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漢發展的方向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岳父是劉邦

  近一個時期趙國政通人和,趙國的政府機構得以自動運行,對大王張敖來說是難得的事情少的時段。

  朝中的大臣對大王也很滿意,大王參加完了先皇的葬禮和新皇的登基典禮,安全的返回了趙國,又搞定了公主新得到了封地,封地雖然名義上是送給公主的,但公主與大王并不貪財,在新封地東萊郡的稅賦以及發現的金礦的收益都歸入了朝廷,使得朝廷的財務狀況大為改善。為此大臣們對大王一片贊揚之聲,也就沒有心思管大王干什么了。

  所以當趙王張敖組建戲班唱戲,建立報社什么的,大臣們都沒人提反對意見,覺得大王好玩就玩好了,現在的趙國有足夠的財富供大王玩樂。

  到后來趙王張敖要組建遠洋公司,到海外尋仙,大臣們就坐不住了,主要是組建一支龐大的艦隊太費錢了。

  為了阻止張敖這個荒謬的想法,趙國的老臣貫高、趙午、孟舒來到王宮之內規勸趙王張敖。

  “大王,趙國這幾年雖然日子好過一點兒,卻沒有富余的財力到海外尋仙。”說這種引大王不高興的話,往往是由丞相貫高開頭的。

  趙國相比其他諸侯國要富裕的很多。這幾年趙王張敖大力鼓勵農耕,為農民提供農具,大力興修水利工程,普及優質種子,推廣施用農家肥,使得趙國的糧食產量大增。而且通過販賣食鹽、鐵器、布匹等商品,使得趙國賺了不少錢。

  但是趙王張敖卻沒有存錢的習慣,每年的花錢計劃都定的緊緊巴巴。按趙王張敖的說法,錢財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發揮作用。這也造成了趙國百姓富有,趙國的朝廷如果在年初沒有計劃,需要進行一個重大項目時往往拿不出錢來。

  “這次行動我不準備讓朝廷出錢。”趙王一句話,把貫高接下來的話都堵了回去。

  “難道大王想自己出錢。”這次貫高臉上充滿了笑容,只要不讓朝廷出錢,貫高就沒了壓力。

  貫高說讓趙王張敖自己出錢實際上是一句玩笑話,張敖比一般的人確實有錢,可比那些王宮的寶庫中充滿了金銀珠寶的諸侯王來說要窮很多,張敖無論如何也養不起一只艦隊。

  “這是一次賺錢的行動,所以我肯定要出錢的,我也想讓我的錢變多,沒準這次行動之后我就成為了最有錢的諸侯王了。”趙王張敖在執政后盡量把朝廷的財產與他本人的資產分割開來。現在趙國王室的支出也是在年初造好預算的,張敖不能向朝廷要更多的錢,想要增加自己的資產,張敖只能通過經營活動。

  “出海尋仙還可以賺錢?”貫高等人精神馬上集中了起來,他們要防著被張敖忽悠,同時也不能放過賺錢的機會,任何時候朝廷總是處于缺錢狀態,賺錢的機會怎能放過。而且經驗告訴貫高他們,張敖說能賺錢的項目最后都賺了大錢。

  “你們難道沒有看《邯鄲時報》嗎?”張敖看著幾個老臣,心想他們是不是與時代脫節了。

  “報紙我們見到了,內容沒有仔細看,我們太忙了,又不去商店買東西,看那些干什么?”朝中的大臣是很忙的,有看報紙的時間還要看報告呢。

  “你們最好看看,并且要養成看報的習慣。”張敖發現自己有點兒失誤了,光想著怎么向底層百姓推廣報紙,卻把朝中的大臣忽略了。

  “上面寫了什么?”大臣們接過張敖遞過來的報紙看了起來。

  “邯鄲遠洋公司,大王真的要做買賣?”貫高看完了報紙終于明白了張敖的意圖。

  “真的會有人愿意入股拿錢出來嗎?”太傅趙午問道。

  “我肯定會帶頭投錢進去的,其余的就看想發財的人多少了。”趙王張敖對于能募集多少股份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出海真能賺錢?”孟舒有點兒不放心的問道。

  “報紙上所說的海上的大魚,以及香料什么的都是真的,不過我啟動這次行動的主要目的不是這些,而是為了一個叫倭國的地方。”張敖見在場的都是趙國權利核心人員,就不介意說出行動的真實目的。

  “倭國?”就連貫高等人也沒聽說過這個地方。

  “倭國是由大海上一個個的海島組成的。地方很大,人口也不少,不過他們的生活水平還是很低的,只是在秦國的時候有中原的百姓,漂洋過海到了倭國教會了倭國人種植水稻,才使得倭國的發展快了起來。”張敖對倭國的情況也不是十分了解,只是知道現在的倭國還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態。

  “倭國現在有國王嗎?”貫高也很關心倭國現在的狀況。

  “倭國現在應該還沒有統一的國王,各地還處于一片混戰之中。我就是想借這個機會逐步占領倭國的各島,以消除倭國將來對大漢的威脅。”張敖覺得倭國正處于快速發展的起步時期,現在用最小的代價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

  “倭國能對大漢造成威脅。”孟舒覺得大王說話一向靠譜,可這次的話卻有些不太對,遠在海外的倭國怎么會威脅到大漢。

  “世事無常,如果有可能我們應該把一切威脅大漢的可能都消滅在萌芽狀態。”張敖覺得這事很難說明白,不但孟舒不相信,即便是千年之后,危險已經在眼前了華夏還有人不相信有這種可能。

  張敖之所以非要造船出海,也不全是為千年以后的事情擔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改變一下大漢發展的方向。自古以來中原地區的王朝都是努力的在陸地上探索,努力的擴大著生存空間,他們發展的方向一般是向西向南。最后才有了秦漢統一的廣闊領土。其在東邊茫茫的大海阻止了他們探索的腳步,這一停就是上千年。張敖想如果大漢能夠把勢力范圍擴展到海上,以獲得更多的資源,當與草原上的野蠻人死磕時會不會占了上風,許多歷史的悲劇也就可以避免了。

  “大王準備派誰去執行這次任務呢?”任務的成敗與執行人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太傅趙午想聽聽張敖選派的人手來判斷任務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