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祿,現在楊振麾下任職都司。
這個人在歷史上是楊振的死忠,崇禎十二年春三月,跟著楊振一起,被斬首于松山城外。
碰巧這點歷史,現在的楊振是知道的,因為歷史上關于楊振的記載,就那么一點點,其中被同時記載下來的人物就有這個李祿。
現在看來,楊振麾下的張得貴等人,很可能在第一波與滿清騎兵的遭遇戰中就陣亡了,所以沒有被俘,也因此沒有留下姓名。
“太好了!李都司回來的正是時候!”
楊振看著快步走來的李祿,笑著說道:“李都司辛苦!希望這個魯密銃能夠名副其實,對得起今天大家的辛苦!”
楊振說完了話,從李祿手里接過那桿用油布層層包裹著的火銃,心中多少有點忐忑。
寧遠城里官軍裝備的單兵火器,他差別不多已經看遍了,有很多在后世傳得神乎其神的火器,現在看來根本就是徒有虛名,相當于賣家秀和買家秀的區別。
這讓他對傳說中的魯密銃也心情復雜起來,既希望它真如傳說中那樣,真的是與明末時代西方人的火槍類似的一款火槍,同時他又非常擔心,害怕關于“魯密銃”的傳說,只是一種傳說。
楊振小心翼翼地,把包裹在外面的油布一層層剝開,一桿被油漬浸潤的紅褐色“銃床”先露了出來。
不知道這個“銃床”是由什么木頭所作,上有細紋,入手頗重。
看見這個硬木做的銃床,楊振的心里怦怦直跳,單就眼前所見,魯密銃就已經不是一般的火銃了。
至少這個硬木“銃床”的設計,就比什么神槍、火銃、三眼銃、四眼鐵槍,進步了一個時代。
楊振心中大喜的同時,有點急不可耐,迅速撤掉了包裹著“銃身”的所有油布,赫然入眼的,正是傳說中的槍托、龍頭、扳機。
“魯密銃”的槍托,是所謂的“彎型”,即可以架在前胸肩窩處著力。
就其基本形制而言,已經與后世所謂的“漢陽造”老套筒的槍托形狀相似了。
仔細看下去,楊振發現,這桿“魯密銃”的槍托,與其硬木“銃床”雖然緊緊連在一起,但是連接處間有縫隙,看來可以活動。
楊振心中存疑,抬眼看著李祿,李祿忙說:“大人!魯密銃銃床床尾暗含刀頭,臨陣之時,若敵人迫近,去掉了槍托,即可掉轉過來,當做斬馬刀用!”
李祿說了這話,見楊振仍有不解,就從楊振手中接過魯密銃,在槍托上找來找去,找到一根鉚釘,又從地上撿起一塊尖石,重擊鉚釘一頭,一個長約兩寸的方形鉚釘應聲掉落。
緊接著,李祿拍打槍托,然后用力下拔,槍托隨即從“銃床”的床尾脫落,一個長約七八寸的鐮刀型刀頭露了出來。
李祿的演示,讓楊振有點目瞪口呆,他沒有想過,“魯密銃”一尺多長的“彎型”槍托里,居然還有這么復雜的設計。
“這特么是什么坑爹設計!?槍托就是槍托,既然是火槍,還搞什么斬馬刀!真是浪費鋼材,華而不實!”
楊振一邊兒在肚子里腹誹著,一邊從李祿的手中接過了“魯密銃”,把槍托扣上,鉚釘塞入,重新安裝好,然后去查看用于點火的龍頭軌、扳機和火門。
“魯密銃”的龍頭軌、機,都在“銃床”里面,從外面看不見機軌,整個構造還是很精心的。
楊振模仿著后世軍訓打靶時的樣子,把槍托頂在肩窩里,扣動扳機,只聽得“噠”的一聲脆響,龍頭鐵就打在了火門上,然后立刻彈起,恢復如初。
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萬歷中期朝廷督造的這款魯密銃,仍然是堪用品,當年大明朝視野開闊、國力雄厚,由此可見一斑。
隨后,楊振又把槍倒過來,去看銃管,果真是內外兩根“銃管”疊加套筒的造型。
這個雙層銃管,從頭到尾,都固定在木質“銃床”的溝槽里面,上箍鐵環,異常堅固牢靠。
“銃床”下面,還設計有一根“搠杖”,是一根專門用來清理銃管,并且搗實火藥和彈丸的棍子。
再看前口,口徑卻是不大。
楊振徑直拿了自己的食指去試,結果插不進去,換了無名指,卻可以順利塞入,銃管內壁光滑,無砂質,當然了,內壁也無膛線。
“來!裝了火藥,我再試試看!”
