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請放心,這件事的結果無論是好是壞,宋家一力承擔。”
  “絕對不會牽連到大人!”宋青苑保證道。
  “只希望大人批塊地給我們建村,讓我們能安置災民。”
  趙縣令板著臉,坐在書桌后面不說話。
  宋青苑見狀,悄悄對著宋老爺子使個眼色,宋老爺子會意。
  昂聲道,“大人,我宋家愿立政令狀!”
  政令狀?
  趙縣令的眉毛動了動。
  “對,就是政令狀!”宋老爺子鄭重的點頭。
  “我宋家以兩封圣旨做擔保,接下賑濟災民的事。”
  “無論這件事情的功過與否,皆與趙縣令無關,還請縣令大人成全!”
  話說到這個份上,趙縣令微微動容。
  “既然宋縣丞執意如此,本官也不好多勸,總之你們……”
  “你們宋家好自為之吧!”
  “來人吶,上筆墨紙硯。”
  宋青苑,宋老爺子祖孫倆對視一眼,心里明白,這是同意他們寫政令狀,接手災民之事。
  不一會的功夫,兩份政令狀書寫完畢,趙縣令,宋老爺子同時蓋上自己的大印,各執一份。
  以后災民一旦出現事故,宋老爺子將負全責。
  同樣……賑災之功,趙縣令也別想分去半分。
  “如此,多謝了!”宋老爺子微微頷首。
  趙縣令擺擺手,無奈的打發了祖孫二人。
  縣衙外。
  宋老爺子一臉凝重的看向宋青苑,“苑兒,賑災之事你有幾分把握?”
  他們宋家這次可謂是賭上了全部,成了,他或許還能在有生之年再進一步。
  若是敗了,宋家積攢下來的一切,就此煙消云散。
  “豪賭啊!”宋老爺子深深感嘆。
  “爺不必擔心。”宋青苑微微一笑安慰道。
  “有多大的能力,辦多大的事,只要咱們量力而行,就不會出現差錯。”
  “爺覺得,咱們宋家現在的能力,養上百名災民可有問題?”
  宋老爺子搖頭,“不成問題!”
  宋家作坊無數,把災民安排進作坊干活,讓他們循環起來,自給自足,上百人絕對不在話下。
  就是他們什么也不做,他這個孫女也養得起這些人。
  “苑兒的意思是……”宋老爺子有些懂了。
  宋青苑點頭,“我就是這個意思!”
  “咱們回去計算一下,憑咱們宋家的能力,一共能安置多少災民,只要不超出這個范圍,就不會出問題。”
  宋家如今起步不久,若說讓她安置上萬人,這是開玩笑,絕對不可能的事。
  但若說給千八百人活路,還是可以的!
  日落時分,宋宅書房。
  大郎,三郎撥動著算盤,飛快的計算著銀錢,糧食,以及要收留人口的情況。
  這次宋青苑計策很簡單,以工代賑。
  “一戶按十口人算,在餓不死的前提下,每年的開銷需要三到四兩銀子。”
  “朝廷獎勵的一百兩黃金,至少能幫助三百戶解決一年的溫飽。”
  三郎揚起頭,“轉年開春荒地開出來,他們可以租佃土地,就能自給自足。”
  “一千兩銀子三百戶。”宋青苑在書房內來回踱步。
  “我再拿出五千兩,其中一千兩能在幫助三百戶,另外三千兩,購置荒地,讓災民開荒。”
  “剩下的一千兩作流動資金,以應不時之需。”
  “爺!你覺得怎么樣?”
  宋老爺子蹙眉,“這樣加起來就是六百戶,好幾千人,不少了……”
  大郎接話,“咱們先行動起來,把縣城外面的災民先安置好。”
  “至于以后,咱們手頭上銀子到底夠安置多少災民的,看情況再來計算。”
  “爺!你看怎么樣?”
  “行!”宋老爺子點頭,拍板做了決定。
  “咱們走一步看一步,但是你們都要記住一句話,適可而止!”
  “咱們宋家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的事,不可不出頭,但是也不可強出頭,做那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爺!我們明白。”眾人同時應著。
  “二哥,糧食的事就交給你了。”宋青苑轉頭看向二郎。
  如今城外災民如此多,南方各地又受了災,糧食漲價是必然的。
  不過好在北方沒問題,二郎帶著商隊去北方購置糧食,肯定比在榆林縣買要便宜很多。
  同時也能保證糧食流通,不至于引起物價上漲。
  “這事包在我身上。”二郎一拍胸脯。
  “別的我干不了,跑商這種事我在行,走了幾次路早就熟了。”
  “哪個縣,哪個城,誰是賣糧大戶,都在我腦子里記著呢。”二郎點了點自己的頭。
  宋老爺子滿意的笑了,他這個不著調的孫子,如今也有了出息。
  他們宋家人才濟濟,他無愧于列祖列宗。
  “好!”宋老爺子拍了拍幾個孫子的肩膀,“你們都是我宋家的好兒郎!”
  “咱們家的將來,就指著你們了!”宋老爺子給幾個孫兒鼓勵性的打氣。
  之后又道,“這次二郎去北方置辦糧食,把你爹你三叔都帶著。”
  “再在村里找些好手,多雇傭些牛車一起跟著過去,人多力量大,爭取一次多拉回來些糧食。”
  “晚了……容易出變故。”
  “爺!我懂,你放心吧!”
  二郎自信滿滿的道,“我肯定會在糧食漲價之前,先收購一批回來。”
  “行!”宋老爺子點頭。
  轉頭吩咐田大奎,“大奎明天去縣里糧食店,盡可能多的買些糧食。”
  “咱先預備出來,等著二郎的糧食一到,就能供應上。”
  “是!老爺子!”田大奎躬身應下。
  第二天,宋青苑和宋老爺子先去了縣衙。
  在趙縣令桌前,圈定了土地,就是趙縣令劃給他們安排災民的地方。
  地方不遠,就在榆林縣附近,沿著河道向宋家村的方向,走一兩畝地的距離大概就到了。
  “如此,謝過縣令大人。”宋老爺子拱拱手。
  趙縣令這次沒小氣,給劃的村基地還算不錯!
  離縣城夠進,地勢也較為平坦,很適合老百姓在此建房。
  搞定了這邊,宋青苑又拿出三千兩,去圈荒地。
  而后立刻去縣里的醫館請郎中。
  順便派人通知了李郎中,帶著宋家私塾收的幾名郎中學徒,一起趕來縣城幫忙。
  縣城外。
  宋老爺子當著城外眾多災民的面,當眾宣布,“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