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三十七章 理論與實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岳父是劉邦

  來人正是名士于祁的弟子,于祁這么多年來苦心經營在士人中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特別是他的弟子門人更有許多崇拜者,他們都快將于祁與先賢并列了。,

  這次張敖當面批駁于祁,又頒布告示指責于祁,令于祁的崇拜者很是不滿,覺得要為老師做點兒什么。這位名叫許承德的弟子是行動最積極的。

  許承德來到邯鄲就是想找機會面見張敖,直指張敖的錯誤,即便因此獲罪也在所不惜。

  “于祁是不是不學無術并不是我說就可以定論的,你們可以看看他幾十歲的人了,可曾為這個社會做過什么?當秦王暴虐,天下英雄群起抗秦時,他在做什么?在家中,而孔子的子孫卻帶著禮器加入到了抗秦的隊伍之中。”

  眾人聽張敖的話似乎有點兒道理,畢竟孔子的第代孫孔鮒加入了起義軍并戰死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有上戰場的勇氣,當天下平定,廣大百姓需要官員引導過上好日子時,于祁在干什么?他在家中,而且還阻止其他人出來為國效力,他這么多年來未曾為百姓作出一點兒貢獻,怎么能得到百姓的尊重?”張敖抓住了于祁不肯出山作官這一點狠批。

  “可是我的老師如果參加大王的考試,作出錦繡文章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不能說我的老師沒有本事。”許承德還在堅持。

  “于祁在家中這么多年,當然不是一無所獲,寫寫文章,發表點兒議論肯定沒問題。,但其所學與所圖嚴重不匹配。以他的能力在朝廷中做一個普通小官沒準可以勝任,但他要的是指點江山,讓本王對他言聽計從。本王不是聽不得別人的意見,朝廷之內向本王提建議的大臣很多,本王為什么能聽,因為那些臣子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親自去干發現了問題,然后提出了解決辦法。這樣臣子的建議我不聽,非要弄一個沒有干過一天實事,所有想法都是臆斷的人位居眾臣之上,對本王也指手畫腳來決定趙國的命運前途?”張敖最恨的就是這些士人總覺得自己天生就比別人本事大,一個個總幻想著自己能夠成為國師,天下人辛勤的勞作還不如他噴出的唾沫星子管用。

  許承德的勇氣已經用盡,一時不知說什么是好。畢竟他的老師平日所講都是些大道理,聽的讓人熱血沸騰,但真的沒干過什么實事。

  “想要知道我講話的對錯,你們可以努力參加這次考試,哪怕最后被授予了一個小官,你們干一段時間看看講大道理與做實事哪個更難。天下百姓急需的是能改變他們生活的官吏還是講大道理的士人。趙國的官員干的不好會被辭退,自己干的不開心也可以自己辭職,等你們把道理弄明白后隨時都可以離開。”張敖努力想把眾人引誘到官員隊伍中來,實際上人們一時適應了某種生活想要改變是很困難的。

  “大王,如果我用老師所教導的知識把官吏的事情做的很好,是不是說明老師的道理有用,到時大王會不會向老師道歉?”許承德梗著脖子仍在堅持。

  “那是當然,如果于祁的學生中有人利用他教導的道理把事辦的很好,說明于祁的道理有用,那他就是不學無術了,我可以向他道歉,前提是要有這樣的人。”理論知識當然重要,但張敖不看好于祁的理論。

  “我就要成為這樣的人,希望到時大王不要忘記今日之約定。”許承德強硬的說道。

  “好,我不會忘記。為了更好的對比,過些日子我要寫一些各方面知識的書,到時看一看是我所寫的這些知識有用,還是于祁幾十年鉆書本的理論有用。”張熬早就想把自己頭腦中的知識整理一下,讓大漢人的知識水平跨越式發展。現在看來此事要抓緊了。

  在場眾人深感許承德膽子大之外,也希望許承德能贏,只有那樣才能證明他們刻苦不是做了無用功。至于大王張敖說也要寫書,大家并沒有當回事,大王地位當然尊貴,這學問大的能夠著書立說就沒有人相信了。大王還是做好大王吧,沒必要與士人一爭高下。但大王與許承德的賭約大家都記住了。

  許承德言辭激烈的向大王張敖提問,弄得其他人都不敢開口了。雖然大王臉上沒有不快的表情,可誰能分辨是不是大王涵養功夫高,還是表演水平高。

  張敖覺得氣氛有點兒壓抑,馬上進行引導,有人又提出了幾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氣氛才又活躍了一點兒。

  “今天既然說到了理論,我就講一點兒真正有用的理念,我要講的是調查研究的理論。”

  張敖要講的調查研究的理論實際上來自于后世的偉人,偉人不僅親自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而且還寫成文章教導大家怎樣進行調查研究。關鍵是文章一點兒也不空洞,不但擺事實講道理說明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還講了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那才是理論和實踐想結合的典范。

  張敖相信自己面對的實際上已經是這個年代的精英,如果交給他們正確的理念,他們的理解沒準比張敖還要透徹。

  隨著張敖的講解在座之中有人開始思考,張敖為他們指出了思考問題的一個新方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提法似乎與他們去先賢文章中去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完全不同。

  大王還是有點兒真才實學的,應該與他那個只會罵人的岳父不一樣。聽講的學員中忽然有了點兒感悟,覺得在這樣的大王手下干活應該有點兒前途,沒準還能學到些東西。

  張敖的課時講完了,學員們在散去之時都一副思索的表情,有人是在消化張敖所講,有人則在想將要舉行的考試會不會考這些東西。

  講完課張敖并沒有急于離去,而是坐在那里思考,在大漢國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理論,才能將國家建設的更加富強,百姓生活才能更幸福,一時之間張敖也難以得出結論。

  “趙離過來,咱們商議一下學校的擴招問題。”張敖只能先解決眼前的實際問題。11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