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第一零一零章解釋 楊振從方光琛這里了解到了更多消息之后,對于自己離開旅順口期間關內局勢的演進,總算有了一個總體的把握。
而且,由此他也意識到,他自己之前想方設法促使延后甚至是避免開打的松錦大決戰,看來最終依舊是難以避免的。
因為從他已經了解的情況而來看,他的出現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關外的局面,但是對關內局勢的影響卻微乎其微。
不僅歷史上截斷漕運的李青山之亂依然爆發了,而且關內剿匪的戰局并沒有因為遼西部分兵馬的南下以及金海鎮忠義歸明軍的加入而發生什么根本的改變。
這也就意味著,原時空促使崇禎皇帝以及京師朝堂上的大臣們下決心盡快結束遼東戰場僵持對峙局面的因素一個沒少,全都出現了。
當然了,令楊振略感欣慰的是,這一世與原時空畢竟不同,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已經有了不小的成效。
至少眼下洪承疇帶到關外的主力仍在,而且朝廷也還沒有孤注一擲調集九邊之精銳云集關外。
也因此,原時空發生于崇禎十四年八月間的那場最致命的大潰敗,這一世并沒有發生。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包括原時空在崇禎十四年七月底就已陣亡的楊振親叔父楊國柱,此時還根本沒到關外去,而是仍在宣鎮厲兵秣馬養精蓄銳。
這是令楊振最感欣慰的地方。
在原時空,到崇禎十四年十一月中旬的時候,遼西戰場上明清大決戰的大局,已經基本定了。
但是這一世,決戰尚未開始。
事實上,楊振之所以選擇在七月初的時候,渡海東征倭奴國,當時他的心底里未嘗沒有遠離是非之地的念頭。
因為前世的意識讓他無比擔心,只要他本人還留在金海鎮,還留在旅順口,不管朝廷有任何詔令,他都不可能做到置身事外。
面對紛紛擾擾的關內局面,他要么主動北上進攻清虜,發起新的對虜作戰,要么被動南下,渡海經登來往山東,去平定李青山等人發起的地方流民的作亂。
總而言之,只要他人在金海鎮,他就不可能閑著。
因為崇禎皇帝不會讓他閑著,京師朝堂上的大臣們,也不會讓他閑著。
與其如此,倒不如干脆渡海東征倭奴國。
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兩個。
一個是,他可以擴大金海鎮的地盤,為將來北伐清虜積累實力。
另一個是,他可以借此暫時避開北上或者南下的艱難選擇,為將來北伐清虜贏更得多一些準備時間。
對楊振來說,雖然與清虜的決戰是難以避免的,是遲早都要發生,遲早都要面對的,但是能晚個一年兩年是最好的。
因為他知道,原時空清虜偽帝黃臺吉的身體狀況在崇禎十五年的時候就已經很差了,到崇禎十六年的時候秋天就死翹翹了。
這一世,經歷過幾次失敗打擊,特別是經歷了豪格之死打擊的清虜偽帝黃臺吉,身體狀況比原時空更加不如,很可能會比原時空死的更早。
也就是說,這一世,清虜偽帝黃臺吉能不能熬到崇禎十六年都是一個問題。
所以,在楊振的心中,北伐清虜的最佳時機,應該是等到崇禎十六年黃臺吉將死翹翹的時候再發起。
而且楊振相信,這一世沒有了豪格的存在,同時也沒有了代善的制衡,只要黃臺吉一死,多爾袞必定壓抑不住親自上位的野心。
而只要多爾袞親自上位,不管他成功與否,清虜內部必定會陷入混亂,甚至有可能發生火拼或者內戰。
只要清虜內部陷入了混亂,不論結果如何,對楊振來說,都是滅亡清虜的絕佳良機。
一直以來,楊振在等待的,就是這種一擊必殺的機會。
然而,獵人在等待獵物向自己走來并進入自己射程的過程之中,最擔心的,就是受到意外事件的干擾。
