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伐清1719

  一場波及數省的大搜捕行動,僅僅只用了三天的時間,便徹底宣告水落石出,該行動波及到南方多省數百家士紳大族,在行動中有上千人因為武力反抗而被復漢軍擊斃,至于被抓獲者則多達兩萬余人,簡直將南方士紳大族給一掃空。

  與此同時,朝野上下也被這一場行動給深深震動了,有數十名都察院官員以及大臣們,給寧渝上書請求暫緩改制,在他們看來如此改制簡直要得罪天下所有的士紳,實在是不理智的行為。

  寧渝也沒有跟他們多客氣,直接將這些上書的官員全部貶往云貴二省,去那些剛剛改土歸流的基層衙門里當官,可以說跟往日寬仁的形象大為不同,令朝堂上下也是噤若寒蟬,生怕觸碰了寧渝的逆鱗。

  之所以對這些人下狠手,完全是寧渝已經不想在繼續忍耐下去了,而且也無需忍耐了。因為通過這一次行動,寧渝已經徹底看透了士紳們色厲內荏的本質,下起手來便再也沒有了顧忌,他們根本沒有任何膽子起來作亂。

  因此,在抓捕行動宣告結束之后,寧渝便直接通通快快地召開了內閣擴大會議,并且破例讓影子負責人寧羅遠列席,對這一次行動進行全面匯報。

  “茲本次行動以來,影子連同軍方共出動兵力四萬七千余人,波及七省地區,共抓捕作亂者兩萬余人,在抓捕行動中打死打傷一千七百余人,繳獲鳥銃兩萬余桿,火炮一百四十七門,我軍傷亡一百八十四人,封存并繳獲財物共計黃金一百二十余萬兩,白銀兩千一百萬兩,查封土地田契三千六百萬畝........”

  寧羅遠的手微微顫抖著,他完全沒有想到,通過這一次科考請愿案,一下子就將南方士紳的老底給揭穿了,盡管這一次打擊的并不是所有的士紳,可是依然讓他感覺到有些緊張激動,這是一次不亞于前線的大勝仗。

  當然,造成的后患也很嚴重,自從大搜捕進行以來,所有靠近清廷方向地區的士紳,幾乎都在攜老扶幼地私逃,還有很多地方的官員甚至都已經棄官而逃,若不是寧楚對軍隊的管制得力,怕是連軍內都會產生一定的亂子。

  這也是朝堂內外對皇帝產生微詞的原因,太殘酷也太過火了,幾乎讓人覺得這是皇帝在有意借題發揮,要對士紳大族們一網打盡。

  可是,在大臣們聽到寧羅遠報出來的一個個數字時,心跳也都開始加速了,甚至有人都感覺到一陣陣的頭暈目眩,這一次的繳獲簡直堪比兩年的年入,甚至都猶有過之,一些大臣本來還有些想說話,如今在這些數字面前,卻是徹底住了嘴。

  但是,首輔寧忠景依然感覺萬分頭疼,寧楚這一次堪稱是創造了歷史先河,要知道在之前還從來沒有人敢這么去對待士紳,這簡直就是壽星公上吊——不要命了!

  之所以到現在沒有出現什么大亂,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一來寧楚對地方管控得力,官員直接派到了縣以下級別,還安排了大量的退伍軍人管控鄉間,二來畢竟戰事結束不久,很多士紳大族在先前的戰爭中,元氣就已經消耗殆盡,這才顯得沒有爆發出大亂,可是倘若換成是大清這么干,怕是第二天到處都是烽煙四起了!

  可即便如此,寧忠景也不得不哀嘆一聲,有了這一次,怕是以后天下士紳都要同寧楚為難了!

  寧渝望著群內大臣各異的神色,自己卻并沒有那么多的擔憂,冷哼一聲道:“從此科舉請愿案,原本并不是什么大案,可是朕為什么要如此大動干戈?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要斷絕某些人的心思,要讓他們徹底認識到一點,他們跟朕,跟大楚本身就是徹頭徹尾的敵人!”

