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日,楊振以大明征東將軍欽差鎮守金海、登萊等處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金海伯的名義,發布了全面春耕春播的命令后,整個金海鎮所轄各路立刻行動了起來。
從北邊的復州到南邊的旅順,從西邊遼東灣的各島,到東邊黑水洋上的各島以及云從島以北海岸上的鐵山、定州、安州附近地區,全都開始了崇禎十四年的春耕春播。
至于遙遠的瀛洲島方面,就更不用說了,他們過了清明就已經在仇廣義、陳書農等人的號召下,先行一步開始了春播。
當然了,這次春耕的田畝面積,由于剛剛開始,協理營務處尚未統計上來。
但是金海鎮所轄各路各地區新接收新安置的戶口數,卻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統計數目。
方光琛、吳朝佐以及李吉他們,長期守在登州等處,他們所做的事情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要把接收到的流民的情況提前搞清楚。
凡是拖兒帶女有家有口的流民家庭,經過隔離檢疫之后,一律編戶分屯,優先接收安置。
而那些跑單幫的,則在經過隔離檢疫之后,就地編入各處隔離營的民夫雜役隊伍當中使用。
由于金海鎮前期的招墾布告說的是每戶須出一青壯為備兵,可無償分給荒地三十畝,不管一戶人口多寡。
所以就有一些狡黠的流民看準了空子,把一些原本一起逃難的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的大家庭,臨時分成了好幾個小家,兒子們成家的都分了出去,單獨登記為一戶。
這就導致編戶分屯所編的戶,口數多寡不一。
多的十幾口子甚至幾十口子。少的也就夫妻二人,也就是所謂的兩口子。或者父子二人、母子二人,又或者父女倆、爺孫倆。
甚至有的所謂一戶人家,都是臨時搭伙過日子組建起來的。
但是不管怎么樣,只要你是按戶來的,方光琛、李吉他們也是睜只眼閉只眼,并不挑三揀四,就給你按戶登記。
反正到了地方以后,不管你一戶幾口只要整整齊齊還都活著,都要按戶開荒,然后按戶抽丁為備兵。
到了金海鎮征召兵員服役的時候,征到你家了,不管你是兩人一戶,還是三人一戶,必須出一個壯丁從軍。
如果到時候你出不了一個壯丁從軍,那可就沒人跟你客氣了,你冒領土地在前,不僅土地收回,而且要服勞役。
至于要服什么勞役,服多久的勞役,那就要看距離當地最近的駐軍有什么樣的需要了。
好在截止目前,楊振還沒有在整個金海鎮的范圍內下令大舉抽丁為兵,所以就算有問題,目前也還沒有暴露出來。
而與此相應的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口號依然在到處流傳,來自山東、中原以及淮北等地流民,依然源源不斷地在往登萊方向涌入。
也因此,方光琛、李吉等人在楊振下令重啟招墾移民的行動之后,一直在登州一帶忙碌,連朝廷欽差蒞臨金海鎮的時候,都沒能回旅順口一趟。
他們的忙碌,當然也是很有成效的。
從二月上旬招墾移民行動重新開始以后,到四月下旬,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們就已經登記發送了應募屯墾的流民兩萬三千七百戶。
這個戶數,已經快趕上崇禎十三年一年的招墾移民行動所接收的屯戶總數了。
崇禎十三年整個金海鎮五路防區,包括瀛洲島方向,在招墾行動中總共接收安置了流民兩萬三千九百五十戶。
當時,總鎮府協理營務處從金海鎮本土所轄五路防區統計上來的墾荒數目,累計為二十八萬八千畝。
這還不包括后來前往瀛洲島屯墾的四千七百五十戶流民所開墾的田畝數量。
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那么到六七月份種薯的最佳農時結束之前,崇禎十四年完成的開荒耕種田畝數量,保守估計,也將在崇禎十三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也就是說,保守估計也應當在五十六萬畝以上,如果最后統計上來的總畝數超過六十萬畝,楊振也不會有絲毫的意外。
當然了,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金海鎮各路轄區內的屯戶們,不用再等待總鎮府從旅順口往各路分送用于栽種的番薯藤苗了。
因為現在的金海鎮五路轄區的屯戶,也包括瀛洲島上的那些新老屯戶,都已經有了自己留存和栽培的足夠的番薯藤苗了。
