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89章裁軍之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要做秦二世

  目下的大秦朝野上下,都在籌備兼并戰爭,可以說是萬眾一心。

  不管是國人百姓,還是朝堂之上,他們心中都士氣高漲,都想要讓大秦統一中原大地,成為獨一無二的國。

  而如今嬴高堅持推行教育署,蒙恬心中震撼的同時,也認為可行。

  大秦朝廷雖然對于兼并之戰志在必得,但是上至秦王嬴政下至文武百官心下都很理智,他們清楚大秦兼并戰爭不可能打太短。

  這將會是一場數年,甚至于十數年艱苦卓絕的戰斗,他們將會為此拋頭顱灑熱血,而在所不惜。

  而這一段時間之內,大秦本土之上不會爆發戰爭,是中原大地之上少數可以安定的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推行教育署是一個極好的時間點。

  這樣一來,會節約很多的時間。

  一念至此,蒙恬朝著嬴政肅然一躬,道:“陛下,臣也贊同公子之言,對外戰爭繼續,同樣的在關中也可以推行教育署。”

  “這樣一來,可以說一舉兩得!”

  “呼……”

  喝了一口涼茶,嬴政依舊沒有明確回答,他心下的擔憂只是少了一些,畢竟在關中推行教育署,在關外發動大戰,這意味著大秦兩面開戰。

  這意味著朝廷的壓力將會倍增,作為大秦之主,嬴政不得不慎重考慮,畢竟這件事開弓沒有回頭箭。

  一旦開始,就意味著一往無前。

  “此事孤在考慮一二,等到朝會之上再行決定!”嬴政搖了搖頭,朝著蒙恬與嬴高,道:“一會兒王翦等人會來,你們也留一下。”

  “諾。”

  點頭答應一聲,蒙恬與嬴高兩個人安然落座,等待著王翦的到來。

  由于嬴高最近一直在忙碌大秦中央大學的事情,對于朝堂之上發生了什么事情,不怎么清楚。

  但是,他明白一點,既然是嬴政讓他們等王翦,必然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不由得安靜的等著王翦等人到來。

  半個時辰之后,王翦等人聯袂而來,走進書房對著嬴政,道:“臣等拜見王上,王上萬年,大秦萬年——!”

  “諸位愛卿平身!”

  嬴政一揮手,示意眾臣落座:“入座!”

  “諾。”

  “諸位愛卿,今日在此乃是因為藍田大營,上將軍親自前來,孤也不得緊急處理!”

  嬴政看了一眼眾人,語氣幽幽,道:“關于藍田大營之中老軍一事,孤也說不明白,就讓上將軍為諸位一一敘述與解釋。”

  說罷,整個書房之中氣氛一下子凝重了起來,畢竟不管是在那一個國家之中,裁軍都是一件大事。

  這一刻,群臣心中都是一動,這件事之前有過一次決議,但是老軍基本上全部前往了關外大營。

  經過與趙國的兩場大戰,更是死傷不計其數,這一點,舉國上下心知肚明,但是很顯然,這一次嬴政與軍方必然是做出了決定。

  “諾。”

  點頭答應一聲,王翦輕聲,道:“經過國尉,以及軍中諸將,我等商議之后作出決定,五年之內,我軍四十歲以上之兵士、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之千夫長以下頭目,全數解甲歸田。”

  “五十五歲以上之將軍,全數改任文職官吏,以確保我軍的戰力一直處于巔峰狀態!”

  說到這里,王翦話鋒一轉,朝著在場的所有人,道:“諸位同僚對于此,可有什么看法?”

  這個方略謀劃出來并不是這個時候,幾乎在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只是當時正值一場驚天大戰,為了避免影響士氣,不由得停下了。

  哪怕是這一刻,王翦說出來這樣的方略,書房之中也是無人異議。

  只是這個方略一旦面臨實施,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難點。

  嬴高沉思了一會兒,心中念頭萬千,說起來,他不屬于藍田大營,他屬于關外大營,雖然他也清楚,關外大營的存在,就是為了吸引火力。

  但是,在這一刻,他作為關外大營的一員,心中還是很不滿的。

  心中念頭閃爍,見到其他人都沉默不言,嬴高不由得抬起頭看著王翦,道:“老師,如此大規模的裁撤老軍,必然是恐怖的數量。”

  “老師可否想過安置老軍將士所需的金錢數額有多大?大秦府庫能否一次承受?”

  這一番話一出,頓時讓整個書房變得更加安靜了,這一刻他們都在思考嬴高提出的這個問題。

  畢竟秦人素有苦戰,死戰的傳統,三軍將士幾乎不計較軍俸高低。

  當然了,這前提是大秦以獎勵耕戰為國策,從來不會虧待征戰沙場的將士。縱然在商鞅變法之前,大秦朝野愛惜將士也是天下聞名的。

  如今鄭國渠修成,關中眼看日漸富裕起來,再加上巴蜀之中因為都江堰而成就的米糧沃土。

  此時此刻的秦國擁有兩個天府之國,對待解甲將士自然不能虧。

  一時間,書房之中進入了討論之中,只是嬴高卻在一邊沉默著,他心里清楚,這件事最有權利的發言者是長史王綰與上將軍王翦。

  畢竟,他們對于這件事的方方面面更為了解。這個時候,嬴高只是在等待,若是最后的決定不利于關外大營的將士,他自然會出頭。

  一個時辰之后,王綰站起身來,對著嬴政一拱手,道:“王上,臣等初步商議:士卒無論戰功高下,每人以十金歸鄉;千夫長以下武將無論戰功高下,每人三十金歸鄉;將軍改任文職,每人十金作為撫慰。”

  “畢竟,大秦自古以來,凡是歸鄉則不計戰功!”

  聞言,嬴高點了點頭,對于王綰等人的商議給與了認可,秦軍素來有歸鄉不計戰功之說。

  那是因為秦軍戰功歷來單獨賞賜,每一場戰結束,便會立即稟報,由太尉府官署核實,然后封賞,從不拖延。

  王綰給出的這個數據,不至于太過于離譜,而以嬴高對于大秦朝廷的了解,如此恐怖的數量,只怕是朝廷府庫也是一時難以拿出來。

  畢竟嬴高了解關外大營,而關外大營又是老軍的主要聚集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