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615章 “豆”爭(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超級農業強國

  嘉谷在桂省的分公司卻是有點小了。

  這是宋連城抵達嘉谷分公司后的想法。

  實在是太多人了。

  繼老蔗農楊福堂之后,他不信邪又在其他蔗農身上浪費了不少時間,但正如楊福堂所說,終究一無所獲,以至于找上嘉谷的時候已經有點晚了。

  目之所及,從分公司的大堂,一直到門口,一條路都要被塞住了。

  “都別著急啊,大家按照順序來,做好登記的麻煩從后面走,后面有消防通道……”嘉谷的員工一邊整肅前面的隊伍,一邊又將人盡快疏散地出去,喊得嗓子都啞了。

  “這么多人,都是來采購大豆的?”

  看到擠滿人的空間,這里面得有多少人,宋連城不敢想。

  “兄弟。”一雙大手,啪的落在了他的肩膀上。

  “有事?”宋連城驚醒過來,皺眉看向對方。

  “有點,有點。”大手的主人是個挺著啤酒肚的中年胖子,他嘿嘿的笑兩聲,然后壓低聲音,道“兄弟,你的公司能打多少分?”

  “打分?打什么分?”宋連城一臉茫然。

  “你不知道?”中年胖子樂了。

  “……我應該知道?”

  胖子一拍大腿,“幸好兄弟你遇上了我,要不然真是浪費時間了。”

  猶豫少頃,宋連城就滿臉堆笑地問“煩請兄弟賜教。”

  宋連城的態度讓中年胖子很是滿意,他塞過來一張表格,一邊介紹道“在場這么多人,誰不是為了采購大豆而來?要是論先來后到的話,估計早就輪不到我們了。好在嘉谷對于采購商有個評分標準,最后,按照分數來分配大豆采購量,也算是機會均等了……”

  宋連城接過表格,嘉谷將評分標準寫在了上面,讓各家企業在登記前心里有數。

  工廠規模,雇傭人數,大豆原料的使用量,行業重要性和稀缺性,產品附加值,成本利潤比,工人薪水,納稅狀況等等,都被給予不同的分值。

  這種評價方式,顯然不是嘉谷一時興起而確定的,而是經過精心細化而做出的體系,用以評價嘉谷的合作伙伴,以及在供應鏈上的公司價值。

  評分標準用數字表示,再清晰不過。

  明顯可以看出,行業重要性和稀缺性、以及產品附加值這兩項,在評分體系中占據了相當的比重。

  譬如生產腐竹、豆豉、豆奶及豆奶粉、豆花、豆芽、醬油等初級食品的行業屬性,只能記分;但生產大豆組織蛋白、分離蛋白、濃縮蛋白等新興大豆食品的,可以記分;而生產大豆磷脂、膳食纖維以及異黃酮等大豆功能性食品的,可以記分……

  標準雖然不是很完美,但這屬于嘉谷自己的事,即使有人提出異議,最終也不過是好言相勸罷了。總歸是有求于嘉谷,人家自己決定合作伙伴的標準,又能有什么異議?

  但宋連城的心是拔涼拔涼的。

  他公司的貿易屬性,得分是——零!

  很顯然,嘉谷明確表態,想當“二道販子”囤積居奇?沒門!

  中年胖子剛好也說到這一點“雖然麻煩了點,但還是沒人會放棄呀。嘉谷高蛋白大豆統一售價元斤,對于我們以大豆為原材料的企業來說,已經相當厚道了。標準嚴格點也不至于讓一些奸商哄搶……對了,兄弟,你公司是生產什么的?”

  宋連城所在的公司,正是胖子口中的“奸商”,他支支吾吾道“……那你們公司生產什么?”

  中年胖子瞬間被轉移了注意力,他興致勃勃道“我們公司啊,生產豆漿粉、豆奶粉等個產品,年消耗大豆萬噸,這一點在評分上有點吃虧;但我們的產品遠銷德國、新加坡、泰國等多個國家,個產品還都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好歹能挽回點分數。”

  宋連城無言以對。

  中年胖子卻是說得興起“你知道的,各國的食品用大豆基本都要求用非轉基因大豆。以前吧,國產大豆雖說是非轉基因大豆,但良莠不齊,優質大豆的搶購現象更加激烈。我們也并不是沒有考慮過從國外進口非轉基因大豆。但是由于進口走船的量基本上要在噸或萬噸起步,對于沒有分銷渠道的小貿易商來說,價格風險以及進關檢驗風險太大了。”

  “得,今年嘉谷主導國產大豆增產,我們在沒有必要冒這么大風險去折騰了。就是嘉谷這有計劃的供應,讓我們想做預儲沒那么方便了。”中年胖子自言自語道“不過這樣‘良心’的價格,讓我們自己搶購也未必能收得到……哎,兄弟,你怎么走了……”

  卻是宋連城黯然離去的背影。

  “難道這位兄弟的公司規模太小了?”中年胖子摩挲著下巴,喃喃自語道。

  離開的宋連城卻是嘴里發苦。

  嘉谷大豆的售價讓他直流口水,但從頭看到尾的極其詳細的評判標準以及后續調查,讓他無計可施。

  與大豆加工企業聯合起來鉆空子?

  宋連城只在腦袋里轉了一圈,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他連與嘉谷合作的農民都拿不下,哪來的把握能拿得下與嘉谷合作的公司?

  從擁擠的人群中走出嘉谷分公司,宋連城還看到了不少“同行”同樣灰溜溜的背影,不禁仰首長嘆,嘉谷什么毛病啊?價高者得不好嗎?還非要立什么評選標準,閑得慌嗎?

  純粹的大豆貿易公司不滿意,發改委的人卻是滿意極了。

  發展專業合作社,實施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同時直接與大豆加工企業對接,形成產加銷一體化,讓整個大豆產業全面振興……這才是國產大豆復興的曙光。

  看著爭先在嘉谷分公司登記,想要采購國產大豆的加工企業越來越多,發改委調研組中一個小年輕笑呵呵地點頭道“就說嘛,支持國產大豆的人還是很多的。”

  同行的王昱業斜睨了他一眼,心想呵,果然是小年輕,要不是有足夠的利益,誰會鳥國產大豆?

  阅读超級農業強國最新章节请关注不格()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