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九十九章:寶島臺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劉范興漢

  起臺灣,這一定是讓整個中華都為之瘋狂的名字。

  祖國寶島可不是隨便的。

  而現在作為劉范麾下的臺灣郡,其地位不言而喻。

  過去的三年里,這里修建了十三座城池,除去核心的臺灣城外,沿著臺灣島西海岸還有九座新城,各安置百姓兩萬到八萬不等。

  另外還有三城位于琉球鏈島,各有三萬人左右。

  合計五十八萬多人。

  在東洋的地位僅次于興海郡。

  而且這里西接江東,向南便是南洋,這里將是劉范深入南洋的跳板,也將成為連接江東,東洋,南洋的交通要道。

  除去十座新城外,各城之中通過道路連接,加上臺灣港,新夏港,南望港三港,無論是路上還是海上,臺灣的交通已經初步成型。

  新夏港在臺灣城西側,位于后世臺北所在地,在新夏港往南,又修建了三座新城,以安置諸民。

  而南望港位于后世高雄,這里便是向南洋進發的前進基地了。

  臺灣郡現在已開墾荒地八十七萬畝,已種植稻田二十六萬畝,每畝一年可收獲三石糧食,合計便是七十八萬石。

  雖然糧食足夠,然還是偏少,何況未來臺灣郡還會有源源不斷的移民進入,糧食還需從青州運輸,并不能完全自給。

  所以在辛評肩上的擔子依然很重。

  當然劉范信任辛評,以辛評之才,加上傅燮等人,使臺灣大治,也只是時間問題。

  除去城建和糧食外,臺灣郡還擇地依托河流修建了水力工廠。

  其中規模最大的便是臺灣城西十里的興業城,這里集中了紡紗廠,織布廠,印刷廠,造紙廠,肥皂廠等眾多工廠。

  可以除去重工業和造船廠外,劉范麾下的各種工廠都已在興業城安家。

  這里嫣然成了東洋的工業基地。

  在臺灣港登岸后,劉范便在辛評的帶領下開始對臺灣各地游歷,考察。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劉范現在也只能考察興海郡和臺灣郡。

  另外三郡也只有下次再來了。

  雖然現在三郡問題依然很嚴峻,但劉范相信有諸多大才在,加上海軍鎮守東洋。

  以及新的協從軍的組建,東洋未來可期。

  自從協從軍組建后,劉范便任命傅燮為協從軍總管,負責組建協從軍。

  之后傅燮帶領楊奉,韓暹,李樂等人將土人青壯分離出來,按劉范所指編練,同時任命管承為協從軍管事,具體負責協從軍的編練和管理。

  和楊奉,韓暹等人一樣,管承自被俘后不久,便選擇了投降,被劉范安排在了東洋效力,一開始管承還以為自己并不被劉范重視,還有些情緒。

但自來到東洋后,管承才知道東洋在劉范心中是什么樣的地位,之后便開始全身心的投入了東洋的建設,發展之鄭  為了讓協從軍歸順,傅燮還專門從各軍屯軍之中抽調人手,充實基層將官,又從軍屯軍中選出五百人負責抓軍紀,軍法,同時與各基層將官一起教各土人識字認字,學習漢學。

  同時傅燮還應劉范的要求,在協從軍中設立了獎懲制度,和軍屯軍一致,凡得一首,可獲得百元銅元,得五首,可獲得八百,得十首,可獲得一銀元。

  若建立大功,還會另有賞賜,有些甚至可以賜漢人身份,甚至封侯拜將。

  雖然協從軍沒有薪水,然所定獎勵確吸引了眾多的土人。

  現在編練成協從軍的大多都是愿意依附的土人,有賞賜,還能獲得漢人身份,這怎能不讓這些土人心動。

  當然劉范并不打算將所有土人都弄成漢人,將這之中少數精英吸納即可。

  再由這些精英去引導眾多土人,給土人立個榜樣,如此還怕土人不依附否。

  更何況未來不僅是東洋清繳再逃土人,南洋,南洲,東洲等地土人眾多,單靠漢軍還是力不從心,有了這些土人協從軍,便可讓他們成為劉范進軍世界的急先鋒,正規軍和軍屯軍只需在后面監督即可。

  畢竟漢饒命在劉范看來那是金貴得很,拼命的事,讓協從軍去做就可以了。

  當然要是有哪個漢人不珍惜,要是犯了法,違了規,不想做漢人了,甚至懶惰,不思進取,劉范不介意將他們下放協從軍,和土人一個待遇。

  也讓他們知道,漢饒身份可不是用來揮霍的。

  沿臺灣西海岸一直向南,數日后,劉范便來到了南望城。

  這里是臺灣郡第二大城市,有民七萬人。

  南望城依水而建,向西南不遠,便是南望港。

  四周除去農田和養殖場外,南望城也有紡紗廠和織布廠等工廠,屬于臺灣郡的另一個工業基地。

  不過就規模而言,不能與興業城相比。

  南望城最大的意義,便是未來向南洋發展,作為前往南洋的橋頭堡。

  對于這一點,辛評自然非常清楚,所以在建城之初,辛評便將南望城作為臺灣郡南方核心來建設。

  人口也安置了七萬人,未來隨著開發深入,移民遷移,南望城突破十萬大關,也只是早晚之事。

  從臺灣城到南望城,一路水泥路相連,周圍八城也如串珠一樣聳立兩邊。

  和中原不同的是,臺灣郡,包括東洋五郡各城,并沒有修建城墻。

  這還是劉范在自己麾下第一次嘗試不建城墻的城建方式。

  一開始還被傅燮等人極力反對。

  不過在劉范看來,東洋主要是島嶼,要想進攻東洋,就必須從海上而來,有陸駿麾下海軍護衛,想必在這個時代,沒有哪個敵對勢力會從海上進攻東洋。

  加上現目前東洋的敵人主要是那些未歸附的土著,這些土著的戰斗力比戰五渣還差,更不敢攻擊重兵把守的各城。

  所以城墻對于東洋諸城來,根本沒用。

  這也是劉范大膽放棄城墻的原因。

  何況未來,隨著黑火藥提純技術越來越高,威力越來越大,要是再弄出硝化炸藥,甚至燧發槍,大炮一類熱兵器,城墻還有沒有留下來的必要,那就難了。

  初平三年五月十五日,結束東洋考察的劉范,在南望港登船,沿臺灣郡,興海郡向北,往沓氏港而去。

  而此時,從揚州傳出了一件消息,讓袁術興奮不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