出現,起源于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

  現在看來雖然不能只聽一家之言,但字里行間無心插柳的味道確實也符合那個時代背景。

  秦鍵繼續讀了下去。

  “誤會之二。”

  “歌劇誕生之時的本意是一種供貴族圈子觀賞的‘高雅’人文藝術,取材神話,音樂著意于表達詩詞的曲折美妙意境。”

  “沒料到,這東西后來卻發展成了西方文化中大眾娛樂的前身。”

  “格局巧妙的急用了意國曼妙的歌喉,不但貴族們喜歡,而且平民百姓,尤其是商人和中產階級也附庸風雅。”

  “自從威尼斯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家公眾歌劇院,自那以后,只要肯掏錢,誰都可以去歌劇院過把癮。”

  藝術走向平民當然是件好事。

  秦鍵灌了一口酒,舒坦。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隨著看歌劇的人越來越多,歌劇劇目的音樂質量和藝術評委也大打折扣。”

  “買票看戲的人多,供不應求,創作自然粗糙濫造,寫作快手幾個星期出一部歌劇出一部歌劇,這并不是天方夜譚,而且藝術要求較低熟練的匠人都能一揮而就。”

  這聽起了倒有點像國內流行樂壇上的口水歌。

  需求決定市場,古今中外皆如此。

  “這種似乎不動腦筋的寫作習慣一是意國作曲家的專長,羅西尼,薩瑪蒂尼等人依然保持著這個傳統。”

  “這令貝多芬這樣在創作中絞盡腦汁賦予思辨的德國人鄙視的同時又格外嫉妒。”

  哈哈哈哈,心疼貝大爺一秒。

  ““寫得快,當然不見的寫得不好,但陳詞濫調和濫竽充數的概率的確比較高。”

  “當歌劇的發展陷入了重復的‘套路’之后,故事本身中的戲劇沖突和人物情感不再是公眾的關注點。”

  “人們忙了一天,晚上到歌劇院不為別的,就是找個樂,尋求點感官上的愉悅和刺激。”

  這一段有點像在評價今天的網絡小說現象。

  老子打開app只是想放松一下而已,作者你寫的是個啥?

  遠古的套路,狗血的劇情,粗糙的文筆,還有不穩定的更新。

  真是夠了。

  “于是,詠嘆調迅速發展了起來,不管什么劇情,只要有好聽的曲調就可以了。”

  所以可以理解詠嘆調為腦洞嗎?

  秦鍵再次端起易拉罐。

  咕嘟。

  “甚至為了博人眼球,出現了男扮女聲的閹人歌手,為了出名撈錢,不惜違反自然,以男性的氣息支持似女性般富于誘惑力的花腔技巧。”

  這...

  “所以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有見識的文人中,很少有人為歌劇說好話。”

  難怪格魯克前文提到的薩瑪蒂尼的學生要進行歌劇的改革,瓦格納貝多芬后的德國音樂屆的時代巨匠之所以對以前的歌劇傳統嗤之以鼻。

  這其中確實是有必然性。

  如此看來,把歌劇的發展看成一個國家的音樂藝術高度的標志這一觀點,的確是有點誤會。

  按照這一說法,歌劇的發展有點像今天的電影。

  大制作,高產出,但真正有意義的杰作確是鳳毛麟角。

  不過電影他沒興趣,也不不關心。

  對秦鍵而言,有時間練練琴,聽聽音樂,也比看電影來的實惠。

  話回到歌劇,對于國人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觀賞起來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語言文字上的障礙,一經翻譯過來的語種演唱,幾乎無法卒聽。

  國內各大劇院每年都會排演數不盡的歌劇劇目,可真正去聆聽藝術而不是附庸風雅的又有多少?

  要在國內發展歌劇,路漫漫其修遠。

  長嘆一聲,秦鍵仰頭一口干盡了易拉罐里的最后一口啤酒。

  片刻。

  秦鍵看著夜女王的神廟傻笑了一聲。

  “呵。”

  自己這是喝了假酒了。

  “我一個彈鋼琴的,操心歌劇干什么?”

  又是良久。

  “呵。”

  自嘲的搖了搖頭。

  秦鍵合起了眼前的書。

  書很厚,路還長,好在時間尚有。

  將書插回了原來的位置。

  扔掉了手中的空易拉罐,他輕輕的關上了燈。

  最后扭頭看了一眼幽暗中的夜之女王。

  輕輕的合上了309的大門。

  “咔。”

  夜女王像是隱入了神廟。

  309教研室頓時陷入了一片黑暗。

  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個紅色的光點正俯視這里的一切。

  這一晚,秦鍵的收獲遠比他想象的要大。

  繁華又古樸的校園,或許他來到這里來也是一場誤會。

  原本只是一個任務,就算帶著點承諾的意思。

  可現在莫名的開始有了一種儀式感的味道了。

  但不得不承認。

  秦鍵有點喜歡上這種感覺了。

  不過。

  “莫大爺,你可真是會出難題。”

  柔和的晚風吹來了校園里的陣陣歡笑,是青春的聲音。

  片刻。

  他朝著風來的方向而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