  一番話說出來,群臣不由得驚呆了,還從來沒有皇帝這么直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盡管說得都是大實話,可是沒有明面上冠冕堂皇的那一套,依然讓臣子們感覺到有些不太適應,似乎缺了些氣氛。

  寧渝冷眼望著群臣,高聲道:“在這件事之前,不是沒有人勸過朕,事實上勸過朕的人有很多.......”說到這里,寧渝環視了一眼眾臣,緩緩開口,“有人說馬上要北伐了!不能把士紳大族往清廷那邊推!可是朕想說,就應該在北伐之前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咱們將來進軍北方,就得徹底干凈地解決問題!”

  “這個問題你們心里都清楚,那就是朕反復強調的土地問題,只要還有大量持有土地的宗族士紳,只要不服從新政的管理,那就是我大楚的敵人!”

  實際上,對于任何王朝而言,朝廷與士紳的斗爭一直都是從頭持續到尾,越是英明神武大權在握的皇帝,都越會針對士紳進行打擊,原因很簡單,如果把王朝比作成一個正常人,那么士紳就是依附在上面的毒瘤。

  其中原因并不在于財富的多寡,實際上寧渝從來都不會擔心自己旗下的商人有多少銀元,但是對士紳占據的土地的數量卻格外警覺,因為士紳通過土地,可以控制大量的人口,當這些人口不屬于朝廷的管轄范圍時,那么將會是非常危險的問題。

  在寧楚起家之前,寧家便是這樣的典型士紳宗族,當時的寧家通過寧忠源的權力,加上寧家自身的資源和關系,在漢陽府幾乎構建了一個屬于自己勢力的環境,不僅僅控制了大量的土地,還控制了在這些土地上的人口,甚至成為后來寧家造反的根本。

  而這樣的環境并不算少見,任何一個規模大的士紳宗族,他們的宗族所在地,通常就是他們的勢力范圍,在這個范圍里,朝廷的作用會受到壓制,甚至不能發揮出什么作用,因此任何到漢陽為官者,都需要尋求寧家的幫助。

  如今等到寧渝自己當上了皇帝,自然對士紳便懷著十分忌憚的心理,先后通過的各條法案以及政策,都是針對削弱士紳力量去的,所以說在這個階段,寧楚同士紳之間的矛盾就已經公開化了。

  只不過由于雍正上位以來,為了貫徹他的新政,居然主動破壞了同漢人士紳的關系,因此士紳也沒有辦法繼續靠近清廷,可以說選擇了觀望的姿態。

  在這種觀望的姿態下,寧楚接連拿下了南方其他諸省,羽翼徹底豐厚起來,因此寧渝才決心對士紳集團直接開戰,避免問題繼續拖延到將來一統,否則牽涉的范圍也將會更加廣泛,與此同時,也是在分化士紳集團的力量。

  而且對于寧渝而言,眼下解決士紳問題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大大增加財稅的潛力,因為通過這么一次改革之后,到時候土地的兼問題會得到緩解,也能締造出一大批的自耕農和小地主,而他們便是最好的納稅人。

  當然,問題也是有的,首先可以預想到的便是北方士紳可能會開始向著清廷靠攏,他們不會眼睜睜看著寧楚一統全國,然后將他們的土地剝奪——這是早已經可以想到的,因此寧渝并不會過多在意。

  真正讓寧渝比較在意的是另一點,那就是基層統治的問題,由于士紳控制土地以及人口,因此他們本身也是朝廷的在縣以下的實際合伙人,眼下寧渝通過土地面積梯度征稅法案,剝奪了這些人的過多土地,也是剝奪了他們實際上在基層的統治地位。

  沒有了這些人,寧楚就只能依靠官僚體系,而這一點也是寧渝所十分重視的部分。

  “次輔,本次科舉一共有多少人通過了秀才試?”

