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和張郃二人來到演武場,分別找了一個兵器后,便開始各站位置,準備比武。
  張郃選的是一柄長刀,就是環首刀帶了一個長柄。
  而張飛選來選去,選擇了一桿長矛。
  劉范則帶著關羽,太史慈二人在一邊觀看。
  “哈”
  二人大吼一聲開始往對方沖去。
  很快武器相交,發出了巨響。
  二人立時大驚。
  張郃驚訝著張飛的力氣。
  張飛驚訝著張郃的技巧。
  在歷史上,張飛就是以力氣大而著稱,而張郃的技巧也是非凡。
  很快雙方你來我往,交手了二十多回合,而張郃漸漸落了下風。
  “哈哈,快不行了吧”
  張飛見此,大笑著。
  張郃喘著氣,看著張飛,再次露出驚訝的表情。
  張郃也算是自幼習武,現在也已二十來歲了,從來都未逢敵手。
  然而這次張飛不僅氣力上勝過自己,技巧上也略勝一籌。
  “怎樣服輸了嗎”
  見張郃喘著粗氣,張飛有些得意。
  之前大哥還說張郃武藝超群呢,也不過如此嘛。
  “哼,別得意,光武藝好又能,怎樣,武藝再高也只能殺一兩個人而已”
  張郃緩了緩后,憤憤的說著。
  張飛聽后大怒,本想反對,劉范確在一邊說著。
  “說得好,浚儀之言甚是,不如與我比一比用兵之道如何”
  聽劉范說完,張郃來了興趣。
  這劉范雖然已五百騎擊敗五千賊寇,然而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
  更何況劉范后面還跟著三個能人。
  張郃從小不僅勤練武藝,而且還熟讀兵書,對自己那是頗為自信。
  但是在武藝被張飛比下去后,本來張郃有些氣餒,但聽說劉范打算和自己比用兵之道,又提起了精神。
  “好,請把”
  張郃說完,就把眾人帶入了自己的書房。
  之后張郃拿出了一幅地圖,開始比劃起來。
  每次熟讀兵書戰策后,張郃都會自行推演一番,特別是一些古代經典戰例,張郃也會自主的比劃一番。
  其目的就是為了了解得失,并且以自己的角度考慮這之中的問題。
  見張郃在地圖上熟練的比劃著,關羽,張飛,太史慈三人皆大驚失色。
  大哥說得沒錯啊,這張郃看來真像是一位用兵高手啊。
  想到這里,三人不約而同的看了看劉范,心中有點打鼓。
  而劉范露出了狂喜的神情。
  在歷史上,張郃可是整個三國時期少數幾個智勇兼備的名將啊。
  其勇可以和張飛打得難解難分,其智甚至被諸葛亮所忌憚。
  而且類似這樣的名將整個三國時期同一級別的估計也就三國后期的姜維,鄧艾,杜預三人能相比了吧。
  所以見張郃熟練的作圖,劉范暗暗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將張郃拐到自己這邊。
  很快張郃便作圖完畢了。
  “公子請看,在下這圖畫得如何”
  張郃說完,劉范等人上前查看。
  這是一幅行軍圖,上面畫著哪里安營,哪里補充水源,哪里可以補充糧食等等,非常的詳細。
  在漢代,行軍打仗可不是兒戲,因為交通的限制,從最南方的交州,到最北方的幽州,就算是一個人,也要起碼大半年的時間。
  至于軍隊行軍,按現在最快的速度起碼也要一年多。
  這還不算后勤補給。
  所以在古代,一說打仗,沒有一兩年是下不來的,而這其中大部分時間花在行軍,補給上了。
  所以提前規劃路線,安排補給,就是尤為重要了,這也是一場大戰往往要提前一兩年準備的原因。
  “浚儀果然大才,此行軍圖規整,詳細,一目了然,不過嘛”
  劉范說完,又看了看張郃。
  “浚儀此圖內只寫明了如何行軍,但是這軍隊幾何,糧食補給多少,補給線怎么走合理,補給線路上的消耗確沒有提現”
  劉范說完,張郃先是大驚,然后又看了看自己的圖,嘆了口氣。
  “公子果然厲害,是在下疏忽了”
  張郃說完,搖了搖頭。
  “浚儀不必氣餒,此圖已經非常完美了,也只有浚儀這樣的大才才能畫出如此精細的行軍圖,在下也只是班門弄斧而已”
  劉范對張郃一拜。
  “公子不必說了,公子來自在下早已知道,只是一直還猶豫不決,在下可問公子一個問題嗎”
  張郃說完,抬頭看了看劉范。
  “浚儀請問”
  “公子之才在下已領教過了,只是公子之志不知為何”
  張郃一直看著劉范,緩緩的說道。
  “說匡扶漢室一類都是虛的,說點實際的吧,我希望我大漢每一個人都有衣服穿,有書讀,有飯吃,天下太平,再無戰亂,再無盜匪”
  劉范說完,頓了頓。
  “現在我的力量還太弱小,還不能幫助天下人,但是我愿意從現在開始努力,總有一天我會做到的”
  劉范說完,不僅張郃震驚了,連一邊的關羽,張飛,太史慈也震驚了。
  “公子之志遠大,在下佩服,在下愿意輔佐公子,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