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四十四章:重拍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文娛從綜藝開始

  ”都很閑啊,看什么?各自做自己的事。“

  周圍群演和劇組人員被導演吼了幾句,一個個悶聲低頭走開,明顯在氣頭上,這個時候還是不要撞槍口。

  ”怎么回事?“見羅永倡垂頭喪氣盯著攝像機,方景走過去問。

  ”唉!“羅永倡嘆了口氣,“粗心大意,昨晚最后十幾分鐘戲份沒了,怪我們早上交接的時候沒檢查好。”

  劇組一般都是兩班倒拍攝,昨晚是另外一個副導演負責,機器設備也是他們用,早上攝像接班沒檢查,拿起來就拍。

  沒想到現在居然出問題,無緣無故一段戲就不見,都用好幾個小時了,這個鍋不背也得背。

  “羅哥,這事怪我,要是我細心點也不會出這種事。”攝像一臉懊惱。

  “別說了,也是運氣不好,一會你幫我現場看著,我去找電腦高手,看看能不能弄回來。”

  方景點頭沒說話,這事導演罵他們都算輕的,一場戲多少錢?搭棚租場地,燈光,攝像,演員,龍套,成本分分鐘上萬。

  現在說沒就沒,不找你找誰?

  眼看羅永倡倒霉,幸災樂禍的有,替他感到委屈的也有。

  不過大部分人都是抱著自掃家門門前雪心態。

  下午六點,羅永倡面色凝重回到酒店,方景出來吃宵夜,兩人正好遇上。

  “沒搞定?”

  “修設備的人說人為刪的,找不回來。”

  羅永倡心灰意冷,已經做好明天卷鋪蓋走人準備。

  很明顯劇組有人要整他,不想他留下。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身上有技術,到哪還缺這口飯吃,橫店少的是戲拍,大不了當群演去。

  憑著他這些年關系和演技,混個特約還是沒問題的。

  方景問道“你那一組人有幾個聽你的?好使不?”

  雖然不知道這個時候問這些有什么用,但羅永倡還是認真回答“其他人不清楚,兩個攝像和燈光美術都跟我五六年了,我的話還是有點用。”

  “這樣啊!”方景點頭,“叫上你的人,晚上把設備帶上,我找張治堯老師重新拍一遍。”

  昨天的景還沒拆,加班個把小時拍十幾分鐘的戲還是沒問題,除了幾個武術動作,基本上都是文戲,難度不大。

  羅永倡大喜,一場戲沒了肯定要重拍,他不是沒想過,但也只是想想而已。

  方景和張治堯都是大牌,除非導演發話,不然人家哪里會給他一個副導演面子。

  “真的是太謝謝,你這是救我一命啊,啥都不說了,以后有需要的地方盡管開口,我要是推脫半個字就不是人。”

  “羅哥言重,舉手之勞而已,也就打幾局游戲功夫,你先去場地那邊問問什么時候能用,我找張治堯老師商量。”

  十幾分鐘后,方景拿著買的燒烤敲張治堯房間門。

  “你這是干嘛?”穿著拖鞋短袖,開門后張治堯一臉懵。

  “還沒吃飯吧?請你吃燒烤。”

  “東西放下,人可以走。”張治堯指著走廊鏡頭的監控道“不然回頭弄個燒烤門我說不清楚。”

  方景哭笑不得,“沒這么嚴重吧,你不是都結婚了嗎?”

  “就是因為結婚才要自律,人在江湖飄,小心一點總是好的,深夜翻車的事當年我在香江混見得太多。”

  “得!不進去就不進去。”方景嬉皮笑臉道“昨晚最后一場戲被弄沒了,我答應幫羅哥補拍,特意來請你幫忙。”

  “小事,什么時間拍提前半小時通知我。”

  “砰!”

  方景還想說點什么,門已經關上。

  晚上十二點,寬闊的街邊街道冷清,幾家小店亮著燈,路人寥寥無幾。

  方景和張治堯游走在馬路上,一路邊走邊談。

  不遠處,羅永倡望著監視器里的畫面心情澎湃。

  這場戲是他自己掏錢補,場地租兩個小時用了三千,四十多個群演五千五,路邊停的車也是他租的,三百一輛,十四輛。

  好在燈光攝像都是自己人,服裝道具用組里沒花錢。

  “燈光亮一點,由暗到明要有層次感。“

  ”小勇左邊走,側顏拍七分。”

  “打特效,注意張老師眼神!”

  “群演情侶出場!”

  對講機里傳來羅永倡有條不絮的聲音,七八個工作人員快速行動。

  既然錢都掏了,要拍就拍好點,拍過癮,平時總導演壓著,他想表現機會都沒有。

  難得兩個大腕配合,這種機會可不多。

  抱著浪費可恥原則,場地租了兩個小時,羅永倡硬是拍兩個小時,一條接一條拍,一點沒浪費。

  拍完后方景和張治堯蹲機器前面看回放,他們發現這廝拍得比昨天那組人還要好。

  十幾分的戲被頗有電影的感覺,有一條方景面部輕輕動了一下都沒放進去。

  電影是大熒屏,播放的時候觀眾會對演員面部和肢體看得很清楚,稍微錯一點都不行。

  電視屏幕小,除了特寫要求精湛,其它地方穿幫影響都不大。

  “可以啊羅哥,你電影學院畢業的?”方景驚嘆。

  之前的拍攝都導演拍板,副導演協助,這還是方景第一次看到羅永倡導演技術。

  無論是鏡頭轉換,還是燈光都無可挑剔,或許是拍得興起,有一處這廝還用了電影里剪影手法,讓他和張治堯背影略帶黑暗,多了幾分神秘。

  撓頭,羅永倡咧嘴傻笑,“我哪上過什么電影學校,都是自己看片靠經驗摸索學的。”

  摸著下巴,張治堯沉聲道“你這風格有幾分香江味。”

  兩岸三地,各個地方影片風格很明顯,稍微有點專業知識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其中最強的是香江,電影歷史悠久,制作團隊成熟,各大名導都是片場摸爬滾打幾十年過來的,經驗老道。

  九十年代輝煌的時候內地很多導演有些效果拍不出來,想學人家拍攝手法,大老遠跑過去交流,不過人家沒教,藏著掖著。

  可惜現在那邊青黃不接,除了為數不多老家伙撐著,年青一代沒幾個拿的出手。

  “嘿嘿!以前我在香江做過場務,沒事就看就問,現在的技巧都是那時候學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