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些謀劃西域,便可早些完善整體戰略。”接著趙宗武的話,洪承疇講述道:“對我軍來說,因為對外部署的戰略眾多,這使得我軍所需金銀缺口眾多。
盡管西域地處貧瘠,想要將其真正的開發出來,這也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財力、人力,可終究是地理位置特殊,再加之我軍若想對外開放,就必須先期經營該地。”
自來到大明以來,趙宗武所運用的執政理念,就是以大軍震懾的方式,來確保地方得到穩定,借此時機去梳理內部錯綜復雜的關系,凝聚忠于自己的勢力,領導著地方走向真正的強大。
因為有著這樣的執政理念,使得趙宗武一直都在完善各項計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卻發現自己所鋪設的計劃,是越來越多了。
這也使得九邊帥府麾下的六本署,手中的權限是愈發增強。
為確保麾下健全體系,趙宗武在原有五本署的基礎上,又增設了保密本署,以此確保相應戰略部署得以順利實施。
盡管趙宗武心中清楚,現如今增設的部門機構,多少存在著職能重疊的情況,但短時間內,他需要用這種重疊的職權,來進行有效的監管機制。
趙宗武點點頭道:“彥演說的不錯,早些經營,總比晚些經營要好,對我軍來說,未來一定是要走出西域的,根據錦衣衛探明的情況來看,在西域之外,還存在著廣袤、富碩的土地。
盡管說地域跨度過大,這對地方統治并不利,但是籌建起來對應的殖民地,組建對應的戰略緩沖帶,那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存在。”
按照趙宗武的想法,在火車這等劃時代的產物,沒有被真正研發出來前,華夏核心統治圈,他不準備擴大太多的疆域。
在科技樹并沒有真正構建完畢前,他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多的發展地方、發展人口、發展經濟、發展軍備,確保華夏有著充沛的人口基數,保持有超強的對外侵略性,由此才能為第二輪,第三輪的對外擴張,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什么英吉利,那么個彈丸小國,就敢妄圖去稱日不落帝國?
其根本不還是因為,他們真正意義上的走了出來,依靠著殖民海外的侵略,做到了強大自身的壯舉!
在趙宗武的心中,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單純的發展陸地經濟,他要讓華夏一族真正邁進大航海時代,對這個時代來說,沒有什么比海洋收益來的快,來的多。
作為一塊真正意義上的處女地,趙宗武無法容忍,放任未開墾的世界不去征服,玩所謂的閉關鎖國。
因為這閉關鎖國,使得華夏一族吃盡了苦頭,他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巨額利益,去誘惑華夏一族真正走出海洋。
對外籌劃布局,一直都是趙宗武手中的重要事,但也因為他手中有著太多事宜,就使得相應的權限,順勢移交到了參謀本署那里。
作為參謀本署的左右手,陳奇瑜、洪承疇二人,可以說擁有著很大的權力。
有關走出去的壯舉,趙宗武已經落實了十余載,并且隨著征討流寇的進度,不斷加大此類壯舉的力度。
“還有在這段時間,本公一直都在心中思考。”講述完這些,趙宗武他又想到了一點:“伴隨著對外局勢的擴張,我軍對于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部署,也可以去進行相應的調整。
平定流寇的這些年,使得我軍虜獲了大批流寇頭目、悍匪、部眾,原本對待此類人群,應用極刑,將其鏟除!
但因為李自成他們,在中南半島發展的不錯,通過攻城掠地,使得我軍取得了不小的收獲,因此就將他們亦分批次的投放到了印度半島。
但根據近兩年傳來的消息來看,中南半島已穩步納入到海軍本部勢力范圍內,但在印度半島上,除了這臨海城池,尚臣服于我軍麾下,余者皆多少有些不服管教的味道。”
“國公爺您分析的很對。”洪承疇微微一笑道:“隨著李自成、李過等部,被海軍驅散到印度半島,這也讓他們多年來經營的勢力,一夜之間徹底沒有了。
同樣我軍在近兩年的時間,以巨利為誘導,在東南地區不斷吸納佃戶、流民,向中南半島移民了七十余萬眾。
有了這樣的雙管齊下,得以使得我軍能在中南半島,得以迅速占據主導地位,那些敢于反抗的勢力,早已被李自成他們給領軍平滅掉了,剩下的那些群體,皆是一些溫順的綿羊。”
對于臣服多年的中南半島,趙宗武他們用這樣一種模式去征服,也使得他們在海外收復了大批疆域,并且通過閹黨官員的治理,整個中南半島、南洋皆呈現著欣欣向榮的局勢。
被打上閹黨烙印的這些官員,在大明是人人斥責的存在,但是到了蠻荒時代的南洋、中南半島等地,那都是強到不能再強的官員了。
也是因為有這樣的反饋,使得趙宗武在梳理關中、山西等地時,除了必死的那類人外,余者皆打包送到了南洋、中南半島,至于他們能否抓住機會,那就要看他們自己的了。
在旁的陳奇瑜接著又道:“只是在將李自成他們,盡數驅散到印度半島后,卻沒有達到預期的部署。
原本按照參謀本署的論證,在李自成他們抵達印度半島后,便可順勢復制出在中南半島的模式。
用流寇勢力,去對外開疆拓土,這對于我軍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
只是讓誰都沒想到的是,印度半島那獨特的種姓制度,竟漸漸讓李自成他們如魚得水。
這也是為什么,李自成他們敢不尊海軍本部軍令的根源所在。”
因為前段時間,趙宗武一直在梳理九邊重鎮,這也使得他的精力,難免出現了絲毫的懈怠,也因為這樣,使得他并沒有將注意力放到印度半島,由此產生了這樣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