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歐洲市場對中式管理的熱議,大風集團被推到了輿論的前線,這個時候,大風集團開始進行第二輪輿論營銷。
2月,一個話題的熱度在歐洲始終高居不下,那就就業。
沒辦法,誰讓歐洲高層在達沃斯上非要說歐洲經濟復蘇了,那老百姓自然就要問問復蘇在哪了。
歐洲的就業問題基本算是歐洲衰敗的根本之一了,歐洲平均失業率達到11,更可怕的是,年輕人失業率突破了20。
但面對這么一個巨大的問題歐洲各國能做的卻很少,因為這跟他們的根基有關,他們走的是福利資本主義路線。
歐洲人的工資并不算高,但工作輕松,一天工作四五個小時,一年度假兩個月在一些高福利歐洲國家很常見,但在過去,發展中國家還都很窮,科技發展速度也很慢,歐洲靠著打造精英制度,利用一小部分精英來拉動歐洲科技的發展和領先足夠了。
可現在時代已經變了,想要靠一小部分精英來維持歐洲發達國家的領先已經不現實了。
另外,高福利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之所以福利高,是因為國家收的錢多,在歐元區,稅收和各種社會保險吞掉了40%以上的工資,一個1萬歐的員工,到手不到6000歐,然后員工肯定會嫌工資低,可老板也沒轍,國家強制要求交這些錢企業家能怎么辦呢,不交公司得被罰死。
說白了,人都是貪得無厭的,又想要高工資又想要高福利又想工作輕松,什么都想要,那既然你們這么貪,歐洲企業家只能做出更為理智的決定,把就業移出去,像華夏人力成本又低,干活又努力,何必繼續在歐洲招人。
而失業后很多人其實也挺淡定的,因為有失業救濟金,有些國家的失業救濟金能達到正常工作工資的70。
老百姓不愿意遷就企業,寧可沒工作也絕不干苦活累活。
企業不想再伺候這些大爺,把就業崗位都搬出去,本土一年接著一年的裁員,能少養一個大爺就少養一個大爺。
一個惡性循環就形成了。
可問題是,年輕人都不工作,慢慢的也就廢了,年輕人廢了,國家也就廢了。
而年輕人還要去網上發泄,孟謙隨意打開那邊的熱搜就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評論。
“我們被我們的本土企業拋棄了,他們扼殺了我們的工作,摧毀了我們的夢想,讓我們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我的國家正在拼命的把我往外推,之前還只是把制造業搬出去,現在連精英的工作都要搬去米國,我們現在只能選擇失業。”
看網上的評論總感覺都是企業的錯,但讓這些人多干點活他們馬上就要游行了...
有些東西感覺很難有完美的模式。
在一片怨念中,孟謙來到2014年歐中行的第一站,愛爾蘭,來到愛爾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訪了圣三一學院、都柏林大學以及科克大學。
在最后一站的科克大學,孟總做了一個演講,“不愧是世界頂級的STEM大學,我在這里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你愛爾蘭一定會成為一個對世界來說極其重要的科研中心,因為這里有你們...”
孟謙的完整演講就是一碗大補雞湯,但雞湯這種東西對年輕人來說就是有用,尤其是的對有夢想的年輕人來說。
結束了愛爾蘭大學行程后,孟謙去跟愛爾蘭的官府代表們們吃飯去了,這一晚,孟謙跟愛爾蘭的官府代表們聊了什么大家并不清楚,但大家能看到動作,因為就在第二天,孟謙跟愛爾蘭的官府代表們一起去了一趟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因為特殊的存在,平時其他歐洲國家很少關注,但就因為孟謙先是高調跑了一趟愛爾蘭又馬上高調轉向塞爾維亞,一些平時大家不太注意的事情曝光在了媒體之下。
當歐洲失業率高達11的時候,塞爾維亞的失業率是4.3,而塞爾維亞年輕人的失業率是2.7,更重要的一個數據是,塞爾維亞STEM失業率只有0.8。
所謂STEM,就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門學科的統稱,STEM水平一般往往也就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
當歐洲失業率高達11的時候,歐洲的STEM失業率只有2,這是最好看的一個數據,但這并不是因為歐洲在這個領域的就業工作做的有多好,只是因為這個領域的發展太快,人才缺口太大。
而這個領域,正是大風集團的專場。
來到塞爾維亞,孟謙開始向愛爾蘭官府代表展示大風集團的海外合作三部曲。
跟所有跨國企業一樣,大風集團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分公司開過來,這就已經提供了一批崗位了,當然跟后面的動作比這并不重要。
大風集團干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培養人才。
而大風集團在塞爾維亞教育問題上所做的一切震驚到了愛爾蘭方面的代表。
像微軟英特爾這樣的企業也會培養人才,但前提是先去本土高校挖自己喜歡的人進行二次培養。
但大風集團不一樣,大風集團直接把在華夏培養人才那一套帶到了塞爾維亞,深入塞爾維亞高校輔助教學,提供信息化教學方案拓寬教育渠道,同時,豐宇飛旗下的教育機構跟著來到塞爾維亞,為塞爾維亞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再教育和深度培訓機會。
企業,培訓公司,高校實現了前面貫通,培訓機構的人有機會到高校來聽課,到企業去實習,高校的人同樣可以去培訓機構參加教育,也可以去公司實習,而企業的人也可以到高校進修,或者到培訓機構充電,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三角關系。
提升了高校教育的實踐性,提升了社會教育的資源性,提升了企業跟人才的性。
教育,幫助塞爾維亞培養出了更多的人才,接下來就是大風集團的第三步,培養公司。
按照正常人的理解,或者說按照過往的經驗,大風集團花這么大精力搞人才培養最后肯定是為了把這些人才攬入自己的公司。
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大風集團在塞爾維亞幫助建立起了一批科技企業,其中,塞爾維亞現在已經有了10家估值或市值超過20億米元的科技公司。
其中有三家機器人公司都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了。
而通過教育培養出來的那些人,一部分確實進了大風集團,另一部分則去了這些本土企業。
愛爾蘭官府代表下意識的去了解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企業是不是都是大風集團控制的,結果并不是,這些企業基本都有大風集團的股份,但除了少數幾家公司外,其他都是純粹的股東。
而且隨著塞爾維亞科技公司發展都已經到第三代了,很多新生企業其實跟大風集團一點關系都沒有了,但他們可以獲取到大風集團帶來的教育紅利。
“孟先生到底想要做什么?”在了解了這一切后,一名愛爾蘭官員問出了這么一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問出來對方就后悔了,因為這個問題帶著很濃重的個人情緒在里面,是對大風集團這種無私的質疑,是非常不該出現的一個問題,但有些偏見就是容易自然而然的展現出來。
孟謙倒也不介意,而且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問出來挺好,“愛爾蘭的龍頭企業會不會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幫助愛爾蘭更好的建設?”
“當然會啊。”
“為什么呢?”
“這是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
“那不就完了,大風集團是一家跨國集團,我們面對的是整個世界,所以讓這個世界都變得更好,這是我們的全球社會責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