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點開視頻之后,是在一個辦公室里。
  一位頭發都有點發白的老教授,他正拿著一本漢語詞典和一篇論文,在那里艱難的對照閱讀。
  接著是一段英語對話,下面有字母。
  主要是老教授在詢問這位華國的研究生,一些生僻詞的該怎么解釋。
  英語要是出現一個新的東西,就要發明一個新詞。
  而漢語則會把復數的漢字進行組合,變成一個新詞,而且大家還都能明白新詞的意思。
  所以論文中的一些新詞語是詞典中沒有的,這位老教授只能詢問他的學生。
  至于為什么不讓他的學生幫忙翻譯。
  這就只能說是科學家的怪癖,對于科學家來說,論文是嚴謹的,要是讓別人翻譯,很有可能出現錯誤。
  只有自己把論文吃透,他們才能放心。
  再說這個視頻,最開始對話還都很正常。
  可是過了一會,你就看這位老教授的表情,開始扭曲。
  沃特?
  買嘎的!
  哦……NO……
  這些詞語就開始掛在嘴邊,神情逐漸瘋狂。
  視頻開始快進,然后安聞就看到這位老教授拿著論文,瘋狂拍桌,嘴里也大喊大叫。
  大體的意思是:臥槽……這是什么論文,里面為什么有那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你直接寫論證過程不行嗎?為什么要把論證過程拆開,摻雜在一堆完全沒必要的內容里面。
  過了半響,老教授拿起第二篇論文,繼續讓學生幫忙翻譯。
  視頻快進。
  沃特?
  沒有了?為什么沒有了?
  八篇論文還沒有把論證過程寫完,他倒地想干什么?
  我要投訴他,我要聯合其他人抵制他,我要給雜志社打電話,他們不能這么不負責任。
  “老師,這個雜志社,就是這幾篇論文作者開辦的。”
  “呃……”
  “老師,你沒事吧,快叫救護車,老師抽過去了。”
  視頻的最后,才是最精髓的地方,對方被氣抽抽了。
  彈幕上全是笑死我了,大家都開心的一塌糊涂,只有安聞表情復雜。
  因為視頻中那位教授看的論文,正是水星期刊,而且是他的論文。
  其實從躍星飛船升空到現在,國際局勢處于一個復雜的平衡狀態。
  不過這都是政治圈的事情,跟科研圈子沒啥關系。
  但是,通過從政府反面傳來的消息,科學界也都知道了,華國出了一位非常牛逼的人。
  對于牛逼人,科學界還是認可的。
  他們就開始尋找安聞的論文,最開始找到的是固體電池的論文。
  這是英文寫的,當時為了坑人,內容很緊湊,寫的很好。
  材料學界對安聞是驚為天人。
  物理學界和化學界,也都表示對安聞的認可。
  然后,他們開始找安聞的其它論文,結果他們發現網上沒有。
  這時候,政府那邊卻買來了一堆水星期刊。
  對,水星期刊是發售的。
  在谷田縣,水星期刊是中學和高中的科普讀物,學校門口的文具店就有得賣。
  除去論文中那少量的推導公式,水星期刊完全可以當做科普讀物來閱讀。
  論文成為科普讀物,可想而知這論文的含水量有多少。
  當這些論文被買回去,送到那些科學家手中之后,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瘋了。
  之前視頻里的老教授抽過去了,那都不算啥。
  具不完全統計,在這半個多月的時間里,已經有十幾位科研人員因為看論文而心臟病突發,有三十幾人因為看論文,而砸壞實驗器材,有上百人因為用手或腳對墻壁、桌椅進行攻擊,而受傷住院。
  你說能不能不看?
  不行。
  無線電力傳輸技術、高溫超導合金技術、可控核聚變技術……
  這一系列牛逼的技術,全都在一篇篇論文中,必須要看。
  強忍著看完,能得到技術也就算了。
  關鍵是一篇論文拆分成30篇,水到29篇,到了最關鍵的論證部分,沒有了。
  這倒不是安聞故意的,而是這些論文的最后一篇,還沒有發,這周才會發。
  關閉視頻,安聞給編輯部打了一個電話。
  “最近投訴的人多嗎?”安聞詢問道。
  “不是很多,前一周有不少來自外國的投訴電話,但都讓我們給掛了。”
  “哦……那國內的投訴呢?”
  “國內沒有投訴。”
  “沒有?你確定?”
  “是的,安總,咱們的期刊在國內沒有投訴,前兩天我接到一個電話,咱們的期刊被京城教育局選為中小學生科普讀物,期刊的銷量又翻了好幾倍。”
  “好吧,我知道了。”
  掛斷電話,安聞無語的望天。
  這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作為科普讀物,培養青少年的科學思維。
  但為啥感覺有點不對勁。
  算了。
  就這樣吧。
  安聞在沙發上躺了一會兒,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他來到異界,讓9527把可控核聚變的最后一篇論文,重新編寫。
  “你從數據庫中找資料,把恒星的變化與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技術結合起來,寫一篇論文,最少200頁。”
  “好的,指揮官。”
  很快,一篇200也的論文就完成了。
  “給我配圖,這全是文字,干巴巴的像什么樣子。”
  “好的,指揮官。”
  配圖完畢,論文變成了500多頁。
  安聞拿過來開始翻看。
  很專業,從恒星的誕生到演變,寫的都非常專業。
  而可控核聚變技術,也隱藏在其中,通過恒星來表述可控核聚變技術的一些難點,在通過跟恒星的對比,我們使用怎樣的技術來完成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
  大致的翻看了一遍,安聞表示滿意。
  他回到家,讓單丹丹過來。
  “你把這篇論文送到編輯部,讓他們馬上排版印刷,這周發現水星期刊特別篇,名字就叫從恒星到可控核聚變。”
  “好的,安董。”
  單丹丹看著500多頁的論文,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對了,你再去一趟核聚變研究所,把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設計圖拿到編輯部,讓他們印刷,就當附錄頁。”
  “好的,安董,我知道了。”
  做完這一切,安聞心情舒暢了。
  四天后,這一期的水星期刊發售日。
  各國安排在谷田縣,定時定點購買水星期刊的人,拿到這一期的期刊后都傻眼了。
  “老板,你沒拿錯嗎?我們要的是水星期刊,不是教科書。”
  “對呀,沒錯啊,這就是最新一期的水星期刊。”
  這些人看看自己手里的大部頭期刊,陷入了沉思。
  華國現在這么可怕嗎?
  一個星期,竟然有這么多論文?
  不過這些跟他們沒關系,他們只是負責購買期刊,然后傳回去。
  當天晚上,一些心急的科學家,都在等待水星期刊。
  因為這一期,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最后一篇論文發表的日期,上一期都已經刊登了,總不能放鴿子吧。
  結果,當他們的助理,把500多頁的論文送到他們手里,告訴他們這是最新一期的期刊后。
  當場就有幾位科學家心梗、腦出血。
  至于吃速效救心丸的,不知道有多少。
  可以說,從這一刻起,水星期刊就是國外科學家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