比如楊振,他最擔心的就是當時機成熟的時候,自己被崇禎皇帝勒令離開自己布局已久的關外戰場,然后被困在關內戰場,眼睜睜看著多爾袞完成整合。
或者,是在獵殺的時機還沒有成熟的時候,被崇禎皇帝勒令提前發起捕獵的行動。
這兩種局面,不管是哪一個,都不是楊振所希望看見的。
而要避免出現這樣的局面,楊振就只能想方設法自己造勢,以便掌握主動權。
也就是說,既然從各方面的形勢來看,北伐清虜,與清虜決戰,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不如干脆把北伐清虜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楊振之所以當眾提出在崇禎十五年的四五月間預備北伐清虜,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方光琛所提及的蘇州府旱災蝗災與米價飛漲、流丐滿道的情況,以及中州剿賊戰場形勢惡化的情況,更加堅定了楊振的這個設想。
一方面,一向號稱富庶甲于天下的江南地區,都已經這樣了,那么朝廷的財政崩潰,也就近在眼前了。
另一方面,在中州剿賊戰場形勢繼續惡化的情況下,朝廷需要征發或者調集大批兵力加入剿賊戰場,自然不可能再聽任大批兵馬在關外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總而言之,楊振斷定,自己雖然成功地把與清虜決戰的發起時間拖過了崇禎十四年,但是以眼下的形勢看,肯定拖不過崇禎十五年了。
既然如此,那就干吧。
楊振這次把潘文茂、王守堂一起叫來議事,原本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因為除了要了解關內的形勢,他還必須要了解一下金海鎮自身槍炮彈藥的生產與儲備情況。
“諸位,關內形勢演化到這個地步,朝廷財政恐怕已難以為繼,圣上與京師朝堂必不能再容忍關外大軍空耗糧餉卻置身事外。
“接下來,朝廷要么舍棄關外調兵南下一心安內,要么北伐清虜全力一搏,然后調大軍入關全力撲滅流賊。二者必居其一!
“本都督雖然曾向圣上進獻安內攘外之計,傾向于攘外必先安內,但是我觀當今形勢,一旦我關外大軍奉調關內平賊,清虜勢必將會成為最受益的一方。”
楊振說到這里的時候,停頓了下來,目光從在場的這幾個絕對的心腹人物臉上一一看過去,最后斬釘截鐵地說道:
“這一點,絕對不能允許!”
聽見楊振這么說,在場諸人盡皆點頭不語。
有了楊振剛剛所說的那么多話,他們其實已經明白了,楊振并非老話里所說的那種忠臣孝子。
在楊振的心目之中,不管到什么時候,滅亡清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至于風雨飄搖的京師朝廷,風雨飄搖的大明江山,或者更準確地說,風雨飄搖的老朱家的位子,是排在滅亡清虜這件事之后的。
如果是在兩年前的這個時候,楊振敢于流露出這樣的想法,那么在場幾人當中除了方光琛之外,其他人必不會這樣無動于衷,覺得理所當然。
有的甚至可能會覺得楊振大逆不道。
但是現在,一向最看重忠孝節義的老將張得貴也潛移默化默默認可了楊振的想法。
忠孝節義,也是要看對誰講的。
對他們這些抗虜抗了快一輩子的人來說,滅亡清虜的重要性,顯然要高于奉調入關剿滅流賊的重要性。
如果在二者之間只能選一個,他們顯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滅亡清虜。
對他們來說,滅亡清虜是天下大義,也是楊振常常告訴他們的遠高于個人其他私德的民族大義。
這才是真正的大忠孝,這才是真正的大節義。
“都督不必多解釋,這一點,我老張明白,在座的各位,也都明白。咱們跟隨都督多年,早已經惟都督馬首是瞻,都督怎么說,咱們就怎么辦,絕無二話!”
