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明末不求生

  南都政權在文臣方面,主要分外了江南和江北兩派力量,江南自然是東林黨人,江北則以鳳陽總督馬士英為首,淮撫路振飛身在江北,與江北兩位總兵劉良佐、高謙關系很深,但在政治上也和江南的東林黨人關系密切。

  但在更為關鍵的武力方面,局勢就更為復雜一些了。

  首先是江北的劉良佐和高謙兩位總兵,自從高謙裹挾史可法逃到南方以后,他就和劉良佐沆瀣一氣,成為一丘之貉,在江北屢屢濫招兵馬,瘋狂擴軍,成為了兩支人數眾多,但實力成色很成問題的軍閥勢力。

  在南都上游,則有此前在九江被大順軍郭君鎮部擊敗的兩位總兵黃得功與鄭鴻逵。其中黃得功與江北的鳳陽總督馬士英關系更為密切,鄭鴻逵代表的鄭家則因為鄭森老師錢謙益的關系,與東林關系較近。

  再次之的武裝力量,就是黃鳴俊、朱大典等人正在編練之中的浙江團練武裝。

  最后則是北來大臣帶來的津遼水師與劉澤清新編的一支軍隊。

  這些兵馬分為江北、江南、北來三派,關系錯綜復雜,各自盤踞地方,使得小小的南都政權迅速變成了一派烏煙瘴氣的模樣。

  在南方最有威信的大臣史可法又受制于高謙,不能整合各派勢力,共同推進或支持某一藩王稱帝。因此福王或潞王個人內心中,固然都希望自己能夠稱帝,但因為忌憚于激怒清廷,又擔心敵對派系的反對,因此在口頭上都堅持尊奉北傀的偽同治帝,根本不敢獨自稱帝。

  各方勢力相互制衡,因此才讓南方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平衡局面,任誰都不能輕舉妄動,也無法做出什么有效的行動來。

  但是被順軍放回江南的北來群臣,特別是蘇觀生帶來的津遼水師、劉澤清帶來的山東兵馬,則作為一股新的力量加入南方黨爭之中。

  當劉澤清、高起潛暗中結盟,準備前往南京搜羅朱明宗室,秘密策劃定策大業的時候。掌握南京江面操江兵力的鄭氏,便以最快的速度發現了這一變化。

  鄭芝龍和鄭鴻逵過去雖然都曾經是叱咤一方的海盜領袖,可如今鄭家元老大多顯得暮氣深重,只有鄭森立即察覺到了此中的危險。他發覺劉澤清從北方帶來的那支部隊,已有相當兵馬利用津遼水師的船只,打著前往江南就食的借口南下時,便斷然前往上游的安慶說服鄭鴻逵出兵攔截。

  但與此同時,本來是奉命“北伐”,煽動河南土寇叛亂的高謙和劉良佐,則找上了馬士英。

  他們皆以鄭氏水師已自安慶南下鎮江的消息為理由,力勸馬士英率部南下,從南京上游渡過長江,去獲取富庶的江南地盤。

  劉良佐和高謙作為軍閥,都對江南的富饒虎視眈眈。馬士英則是因為他作為地方督撫,遭到了江南士人的排擠,因此也有心借重劉高兩大軍閥勢力,實現他獨占金陵政權的目的。

  于是這三人一拍即合,決定繼續利用高謙裹挾的史可法作為名義,利用鄭鴻逵東下前往鎮江攔截劉澤清的機會,從安慶渡江,直下江南。

  但是此時南方另一強力軍閥勢力黃得功尚擁兵于安慶,雖然黃得功所部在九江之戰中遭到了大順軍郭君鎮部的沉重打擊,實力嚴重受損。可勇衛營出身的黃得功所部,依舊是南方各支明軍部隊中最為強力的一支勁旅,劉良佐和高謙所部皆是蟻聚烏合之眾,馬士英也認為強攻安慶,未必能夠得手,一旦時間拖宕,等到鄭氏水師回援,則江北軍閥就將錯失南下的好機會。

  于是馬士英便為劉良佐和高謙二鎮出謀劃策,提出了聯合黃得功以擁立福王稱帝的策略。

  這時候由于北來群臣的到來,崇禎皇帝是被清軍所弒殺的消息,已經在一時間轟動了大江南北。由潞王監國的南京小朝廷,為了抗拒占領長江上游的大順軍,居然強行壓制這一消息,妄圖延續此前的遠交近攻、聯虜平寇的大略,早就引起了南人的強烈不滿。

  馬士英認為南都政權的過失自當由擔任監國的潞王負責,而與總督戎政的福王無涉。

  那么以擁立福王繼承大統為理由,應當是足可以說服黃得功的。只要黃得功愿意加入定策擁立的大軍之中,那么三鎮聯手,又應當是足可以壓制江南其他反對勢力的。

  劉良佐本人并無大略,但高謙久歷河南、山東戰事,在面對大順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總是能夠死里逃生,這一點甚至已經超過了左良玉,他也因此“盛有武名”。

  慣于投機的高謙,馬上就認為馬士英的這一策略是乃不世出的良計。于是馬士英、劉良佐、高謙三人便在鳳陽歃血為盟,又收容了一批因為大順軍強力鎮壓而從河南出逃鳳陽的土寇武裝,聚兵三萬人,號稱十萬大軍,經廬州南下,直抵安慶府境內的樅陽。

  到樅陽以后,馬士英親自前往安慶府城,將劉良佐、高謙意欲擁立福王稱帝的消息告知于黃得功。黃得功一時意動,但他認為福王尚在南京,不在三鎮手中,一旦福王被江南黨人趁亂挾制,那么三鎮豈非是做了白工?

  馬士英于是提出三鎮在安慶便打出擁立福王稱帝的旗號,大張旗鼓地沿江東下,收取鎮定人心的作用。

  黃得功尚在猶疑間的時候,劉良佐、高謙二鎮已經分別從樅陽和黃石磯方向威脅安慶。黃得功手中的勇衛營固然較江北二鎮更為善戰,但如果硬打一場,勢必會大大減損黃得功手中在家九江之敗后本就十分有限的兵力。

  經過審時度勢以后,黃得功決定率軍離開安慶,接受馬士英的提議,前往樅陽與劉良佐、高謙會盟。

  馬士英與三鎮聯合,立即在樅陽打出了擁立福藩繼承大統,“北伐中原、掃清幽燕”的口號。但他們“北伐”的真正目標,當然不在“北”,而是在“南”,這樣一支四萬余人的雜牌軍隊,隨即便號稱二十萬大軍,沿途縱兵焚掠,大掠池州以后,直撲向南京城。

  劉澤清、高起潛這一派妄圖擁立遠支宗室的力量,此時正在鎮江方向準備聯合蘇觀生的津遼水師渡江,鄭氏水師則正在進行攔截,尚無人料及三鎮大軍自南京上游撲來。

  但此刻的江南并非完全手無寸鐵,浙江巡撫黃鳴俊已經啟用了在籍的原任漕督朱大典訓練浙勇,在江南一帶分駐有大約二萬人的浙勇部隊。

  這支武裝雖然尚缺乏騎兵、槍炮,其中骨干兵力又被此前的何剛、許都等人帶走許多,但經過這段時間來朱大典的整頓訓練,同樣具備相當實力。

  于是,南都小朝廷的一場大內戰,終于到達了徹底爆發的時刻……

  無論誰勝誰負,都將意味著在短時間內,南都政權將無力干涉順清之間的中原決戰——不過即便沒有發生這場內訌,南都政權的干涉力度,恐怕也會是相當無力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