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看了一眼黥蠅和張母他們,想了想,說到。“你且與棠她們去糧倉吧!”
黥蠅躬了躬身,應道。“唯。”
老人看著他們朝著糧倉走去,才轉過身看向張仲。
“你把這犬掐死了,改日,就不好打獵了。”老人一邊說著,一邊朝著屋內走去,走到門口,他轉身看向張仲,訓斥了一句。
“你這孺子,還不過來?”
張仲蹭蹭蹭的跑了過去,黃狗也跟著蹭蹭蹭的跳,將尾巴都甩成了風扇。
老人一巴掌拍在大黃狗的頭上,笑罵了一聲。“你這犬奴,我才是你的主人。”
進得屋內,張仲看著老人在柜子里翻翻找找,拿出了一個麻布裹好的布包。
那布包極大,整體呈長方形,像是一個被包起來的窗門。
老人伸出左手,撫摸著布包,似乎在懷念著什么,好一會兒,他才將其遞給張仲。“這東西與你。”
“這是?”張仲有些疑惑。
“你且打開看看。”
張仲依言將包裹打開,一層層的麻布之下,是就著油燈浮現的青銅的色澤,張仲猛然間明白了什么。
他抬起頭看向面前的老人,眼中全是驚愕。
“怎么,不喜歡?”
張仲連忙搖頭,說道。“這太貴重了。”
老人搖了搖頭,他那白須虬結的臉上,帶著些懷念,也帶著些感慨。“當年王龁將軍再伐趙國,我去買了它,花了足足一千五,卻不成想,你三公打獵,死在了老虎口中。”
“家中兄弟三人,便只剩下我了,那時,你父親與你兩個姑姑尚幼。”老人臉上有了些感傷,為不能效力于王將軍麾下感到遺憾,也為自己兄弟的死,感到悲傷。
“我便不得不留在家中,以免婦人幼弱,為人所欺。”
他長嘆了一口氣,接著說道。“這一留,就是足足二十多年。”
張仲默然,這種事情,沒有他開口勸說的份,他也不知道該怎么去勸說。
“拿著吧。”
“這東西我也用不上了,我這年紀,已然上不得戰場。”老人嘆了口氣,努力平息了一下心情,盡可能的,對著張仲露出一個笑容。“你比我強,與你,才能物盡其用。”
說完之后,老人有板著臉,強硬的說道。“我留著它,難道是要與我一起入土嗎?”
張仲看著老人,有一種看著遲暮的英雄的感傷,他想起了那年秋天,在軍區大院,一個老人,拉著他的手,強笑著說道。“很好啊,你們比我們當時好太多了。”
“這國家有你們,比有我們更好。”
直到老人雙手已握不緊張仲的手,才緩緩呢喃到。“但你一定不要忘了呀,不要忘了,這國家,有我和我戰友的一份。”
兩個相隔數千年的身影,漸漸重合在一起,同樣的蒼老,同樣的滿懷期望。
張仲表情肅然,對著老人躬身一禮。“定不負叔公之望。”
“好好好。”老人老懷大慰,笑得十分開心。“你且打開看看,這可不是尋常的盾。”
張仲依言打開,將包裹上的麻布一點點揭開,露出了這張盾牌的真容。
盾面為方首,弧肩,曲腰,平底,正面有一縱脊,中部隆起,整體長度,足有六十公分,寬度也有四十公分。
更重要的是。
它不是普通由木板包裹青銅或者鐵皮而制成的輕盾,而是通體由青銅所鑄,并摻雜了許多其他金屬而制成的重盾。
無論防御力,還是攻擊力,它都要比輕盾強了太多。
至于重量,對于張仲來說,這沒有任何意義,以他的力量,可以毫不費力的將它提在手中。
輕輕揮舞了兩下,張仲感覺到盾牌正中那一條尖銳的凸起,恐怕就是為他這種猛士所設計的,以他的力量,敵人若是被這盾牌正面撞擊到的話。
整個人的胸骨,恐怕都要全塌下去。
好一會兒,張仲才將盾牌翻了個面,細細打量著盾面上的花紋,許久,他才將其放下。
“入得眼否?”老人直到張仲放下之后,才開口問道。
“十分喜歡。”
“汝好武事,吾心甚慰。”老人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須,接著說道。“以你之勇力,他日,功法若是修煉得當,或可為軍中二五百主。”
“但你要記住。”
“不可為車騎。”
“仲謹記。”張仲知道,這是長平之戰中,秦趙兩國的車騎,給了老人太過于慘烈的印象,。
不過幾次秦軍車騎沖陣,便死了一個千人敵的騎都尉,和一個官職更勝于騎都尉的騎將,車騎的死傷,更不知道有多少。
最起碼,車騎都尉和車騎將的親兵,是死絕了。
至于趙國,那簡直可以不說了。
“汝須知。”老人還是擔心張仲仗著勇力,行那陷陣沖鋒之事,便強調道。“人力有窮,縱強如騎都尉,也不過千人之敵。”
“便是那趙將,其悍勇暴烈更遠勝騎都尉,可稱得上是萬人之敵。”
“然騎都尉死于陣戰,趙將死于亂箭之下,何也?”
張仲認真的行了一禮。“叔公何以教我?”
“汝須知,將乃兵之首腦,兵乃將之手足。”老人抓住張仲的手,將其握成拳頭。“以拳擊人,人傷而手無損也,以頭擊人,頭傷而人無損也。”
張仲認真記下,對著老人說道。“叔公之言,仲銘記于心。”
“千人之勇,萬人之勇,終究不過匹夫,使萬人圍之,以強弓勁孥而射之,便如那趙將,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叔公你怕是不知道,過不了幾十年,就有一個猛人,將匹夫之勇發揮到了極致。
不斷以少勝多,幾乎橫推了整個大秦帝國。
張仲動了動嘴唇,最終還是說不出口,只能依照老人的意思回答到。“仲自當以他為前車,以鑒自身。”
老者笑了笑,看著張仲的眼睛里滿是期望。“汝獵得猛獸之后,可讓三老再教你一次,他日,或能于軍中學習兵法韜略,似王龁將軍,武安君那般,將數十萬人。”
“屆時,便可敵一國。”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