“正是,都督怎么說,咱們就怎么辦,絕無二話!”
“沒錯,咱們都明白,都督不必解釋許多!”
“就是,都督解釋來解釋去,反倒像是把咱們當成了外人一樣!”
隨著張得貴率先出言表態,在場其他人,也馬上或笑或嗔的跟著張得貴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好,既然這樣,我也就不說那些廢話了。不管關內風云如何變化,明年春,我們要集中主力,北伐清虜,而且不滅清虜,絕不收兵,從現在起,大家就要著手準備!”
“謹遵都督號令!”
楊振話音一落,在場諸人盡皆起身,抱拳行禮,轟然領命。
楊振見狀也從椅子上起身,與站在一旁的方光琛對視一眼,隨即哈哈一笑,一邊連聲說著“好”“好”“好”,一邊示意諸人繼續落座說話。
待心潮澎湃的諸人重新坐定,楊振看了看張得貴,然后又看了看潘文茂和王守堂,最后把目光落在了王守堂的身上。
“大家贊成明年春全力北伐清虜,本都督十分欣慰,但是贊成北伐是一碼事,北伐能不能成功,卻是另外一碼事。
“你們都知道,本都督很少上趕著去做沒有把握的事,也從來不會上趕著去打沒有把握的仗。既然要打,那就要不惜一切代價取得勝利。
“王總提舉,你父子一直領著制鐵所,領著銃炮鍛制鑄造的差遣,本都督不在家這幾個月,在火槍火炮制造方面,可有新的進展?”
楊振回到金海鎮后,除了急需了解關內關外的局勢變化之外,他最想知道的,就是槍炮彈藥的生產儲備情況了。
今天把王守堂這個主管冶鐵鑄炮以及火槍制作的制鐵所總提舉特意叫來,為的正是這個。
而王守堂本人對此當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早早地就做好了準備,只等著楊振開口詢問了。
“回都督的話,自從都督上次叫人不遠千里不惜重金,將那本寶書,就是《天工開物那本寶書,購置回來交給卑職父子以來,咱們制鐵所上上下下,于冶鐵煉鋼方面,已然精進了不少,雖不能說是今非昔比,但是絕對勝過以往多少倍——”
“行了,你別說那些虛的,你就說一說,我不在旅順口這段時間,你們制鐵所幾處槍炮廠,一共造出來多少門堪用的大炮,造出來多少桿刊用的火槍吧!”
“這個——”
王守堂本想著借著楊振親自詢問的時機,好好為自己還有自己的兒子徒弟們表一表功勞呢,甚至也有好好拍一拍楊振馬屁的意思,沒想到他剛一張口就被楊振給打斷了。
還好他事先做了準備,所以王守堂只是在一個短暫的愣神之后,立刻就又笑著說道:
“是老朽啰嗦了。這幾個月,托都督的福,單是咱們旅順北城的槍炮廠,共鑄成清虜天佑助威大將軍那樣的重炮一百二十門,崇禎十二年松山式樣的沖天炮二百四十門,新制魯密銃式樣燧發火槍兩千一百桿,借用其他各類鳥槍銃管改造而成的燧發火槍三千四百桿。”
“還有其他嗎?”
楊振聽了王守堂的這番匯報,先是點了點頭,隨后馬上就又追問了一句。
王守堂見狀,意識到楊振對旅順北城槍炮廠拿出的這個清單并不是很滿意,立刻站起來補充道:
“都督先別著急,卑職剛才所說的,只是咱們旅順北城的產量,除此之外,制鐵所在云從島那邊的冶煉廠、槍炮廠,也已經開爐冶鐵煉鋼造槍鑄炮了。
“卑職犬子,一個月前曾經來信說,那邊鑄炮的鐵模皆已備好,可以說萬事俱備,到年底前,也能有至少二百門各款大炮的產量!甚至大小銃管,也能做到每月三四百桿堪用的數量!”
“嗯,還有其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