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諸位意圖罷黜王上,更替新君,這會讓人懷疑你們的目的,更何況,此事還有趙國宗室參與其中。”
司馬尚語氣低沉,將心中的話一一說給了龐媛,在他看來,罷黜趙王太過于匪夷所思。
而這也是李牧拒絕表態的原因之一。
“多謝司馬將軍了,媛受教了。”最后,龐媛朝著司馬尚行了一禮,隨及離開了代郡。
他駐守武安,本身就是戰略要沖之地,如今秦軍兵分三路而來,他首當其沖。
而且他是武將,還是那種手握重兵的武將,同樣的司馬尚以及李牧都是如此,他們集會,會引發不必要的恐慌。
一旦消息傳出去,會有很多人坐不住的。
半響之后,司馬尚返回了幕府,朝著李牧:“武安君,春平君使者那邊當如何答復?”
聞言,李牧語氣不變,朝著司馬尚,道:“告訴春平君的使者,秦軍奔襲而來,本將有心無力。”
“諾。”
很顯然,李牧決心已定,司馬尚明白自己根本改變不了結果,只好點了點頭走出了幕府。
密謀舉事,歷來都在反復試探多方醞釀的結果。
故而,不歡而散的居多。
當然了,這一次的會晤,也不是沒有任何結果,至少他們得到了李牧并非無動于衷。
李牧也想要改變趙國朝局,這位趙國的武安君并不是與邯鄲那位國相是一伙人。
得到這樣的消息,對于司馬尚等人頗為激動,因為李牧地位權勢,以及手中掌握的邊軍都足以再造乾坤。
因為自古以來,任何一個國家兵變,能在兵變之期維持國家元氣者少而又少。
而如今秦軍虎視眈眈,必須要慎之又慎,在這個時候,李牧成了那唯一的選擇。
因為自古以來,但凡是兵變成功的,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手握重兵,強勢霸道的首領來主持大局。
唯有這樣的人領頭,才能凝聚所有的力量,以確保兵變成功的幾率。
而目下的趙國,武安君李牧便是這個領頭人最佳的選擇。
至于李牧是否會發動兵變,是否會擔憂對于名聲造成巨大的影響,在這一點上,司馬尚一點也不擔憂。
因為趙國素有兵變傳統。
趙武靈王晚期,王族大臣趙成主事,親自策劃了兵變,從而讓趙何登上了王位。
如此種種,在趙國,甚至于在整個中原之上都不是少數,時常都有發生。
天下人,甚至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司馬尚心里清楚,當下的趙國宗室,功勛元老一派之中,最為缺失的便是一個強勢大臣。
一個能夠在舉事之后,強勢壓制朝野生亂,在短時間讓趙國朝堂走上正軌,不至于元氣大傷的人。
曾經龐媛被春平君等人寄予厚望,只是龐煖資歷與威望都遠遠不夠,此事一拖再拖。
直到后來,李牧徹底走入眾人的眼中,憑借著對于匈奴的戰爭,李牧爵位越來越高,而且邊軍對于李牧極為的忠誠。
這個時候的李牧,想要作為主事大臣,依舊是還缺少一點。
但是,就是在這個時候,李牧率領大軍擊敗了秦國上將軍王翦,一時間,李牧威望驚人。
曾經長平一戰,四十萬大軍被白起坑殺,趙國國人百姓對比疼在了心里,暗自咬牙切齒。
而伴隨著李牧打敗秦國上將軍王翦,自從長平一戰之后,趙國朝野上下壓抑的那一口氣終于吐出來了。
英雄。
從那一戰后,李牧便成了趙國所有人的英雄,這讓李牧的個人威望,在短時間之內直沖天際。
就在這個時候,春平君等人盯上了李牧,因為這個時候的李牧已經徹底的成長起來。
不論是個人威望,還是手中的勢力,都需要承擔舉事中的這個強勢大臣。
只可惜,他們尚未將李牧拉攏,秦國就開始出兵了。
“武安君,當真不響應春平君等人么?”司馬尚終究是忍不住,朝著李牧,道。
“哈哈哈……”
輕笑一聲,李牧看著司馬尚:“本將還以為司馬能夠憋多久呢!”
打趣一聲,李牧搖了搖頭:“本將確實反對此時起事南下邯鄲,如今秦軍三路而來,意圖一戰滅趙,此乃趙國生死存亡之秋。”
“趙國不存,又何談舉事,本將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穩定朝野,先行抗擊秦軍。”
“只有擋住秦軍腳步,我們才有改變朝廷的可能。”
李牧清楚司馬尚已經站在了元老一隊,但是司馬尚還是邊軍的副將,他必須要與司馬尚保持統一。
“之前,秦軍關外大營,儲君嬴高,上將軍王翦伐趙,一平一負,乃是為了試探我軍虛實。”
“如今秦軍對我軍的試探性作戰已經完成,對于我軍虛實早已了然于心,就目下而言,各方消息都顯示出秦國正在全力準備滅趙大戰。”
“如今韓國已滅,藍田大營之中的秦軍主力已經開拔,根據可靠消息,此番秦軍,以上將軍王翦作為統帥。”
“以上將軍蒙恬,儲君嬴高擔任副將,秦軍青壯一輩,王賁,李信,楊端和,辛勝,章邯等人紛紛參與其中。”
“很顯然,秦王政這是打算一戰滅趙,若這個時候在邯鄲倉促起事,王位人選,丞相人選,一旦引起紛爭,趙國必亂。”
“邯鄲一亂,王位空懸,又沒有丞相統攝朝堂,如此情況下,大局不穩,趙國必亡!”
說到這里,李牧深深地看了一眼司馬尚,語重心長,道:“以當下的趙國格局,以及天下局勢來看,我們不能舉事。”
“郭開確實不是什么好鳥,是一個奸妄,但是他也有在乎的東西,在這個情勢下,他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就只有全力支持我們。”
“如此才能短暫的保持趙國穩定,朝野上下一心,我們也才有一線生機。”
這個時候,李牧走過來拍了拍司馬尚的肩膀,沉聲,道:“你是邊軍副將,本將也是在和你推心置腹。”
“以當下的天下大勢來看,不舉事也許還能保全趙國,可若是邊軍南下舉事,趙國必亡。”
“至于整肅朝野,只能等到擊退秦軍之后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