至于新開辟的安東團營轄地,如鐵山、定州、安州等地,因為緊鄰金海東路,同時又有之前云從島上大面積種植的番薯田,種苗的問題也不是問題。
不過楊振卻并沒有如同去年所做的那樣命令金海鎮各路防區都種番薯,而是大幅度增加了番仔薯也就是土豆的種植面積。
去年收獲的大批土豆,楊振也舍不得拿它們充當軍糧,幾乎全都窖藏了起來,留作新一輪推廣種植的種源。
今年三月龍河畔的農墾所苗圃營,更是將其中的大多數切塊栽培,栽培出了幾十畝綠油油的土豆種苗。
而這些土豆種苗,除了在金海中路、南路和東路大批量種植之外,也在三月下旬以來的移民行動中跟著移民船被大批量送往了瀛洲島方向。
這個年代,土豆的個頭沒有番薯大,種植一畝地的產量也沒有番薯多,這就是它為什么被稱為番仔薯的原因之一。
但是楊振擔心只種番薯有風險,或者說擔心只種單一農作物有風險。
楊振可是把金海鎮的前途命運,幾乎寄托在了番薯或者土豆的高產量上了。
萬一今年番薯有了病蟲害,或者土豆有了病蟲害,產量大減,那可就麻煩了。
也因此,他就要避免將所有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既按慣例種植番薯,同時在新墾的土地上也鼓勵多種土豆。
至于有些關內的移民習慣于種植高粱,那也由得他去種,只要他自己能夠搞到種子。
包括跟著忠義歸明軍駐屯在金海東路英納河下游兩岸東西高麗城子附近的朝人,楊振也樂得將他們在那里想方設法培育秧苗栽種水稻。
畢竟遼東的稻米,可比番薯、土豆之類的粗糧好吃多了。
就這樣,從崇禎十四年四月下旬開始,包括整個五月,金海鎮本土以及所轄的海外地區,全都進入了移民屯墾開荒耕作的農忙時節。
到了六月初,協理營務處也終于將金海鎮所轄地區新移民戶數、口數以及已完成墾種的田畝數送到了楊振的面前。
果然不出所料,截止六月初三,金海鎮東南西北中各路轄區,包括瀛洲島以及安東團營所轄新辟地區,已完成墾種的田畝數,就已經超過了六十七萬畝。
當然,已完成墾種的田畝數,并非都是新墾區,而是包括了去年已經開墾耕作過的土地,
但是不管怎么樣,這個結果還是令楊振既感到有些意外,又感到非常的踏實和開心。
說到底,還是楊振大大低估了這個時空自己的華夏同胞們對土地的渴望與熱情。
在楊振的春耕春播令下達之前,已經先期完成分屯分地的新老移民們,早就開始在各路協守總兵府劃定給他們的地界內動手墾荒了。
等到楊振的春耕春播令進一步明確了超出墾荒限額后的處置辦法以及番薯、土豆種苗的官民借貸與抵償辦法之后,對于番薯、土豆的種植,就在各路轄區內的新老屯所迅速而且全面推廣開來。
楊振去年發布的分田屯墾令,規定了按戶分田的根本原則,以及一戶分田墾荒的限額即每戶限額三十畝。
同時也規定了無償受領土地的屯戶們所擔負的抽一丁為兵以及外出征戰和守衛鄉土的義務。
當然也包括了在役的將士分田代餉以及軍功授地的辦法。
但是當初的分田屯墾令,是為了鼓勵拓荒墾種而發布的,各種條規相對比較粗略,有許多沒有考慮到或者考慮到了但是故意模糊處理的地方。
比如,按戶分田墾荒的上限問題。
根據去歲各路報告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屯戶沒有達到他們墾荒的上限,對于這種情況,自然不用協理營務處或者協守總兵府去管。
但是還有一些屯戶,是超過了每戶開荒三十畝這個上限的,那么對于這樣的屯戶,他們開墾種植的三十畝限額以上的超額土地,該怎么處理呢?
如果超出限額部分,跟每戶三十畝的永業田一個政策,那么先前的分田屯墾令馬上就會成為一紙空文了。
再比如分田代餉的問題,按照之前的分田屯墾令,士卒分田三十畝就足以代餉了,也就是不給餉銀了。
可是金海各路的那些將領官佐呢?
金海鎮下面可是有好些個協守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們呢。
對于這些人,只給三十畝荒地就想代替他們以前應得的餉銀,多多少少有點說不過去。
而且這些人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跟著楊振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的老部下,不然的話,他們也干不到各路將領官佐的位子上去。看大明新命記請瀏覽https://m.shuhaiju/wapbook/46844.html,更優質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