  這一次新式科舉是由次輔崔萬采連同教育部,制定的相關考試內容,以及連同各省教育廳考試院共同完成,雖然出現了這么大的風波,可好在總體上是基本完成了目標。

  崔萬采站了出來,低聲道:“回稟皇上,此次科舉由于放開了報名限制,因此報考人數足足有四萬六千余人,通過考試者多達四千兩百二十七人,其中成績優異者一千二百余人,將參與組織部組織為期六個月的政務培訓班,通過培訓班者即進行授官。至于其余人,將會直接參加各省舉辦的短期政務培訓班,完成后直接授官,并報組織部審核。”

  寧渝點了點頭,四萬六千多人報考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人還是對新學是感興趣的,而四千多人通過則是一個放水的結果——實際上在考試之前,就已經劃定了這么多的名額,原因很簡單,眼下的寧楚缺乏官員。

  所謂的缺乏官員,并不是指缺乏正印官,而是指的是基層辦事員,由于之前寧楚將官與吏都劃入了正式相關編制當中,因此眼下并不存在所謂的高低,只以品級來進行劃分。

  因此,將來等到這四千多人通過了政務培訓班,他們都將會被分配到基層,從一個不入流的吏員開始干起,等經過一定的年限或者說是擁有一定的功勞,才能被提拔到有品級的官員,也就是最基礎的從九品下。

  至于像過去一旦考中進士,就能授予高品級官職的歷史,已經是徹底一去不復返了,眼下大家都得從最基層干起,從最普通的蘿卜坑開始爬起。

  首輔寧忠景卻是有幾分擔憂,他倒不是為了這些人才擔憂,而是為朝廷的財政支出擔憂,“陛下,盡管咱們眼下的財政收入已經得到大幅度的增長,可是咱們的支出就更是爆炸性增長啊......倘若以后出現這等冗官之舉,怕是會徹底造成財政收支失衡。”

  這話的意思,其實還是在說寧楚眼下給出的名額太多了,過去科舉試那都是三年一次,偶爾加個恩科,如今卻是一年一次,過去科舉每年都只有兩三百考上,如今卻是幾千人考上,想一想就覺得頭大。

  寧渝卻不這么看,在傳統明清官制當中,盡管表面看上去官員數量很少,花費也很低,對老百姓是一個大好事,可是實際上這卻是一種懶政的表現,他們只是將庶務推給了吏員,推給了士紳而已,于百姓的負擔并沒有減輕。

  “首輔其實沒必要過于憂心,你可以簡單算一筆賬。過去科舉試雖然名額較少,可是這些人授予的官品都很高,也很難直接為朝廷做一些事情,這個買賣到底劃不劃算還另說——眼下寧楚已經取消了官吏的區別,在基層是缺少大量的吏員,如果將這些人派去填坑,不一定會給朝廷添加負擔。”

  “首先要明白,眼下大楚并不是無限制增加吏員,而是由各省的財入再加上中央的撥款,才能決定具體的坑有多少,有錢的省事物多,那就多招收一些,他們的俸祿就可以由地方來分擔一大半,反之,沒錢的省就少一點名額,朝廷多養一些........”

  說到了這里,眾人這才明白這個皇帝的路數,好家伙這是把做生意的理論放了進來,簡直都有些喪心病狂了。

  不過寧渝的這套理論里依然有些漏洞,都察院左都御史李紱臉上帶著幾分疑惑,低聲道:“如今東南各省財稅還算扎實,問題倒也不大,可是西南數省目前財政薄弱,可是又不能缺少官員,否則朝廷無力掌握這些邊地。”

  眾人一聽,頓時覺得非常有理,不錯啊,總不能只要富裕的省份,窮省就丟到一邊玩去吧!

  實際上李紱提出的這個問題,讓寧渝都有些頭疼,因為這個問題本質上是很難去解決的,除了發展經濟這條路,其他的路只是延緩危機的產生。

  寧渝微微沉默了一番,才低聲道:“對于這些省份,將會由中央財政提供扶持,至少要保證其官衙的基本運轉,這也是為了保障領土統一和邊境安定所需要付出的必然代價。”

  崔萬采聽到了這里,默默點了點頭,隨后感慨道:“陛下所言有理,這也是咱們要從士紳手里收權的一大目的,否則光是朝廷去推動,怕是也推動不下去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