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10章 讓觀望者奮起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超級農業強國

  鄰縣鹽杉縣,新上任的縣高官趙耕毫不懷疑嘉谷能讓勞動者憑借著自身的勤勞走向富裕。

  ——看看嘉谷在海星縣的成績單即可。

  成立了海星縣漁農專業合作社;

  實施“旱改水”項目,將三十萬畝鹽堿地變成了豐產的水稻田和漁業水域;

  修繕幾百公里水泥道路;

  建設稻谷加工區,引進各類先進的水稻種植收割設備;

  全縣務農人口人均收入由兩千元,暴增至現在的人均過萬元;

  幫助數萬貧困人口脫貧,海星縣將退出省級貧困縣序列;

  這簡直讓同處一地,資源稟賦相同,甚至交通條件更好的鹽杉縣羨慕妒忌恨——這本來應該是我們的!

  如果趙耕不是本縣高官,他只想說一聲,活該!

  送上門來的機會都抓不住,現在后悔毛線啊?

  但無奈的是,自己既然肩負了帶領本縣發展的重任,就不得不收拾這個爛攤子。畢竟,想要快速發展,眼前最好的選擇無疑是與嘉谷合作。

  想起本縣與嘉谷的“恩怨”,他又是一陣頭大。

  待得到了嘉谷大老板齊政在鄰縣的消息后,趙耕大喜,連忙托關系想要拜訪齊政。

  雖然他對齊政的態度惴惴不安,但想要修復關系,哪怕是唾面自干,他也認了。

  “鄰省高官想要拜訪我?”齊政接到方琦賚轉達的請求,一臉意外。

  方琦賚是知道前因后果的,自然也理解齊政的意外:“趙高官是今年新上任的,他大概是有些想法吧。”

  齊政若有所思。

  嘉谷與鹽杉縣的“恩怨”,他是印象頗深的。因為,那是嘉谷第一次碰上“不肯脫貧”的奇葩事。

  鹽杉縣和海星縣毗鄰而居,境內都有大片的鹽堿地,“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不長草來不長糧”,算是難兄難弟,這些年來一直戴著貧困縣的帽子脫不下去。

  相對來說,鹽杉縣處于交通要道,交通條件要比海星縣好——當初嘉谷選擇黃金葵大米種植基地時,其實第一個選擇就是鹽杉縣。

  但嘉谷得到的反饋實在是……一言難盡。

  鹽杉縣老百姓都不相信在鹽堿地里能種出水稻,大家覺得這是在開玩笑。

  這也就算了。但面對養蝦的宣傳,農戶居然反問“蝦死了怎么辦?要是死了你賠嗎?”……問得嘉谷員工啞口無言。

  有的農戶倒是愿意種植水稻或養蝦,卻向嘉谷要飼料,要肥料,要工錢……他們覺得,搞種養是政府的要求,抱著一種“你讓我發展產業,你得給我兜底”的想法。

  嘉谷一般與合作社合作,雖然很多時候是免費提供生產資料,降低合作農戶的風險,但從不意味著農戶就一點都不用承擔風險——難以避免的天災一來,嘉谷的投資固然打了水漂,但農戶一年的辛苦也是白費了。

  而像鹽杉縣這樣,本能地畏懼市場,對發展產業充滿疑慮,不愿嘗試,只想干穩賺不賠生意的,也是讓嘉谷大開眼界。

  以前只聽說過貧困農戶抱怨幫扶少,但從沒見過這種“給錢我才干”,甚至是“給錢我也不干”的情況。

  齊政當時聽到有人安于貧窮,習慣于在貧窮中熬日子,覺得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覺得周圍人“也都是這樣”,得過且過,“脫貧不脫貧無所謂”的反饋后,都傻眼了。

  脫貧致富是誰的事?

  是嘉谷的事,是政府的事,是全社會的事,但歸根結底,還是貧困戶自己的事。

  很自然地,嘉谷管理層選擇了避開鹽杉縣。

  王昱業對此評論道:“這是精神貧困的表現,某種程度上,精神貧困比物質貧困更可怕、更難破。”

  雖然鹽杉縣不是所有農戶都安于現狀,但大部分農戶養成了“等靠要”的路徑依賴,“沒盼頭”成了生活常態——這樣的環境下,再多的資金、再好的項目,效果也會打折扣。

  齊政也贊同。

  天下日子難過的人不知凡凡,嘉谷哪有功夫應付一群不求上進的人?嘉谷的資源,從來只對踏實肯干的勞動者開放。譬如,旁邊的海星縣。

  海星縣的條件更加落后,但在當地政府的有力動員下,痛痛快快地接納了嘉谷的投資項目,緊跟嘉谷的腳步,也從中得到了巨大的實惠——僅兩年時間,起點相同的兩個縣,一個走上了致富的快車道,另一個依然在貧困中熬日子。

  就是不知道,新上任的趙高官能否帶來什么改變?

  齊政爽快地同意了與趙耕的會面,也沒有任何意外地聽到了他對嘉谷的招攬。

  對此,齊政開門見山問道:“趙高官,你的愿景是好的,但鹽杉縣群眾會認同嗎?”

  趙耕也直言不諱:“我知道,齊總是擔心我們縣的精神貧困問題。但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自我上任以來,就從干部身上想辦法,摒棄了‘速效’思想,挨家挨戶跟老百姓做工作,找準病根對癥下藥……針對那些頑固戶,我還組織了他們到海星縣考察參觀……可以說,親眼目睹了生活的盼頭后,沒有多少人還愿意旁觀……”

  看著眼神堅定自信的趙耕,齊政不由感慨:一個地方的發展,真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班子的戰斗力,尤其是主要領導的思維理念和執行力。現在看來,無論是哪方面,趙高官都比他的前任要有干勁。

  “齊總,我知道你對我們鹽杉縣的看法還存在一些偏差,但你可以親自來看一看,鹽杉縣人民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了,精神上的包袱也放下了……”

  齊政擺斷了趙耕的話,直接道:“好,如果真的如趙高官你所說,我們嘉谷愿意進駐鹽杉縣,讓鹽堿地飄出了稻花香,讓撂荒地變成了聚寶盆!”

  趙耕眼神里有顯而易見的訝然,呃,這就同意了?說好的偏見呢?

  齊政微笑道:“其實,我對鹽杉縣的轉變是樂見其成的。黃金葵大米熱銷,我們也需要更多的生產基地,鹽杉縣的地質條件還是很合適的。再說了,讓觀望者奮進,不也是我們企業發展的目的之一嗎?”

  趙耕心潮起伏:“說得好!愿每個努力向上的人,都能憑借自身的勤勞和智慧,向上流動,走向富裕!”

  有些惺惺相惜的兩人相視一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