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趙無極率領的淮東軍沖出江南省進攻浙江的時候不過三萬人,真正具有這個時代無可比擬戰力的只是第一師。第一師由南洋鐵甲軍,鄭成功北伐南京失敗時被李存真救起的鄭家老兵以及一些反正的滿清綠營兵老兵組成,不算淮安和坐天山的傷亡也不過一萬人而已;第二、三兩個師的人馬是反正綠營兵和招募的新兵組成,戰斗力較弱,更多的作用是充當輔兵。
但就是這么一只軍隊在兩個多月的時間之內就把浙江全境拿下。攻克浙江省會杭州時更是沒有花費一兵一卒。
等到趙無極兵臨仙霞關的時候,淮東軍已經發展到五萬人了。其中不少還是滿清的綠營兵“反正”過來的。趙無極依據李存真的命令,不阬殺綠營兵。
因為李存真認為這些兵沒有經過教育,實際上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曾經是漢奸,等到戰事結束,開展訴苦大會和教育大會之后,這些兵能夠徹底為我所用了。現在擴張兵力對于打擊滿清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誰都原因跟隨勝利者。
趙無極在仙霞關外設伏,擊敗劉漢祚的福建援軍,嚇跑李率泰之后。淮東軍兵力暴漲到八萬人。這八萬人中有三萬是義軍。他們是基于對滿清的憎恨,不堪忍受遷界禁海而揭竿而起的福建和浙江地區的農民、漁民。
有意思的是,淮東軍此時居然得到了浙江、福建地區地主、商人等一大批縉紳的資助。糧食、布匹和民壯輔兵竟然源源不斷。
趙無極感嘆:這科舉、軍紀還真是起到了重大作用。
其實也不能怪閩浙地區的縉紳拋棄滿清支持南明,這些人實在受不了遷界禁海。浙江耕地多一些,遷界禁海后有錢人還勉強能活命。福建可就慘了,耕地都集中在沿海,還要遷界禁海,撤離沿海五十里,真個是損失慘重。縉紳當中一些人不愿遷界禁海竟然被清軍殘忍殺死。
此時縉紳終于嘗到了縱容滿清拋棄弘光隆武的苦果,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好在大明的“仁義之師”很快來了,在一些縉紳看來這是媽祖娘娘顯靈,上天原諒了縉紳的背叛,為了贖罪,無論如何也要大力支持南明,于是錢糧、布帛、民夫甚至娼婦,只要能想到的“好東西”都被縉紳送到了趙無極面前。此時的閩浙縉紳們巴不得滿清早點玩蛋,好回歸正常生活。
因此,李存真最開始擔心的糧食和后勤給養問題并沒有出現,本來他還打算多多籌集錢糧,實在不行就從朝鮮買糧支持淮東軍,或者想辦法找中介也好,威逼利誘也罷,和湖廣張長庚暗地里做糧食買賣。但是看到趙無極的軍報,李存真樂開了花。不僅不用再費力抽糧,閩浙縉紳捐獻以及趙無極繳獲的糧食還能夠支援其他戰場,也就用急于進功湖廣了。南明的這次出兵從一定程度上反而在戰略上進一步掌握了主動權。
又過了一個月,耿繼茂和拔山刷領的清軍被南明軍趕打到了廈漳泉地區。順治戰死,浙江丟失、仙霞關失手、李率泰“不知所蹤”,這一連竄的消息打擊了清軍,清軍士氣極為低落。耿繼茂和拔山聽說南平失手后便趕快率領清軍撤出福州。
清軍從福建撤退的行動一如李存真所言變成了“潰退”。清軍一路上丟盔棄甲,倉皇逃出福州,又從莆田惶惶然一路跑到泉州。拔山率領的滿洲八旗又一路跑到廈門附近。這里是鄭成功的拔山不敢久呆,有沒辦法繞道而行,只要再縮回泉州。
從福州撤出的時候,福建清軍有八萬人。本以為到了廈漳泉地區,集合當地守軍會有十萬之眾,足以防守廈漳泉。等著廣東援軍一到就可以展開反擊。畢竟,耿繼茂很清楚廣東不好混,那里畢竟不是自己的底盤,能守住泉州還是應當以守住為上。
但是,清軍的福州撤退變成了福州潰退,到了泉州的時候清軍人數不足四萬了。其他四萬人要么就是逃走回了家,要么就是“投敵”了。
南明淮東軍到達泉州城下的時候已經膨脹到了十四萬人。看著漫山遍野的明軍,耿繼茂嚇得兩腿打顫。他哆哆嗦嗦對自己的親信說:“世子到現在還沒回來。皇上也沒了。李存真怕是個神人……還是……難道……人家說的那個胡人無百年之運是真的嗎?”
左右哪敢回答這個問題。都勸耿繼茂一定要寬心,世子定然會平安歸來。而明軍其實也是外強中干,虛張聲勢罷了。
又過了五天,南明的夏景梅、趙國祚和折光秋等人率領援軍抵達泉州城下。關盛年和馬得功的戰船過了莆田,到達泉州后,送來了攻城所需的各色重武器,其中包括二十門十八鎊大炮,此外還有六門銅制臼炮和保羅用灰鐵鑄造的臼炮,名曰沖天炮,二十門。沖天炮相比于銅制臼炮,更加輕便靈活,配上開花彈,威力更加強大。
當做著固守廈漳泉憑借廣東援軍收復福莆寧美夢的耿繼茂和拔山聽見攻城隆隆炮聲的時候,便知道泉州守不住了。
兩人稍一商量,便從泉州一路撤退,放棄廈門、漳州、直奔吳六奇把守的廣東潮汕而去。
如此,南明福建戰役順利結束,福建在鄭芝龍降清后經過漫長的十六年黑暗歲月后終于重見光明。此戰,淮東軍一戰成名,收復福建,殲滅清軍十萬之眾。淮東軍發展到十五萬人,其中戰兵七萬,成為南明此時的第一大軍。
南京皇宮的偏殿里。
“殿下,饒命啊!”一個人帶著滿滿的求生欲,不住地磕頭,額頭碰觸著地面咚咚作響。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耿繼茂的世子耿精忠。
看著不住磕頭的耿精忠,李存真嘴角撩起一絲微笑。
“這怎么使得啊,世子,快起來吧。”
“有罪啊,臣有罪啊!”耿精忠抬起頭來,滿臉是淚,不住地說道,“臣全家有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