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六十章 我的艦隊在哪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岳父是劉邦

  齊王劉肥為了不讓張敖得到東萊郡的土地,封鎖了由齊國通往東萊郡的道路,最后引得趙王張敖將軍隊弄到了齊趙邊境。這時齊王劉肥又怕了,他害怕趙王張敖不顧一切的打過來,齊國的軍隊肯定不是趙國軍隊的對手。

  “大王莫慌,開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們先表現的強硬一點兒,如果趙國派使者過來交涉此事,我們再跟他們扯皮,不說讓過,也不說不讓過,再派人到太后那里告趙王張敖的狀,說張敖以勢欺人。這樣一來二去就會拖很長時間,東萊郡的百姓沒有人管理,沒有外部運進去的糧食,肯定會亂成一團。”曹參見與趙國已經交惡,現在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我這就給太后上奏折,來個惡人先告狀。”劉肥興奮的說道。

  “大王慎言,好象趙王張敖才是惡人。”曹參對于劉邦一脈的沒文化也沒有辦法。

  “對,張敖就是惡人,大惡人。我一定要把他的惡行全都告訴太后。”齊王劉肥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告張敖的狀上。

  “這齊王劉肥真是不開竅,恨不得真派兵打過去。”趙離向趙王張敖匯報著情況,趙國派出的使者帶回來的消息不樂觀。

  “看來齊王劉肥是算準了我們不愿意真動手,還要大家一起到太后那里去講理。齊王劉肥可以胡攪蠻纏,我們卻沒有時間拖下去。”趙王張敖翻看著報告對趙離說道。

  “接下來我們怎么應對,要不然打一下給齊王劉肥一個教訓。”趙離年輕氣盛,這幾年跟著張敖更習慣用暴力說話。

  “還沒有到非用武力不可的時候,國與國之間的斗爭可以采取多種手段,受到的傷害都要用小本記下來,選擇合適的時機再報復回來。對于齊王劉肥不讓我們接管東萊郡,我們還有更好的辦法。我的艦隊在什么地方。”說最后一句話時趙王張敖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張敖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國際上發生什么事,某大國的總統總要來這么一句。現在張敖手下雖然只有幾十條木船,卻比其他人多了一個選擇。張敖相信終歸有一天,他的艦隊所到之處,就代表了正義。

  “艦隊已經從朝鮮半島返回,現在正在海河河口的港口內維修。另外建在海河口的船場又有幾艘新船建造完畢可以加入艦隊了。”趙離聽張敖提起艦隊,已經明白張敖下一步要采取的行動。所以特意將艦隊的力量得到加強報告給了張敖。

  “船場的造船速度又加快了。”張敖感到很是欣喜。

  “這主要得益于鋸木廠使用了大王改進后的水力鋸木機械,還有就是煉鐵廠冶煉出了質量更好的鐵料,海船上使用鋼鐵零件的地方越來越多。”趙離找出有關船場的報告交給張敖。

  “干的不錯。”張敖看完報告后稱贊道。

  這幾年張敖一直致力于將趙國的手工作坊向真正意義上的工廠轉化。在此之前通過國家的力量也可以將大量的工匠集中在一起生產出大批的武器,卻還是改變不了手工作坊的本質。

  工廠與手中作坊的根本區別就是各種機械的使用以及工人的協同勞作。最明顯的標志是使用人力畜力以外的力量進行生產。

  張敖通過建造堤壩抬高水位使用水輪機已經做了許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張敖并沒有就此滿足,而是對工廠中的機械不斷進行改造。

  現在趙國制造的水輪機已經越來越輕便,工作效率越來越高了,這主要得益于上面使用的鋼鐵零件越來越多,能夠承受更強大水流的沖擊。

  張敖發現工廠離不開動力,初級的動力實際上就是讓一切轉起來。張敖通過建造水輪機有了基本的旋轉的力量,然后又研制出了鋼鐵的齒輪和傳動軸,把這個旋轉的力量傳遞到鍛錘、木工車床、以及分割木材的鋸子上。現在造船廠制造船板要容易的多了,成本也大為下降,造船的速度提升了許多。

  “下一步我們準備怎么辦?”張敖看著手中的材料一時間有點兒想遠了,經趙離提醒才回過神來。

  “調集一支準備駐扎東萊郡的部隊,以及準備派往東萊郡任職的官吏全部到海河河口的碼頭集結,齊王劉肥不讓我們從陸上去東萊郡,我們就從海上走。我要親自去一趟東萊郡,劉肥舍不得把東萊郡給我們,我們要把東萊郡建設的更好,讓齊王劉肥更加后悔。”張敖頭腦中已經開始構想消弱齊國的計劃。

  張敖在齊國這件事上如此用心,并不完全因為東萊郡這塊土地,主要原因是還在于齊國始終是各諸侯國實力比較強大的存在。在太后呂雉歸天之時誅滅呂氏的力量,在朝廷上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在外邊主要就是齊國,雖然齊王劉肥沒命活到那個時候,繼承齊國王位的劉襄起了帶頭作用。趙王張敖不想讓齊國這支勢力發展起來。

  調集準備駐扎東萊郡的軍隊很容易,派往東萊郡任職的官吏也早已挑選完畢,所以當張敖趕到海河河口的碼頭時,所有人已經登船完畢,艦隊整裝待發。

  張敖登上艦隊的旗艦,船上的官員趕緊過來迎接。

  “海上風高浪大,大王沒必要跟著我們一起冒險。等我們將東萊郡治理好了,再請大王去檢查即可。”張敖新任命的東萊郡的太守狄風代表眾官員向張敖說著關心的話。

  “你們不用擔心,箕子朝鮮我都去過了,由此乘船到東萊郡沒有什么困難。你們第一次乘船在海上旅行,做好吐的準備就行了,吐著吐著就習慣了。”張敖想起自己為了適應海上的生活,差點兒把胃吐出來的情景,對官員們深表同情。

  “吃苦我們不怕,只要能夠為趙國,為大王出力,死我們都不怕。”上船前官員們已經被普及了一些海上旅行的知識,對于困難早有準備,他們這樣說倒不全是拍張敖的馬屁,燕趙男兒天生就有這種迎難而上的勇氣。

  “說的好,我們這就起航,向大海進發。“張敖被眾人情緒感染,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下達了出發的命令。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