楊振匆匆看完了傳說中的魯密銃,心中基本滿意,他已經找到了在這個時代可以進行加工改良的火槍原型了,現在就看其射程如何了。
楊振一邊說著,一邊把“魯密銃”遞給李祿。
李祿接過去,取來普通鳥槍專用的火藥罐,迅速把火藥裝填進去,再撕下一塊油布,包上彈丸,團成一團,塞進去,然后用搠杖搗實。
又叫人取來火繩,點燃了,夾在龍頭鐵上。
最后小心翼翼地在火門處的孔槽里倒入一些火藥粉末,小心翼翼地遞給了楊振。
楊振已經親自試驗了好幾款火器了,包括大明軍中裝備得相對比較普遍的鳥銃,也就是價廉物不美的那些低端火繩槍,所以他已經知道這個流程了。
當下接過“魯密銃”,喝令圍在周邊的人都閃開,朝著百步開外樹立著的一塊抱著厚厚牛皮的盾牌瞄準。
楊振用力扣下扳機,龍頭鐵上夾著的火繩點燃了火門孔槽中的火藥,一陣帶著火星的煙霧升起,接下來只聽“砰”的一聲巨響,楊振的肩窩像被什么東西重擊了一下,差點一個趔趄。
同時,他的眼前頓時一片白煙,嗆人口鼻的硝煙,熏得楊振一陣咳嗽。
楊振打完了“魯密銃”,早有親兵跑過去看靶子,過了一會兒,那個遠遠跑去的親兵興高采烈的拖著厚厚的牛皮木質盾牌跑了回來。
“打中了!協鎮大人打中了!”
片刻之后,那親兵回到楊振等人身邊,扶著盾牌,指著盾牌上部邊緣一個核桃大小的彈坑,興高采烈地說:“各位大人請看!這里,有個彈坑,之前都沒有,就在這里!”
楊振靠近過去,只見那面盾牌上蒙著的老牛皮已經破損,但是對面的盾板雖然鼓起一點包,卻并沒有完全打穿。
他把手指摳進去,捅了一下,彈丸從盾牌后面掉了出來,已經變形。
“我曾聽人說起,魯密銃,能打一百八十步,而且一百八十步外也可傷人,現在看來,實在是有點言過其實了啊!”
說完了這話,楊振的心里五味雜陳,就在這時,他的腦子里突然靈機一動,又對李祿說道:“你裝了多少火藥?裝填的彈丸有多重?”
李祿見楊振對“魯密銃”的表現還是不甚滿意,連忙說道:“大人!魯密銃,卑職沒有用過,并不知其用藥多少,彈重如何!為了防止炸膛,卑職是按照營中鳥銃的比例裝填,用藥四錢,鉛彈則重三錢!”
“原來如此!”
聽了李祿的話,楊振的心里多少好受了一點。
看來“魯密銃”需要裝填多少火藥,使用多大重的彈丸,才能發揮它的最大作用,還需要繼續試驗。
看著這桿長達近兩米、重達十來斤的“魯密銃”,楊振的心里終于有了點底氣。
然而就在這時,正當他要繼續試驗“魯密銃”的藥量和彈丸之時,校場外一陣馬蹄聲傳來,楊振及其身邊眾人忙回頭張望。
稍傾,一隊人馬風馳電掣,來到校場門外,只聽當先一人叫道:“楊振大人可在?大帥有令,請楊協鎮跟隨我等,速速到巡撫大人行轅議事!”
正在校場內跟著楊振試用火器的大小官弁,聽見這話,全都看著楊振。
“終于來了!該來的,終究還是要來的!”
楊振心里嘀咕著,嘴上并不說話,只對身邊一眾隨從抱拳拱了拱手,隨即轉身朝校場外走去。